• 我的订阅
  • 社会

“三道屏障”美了太湖水 苏州太湖生态岛多了网红打卡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5 07: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7月4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太湖深处的西山岛,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太湖犹如一面晶莹透彻的镜子,岛上披上一层翠绿的外衣,近水远山倒映出一幅绝美图卷。

在西山岛东侧的俞家渡,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太湖清洁打捞队负责人沈雪荣和同事早已等待在码头上,看到记者到来,他手指着近岸的水域介绍:“你看,湖水多干净!今年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蓝藻。”

记者贴近岸边望去,水面干净,水草丰茂,鱼翔浅底,随即和保洁队员一同登船,向洞庭东西山之间的一片宽阔水域驶去。清澈湖水在保洁船螺旋桨的搅动下翻起白色的浪花,湖面上不时露出一簇簇嫩绿的水草群,仔细查看,连片的“水下森林”清晰可见,随波轻舞,柔美多姿。

作为一名“渔三代”,今年41岁的沈雪荣曾是西山岛有名的养蟹大户,最高峰时,他在太湖里包下100多亩水域搞围网养殖。“以往螃蟹成熟期,每隔一天就要向湖里投放1000多斤饵料,污染肯定不小。”沈雪荣坦言,随着这几年太湖实行围网养殖拆除、退捕禁捕,以及太湖生态岛建设的推进,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全镇300多名保洁员中,超过半数都是像他这样的渔民转型而来,大家用实际行动自觉守护着“母亲湖”。

“太湖的水草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不能随意打捞。”这是沈雪荣他们转型后学到的知识。水草对涵养水源、净化水体、防治藻类有着重要作用。吴中区水务局联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门制定方案,从每年6月至11月之间,水生植物每天是否需要打捞、怎么打捞、打捞多少,都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和标准。“现在的水质已经接近我们小时候的模样,看着这样的太湖水,说实话,大家心里舒服。”沈雪荣说。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退捕渔民们日复一日辛苦付出,就是为了让太湖水更美,而在这道坚强的“人力屏障”背后,依托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手段,一道更为强大的“自然屏障”正在铺展开来。

西山主峰缥缈峰下,石公半岛西侧,西山本岛最大的通湖河道消夏江径直南流。步入消夏江东侧的栈道,但见一块块湿地内,旱伞草、美人蕉、鸢尾、再力花等植物遍植其中,不时有白鹭飞出。不经介绍,很难发现这片美丽的“大花园”下面,竟是一处有着高科技“加持”的生态安全缓冲湿地。

“这里已经成了岛上的新晋网红打卡点!”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工程师冯桐介绍,随着渔业生产的退出和工业污染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面临的主要污染,山上田间的农作物施用的农药化肥,随着雨水冲刷排入湖中,成为湖水富氧化的重要因素。作为太湖生态岛建设的先期启动工程,这片长达3.3公里、面积达15.5公顷的生态安全缓冲区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

缓冲湿地作用有多大?在冯桐的指引下,大家来到湿地东侧靠近山体的缓冲塘,只见里面从山上流下的水体较为浑浊,也几乎看不清水生动、植物。而经过垂直流湿地等3道物理、生物手段过滤后,在湿地西侧,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原本浑浊的水清澈见底,一条小溪缓缓流淌,鱼儿自由嬉戏。

吴中区环境监测站当天出具的最新水质调查报告显示,从进水到出水,生态缓冲区氨氮、总磷浓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8.5%和94.2%,总排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冯桐介绍,整个湿地每年可削减流入太湖的总氮8.7吨、总磷0.87吨,真正建立起了山林农田与太湖之间的生态屏障。

对于整个太湖生态岛来说,环岛30公里的生态湿地带也正在逐步修复当中,更多的自然修复手段被应用起来。驱车沿环岛路行驶,大片摇曳的芦苇迎面而来,这道“自然屏障”顺着湖岸绵延生长,充满生机。

“有了这两道屏障,岛上排向太湖的污染就有了极大控制。眼下,我们正着手向岛上的生活污水开刀,为保护太湖水再上一道屏障。”金庭镇水利站站长朱革荣说。目前,全岛已完成东部片区10个自然村5000多户居民的污水排口摸底,本月就将启动工程设计。通过挨家挨户给下水管道“拍CT”,把管网和排口情况全部摸清,将通过一户一方案把生活污水全部接管处理。根据丘陵地带和农村地区特征,生态岛将全域分为4个片区,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对山体泄洪沟、河道、居民排污管道等设施集中分片整治,形成从山区到村庄、村庄到河道、河道到太湖的治水大格局。

生态岛西部,位于衙甪里古村北端有一座禹王庙,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这里治理水患,人们为此建庙纪念。而今,太湖的子民们在这里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治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正在太湖生态岛建设的实践中得到更多体现。歌里传唱的“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稻香果香绕湖飞”太湖美画面,越来越灵动。

记者 盛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5 0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引水上山实现“水往高处流”,苏州太湖茶农果农不再愁
...水往高处流”成为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金庭(西山)等沿太湖地区广大茶农果农的期待,大家希望早日能把太湖水引到山上,改变原先“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这一期待,随着吴中区“引水上山”
2023-08-03 22:21:00
从根上治从源头控,由水到岸筑牢生态屏障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太湖安全度夏将至关键期,江苏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开展治理 ——从根上治从源头控,由水到岸筑牢生态屏障近日,无锡太湖鼋头渚景区3万余株樱花竞相绽放。高月鹏 摄 (视
2024-04-10 03:37:00
“中国杯”定向越野赛太湖生态岛站开跑
...讯 5月3日—4日,2024“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巡回赛苏州太湖生态岛站在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举行。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千余名爱好者激烈角逐,在湖光山色之间共赴 “五四”青春
2024-05-05 10:01:00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擦亮绿色发展的“太湖名片”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自古以来,太湖就以湖光山色、人文荟萃名扬天下,成为一代代人心目中江南之美的代表。如今,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下称“度假区”)正着力践行
2023-10-23 19:40:00
苏州交通:构筑美好农路,铺就“诗与远方”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环太湖公路荣获2022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苏州交通:构筑美好农路,铺就“诗与远方”(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供图)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近日公布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
2023-08-11 04:46:00
苏州吴中呈现“锦绣江南鱼米乡”现实图景
...州吴中,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和184公里的太湖岸线,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近年来,为全面落实江苏省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和苏州
2024-11-04 13:11:00
...近大自然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游玩的热门选择。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沿着木栈道,围绕着水风车而行,一步步“走”近烟波浩渺的太湖;来到同里湿地公园,乘着游船经过树林,耳畔响起阵
2023-10-11 07:08:00
江苏农村公路带动协同发展(经济聚焦)
...貌;串联市场、企业、村组,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环太湖跨省环线,推进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近年来,江苏持续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阳光从树缝中洒下斑
2024-05-21 06:22:00
长篇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首发式在南京举行
6月3日上午,长篇报告文学《太湖万物生》首发式在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和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房伟是高校学者型作家代表之一,近年来创作颇
2024-06-04 14:5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