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1 14:5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秦直道”,这条2000多年前的高速公路鼻祖,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大约是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要修筑一条交通干道,于是就有了这条古代官道秦直道。秦直道全长800多公里,平均宽度45米。起点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的梁武帝村,终点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西的九原县。它贯穿了如今的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从走向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条交通要道。那在当时工具匮乏的年代,秦直道是如何修建的呢?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首先,要将规划路段上的植被全部砍掉,清理出一条干净的土路,并去除掉土路表面松软的土壤和草皮,直至露出坚硬的地面。接着,将石块均匀的铺设在道路两侧,围出道路的基本路线和宽度。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然后再在道路中间部分,填满较大块的石头作为地基,再在这层地基上铺一层较小的石块填充大石块之间的缝隙。最后,在最表面铺设一层石灰石混合物,使道路使用起来更加稳固,道路是铺设完成了。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但在竣工之前还有一步,为了使道路看起来更加平坦,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此时还会使用滚石车对路面进行压实。它的意义就像是如今的压路机一样,由马拉着一大块圆滚滚的石头向前压路。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了解完整个修路施工过程不难发现,它几乎与现代的施工工程如出一辙。甚至在道路两侧,还设有排水沟渠,这不就跟如今高速公路上的排水系统一样吗。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难怪都说秦直道是高速公路的鼻祖,也不得不感叹,修建秦直道的人简直就是个天才。那现在的秦直道怎么样了呢?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它的存在。只不过由于使用年限太久了,再加上一些自然因素,所以截止2024年3月5日,秦直道已经不可以通车,也无法通行了。然而与其他废弃的道路不同,即便秦直道的历史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可它的道路上却从来都不长草。这是为什么呢?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这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建筑工艺,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说到这,就不得不再次感叹古人的智慧了。秦直道所使用的土壤经过了特殊处理,内部添加了烧制好的土壤,这使得道路的土壤变得更加坚实耐用,且不利于草木生长。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另外,在土壤中还添加了盐碱,进一步的压缩了野草的生长空间。因为西北地区的野草,并不适应盐碱地的生长环境。且秦直道贯穿的黄土高原和砂土地区较多,这些地区的土壤十分贫瘠且水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草木生长。

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究竟多厉害

最后,就不得不夸一夸当时的施工团队了,没有一个人敢对工程偷工减料。这也保障了秦直道的质量和耐用性,即便在后期经历了那么多军事战乱,仍保持着道路的整洁和坚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1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始皇修路用了什么技术,两千多年过去仍不长草
说起秦始皇,现如今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秦兵马俑,然后就是万里长城,再有就是他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政策。然而他的这一工程却鲜少被人提及,那就是修建秦直道。所谓,横有秦长城,纵有秦直道。
2023-01-21 21:40:00
秦直道:秦始皇的杰作,现代科技都自叹不如
秦始皇,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他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功绩卓著,故事多多,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时常提起他。不过,今天咱们不聊他的那些丰功伟绩,咱们来聊聊他修的一条路
2024-11-21 10:22:00
秦始皇修建一条公路,2000多年不长草,专家:地下有东西!
...的人文风情,欢迎各位读者来到本期的“PALM看世界”。秦始皇对于我们中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当年也正是因为他为了防止异族的入侵,才决定修建如今最雄伟的万里长城,但是你知道吗?
2024-10-29 00:01:00
“秦直道”为何经历了2000多年都不长草
我们所谓秦始皇所修建的路叫做“秦直道”这是当年秦朝开疆扩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然而这个已经经历了2000多年的秦直道一直以来都没有长草,那么这是为何呢?其实说实话,针对这个问题
2023-05-15 14:21:00
大秦的高速公路有多拉风?一起来看看
...对本国历史的基本了解。都知道中国大规模修建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历史的真相是,希望铸就万世帝统的耿直boy嬴政,在遣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北筑长城的时候,同时着手修建中国的最早的
2024-10-15 12:49:00
秦始皇统一中国,创造了不少的奇迹,不难看出,当时秦朝的人力财力还是十分可观的。可能许多网友都不知道的是,秦始皇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哦,直通咸阳和包头,两千多年来一直在被使用,我们一
2023-08-24 14:03:00
今天,我们单单来谈谈秦直道
...轮滚滚过,打开时光隧道,让我们一起回到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始皇帝雄韬武略,心怀天下,在位期间他制造的动静比较大,修长城,修秦始皇陵,修秦直道,哪一项的水准拿出来都是杠
2023-05-01 11:12:00
为何秦始皇能轻松统一六国?这3样“黑科技”,那个时代不该会有
为何秦始皇能轻松统一六国?这3样“黑科技”,那个时代不该会有秦始皇暴政期,让很多老百姓修长城,更是焚书坑儒,但是他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他统一六国之后,才让老百姓们结束乱世
2024-02-19 13:28:00
秦始皇是如何通过红河修出秦直道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直道,可是如此四通八达的大型交通网络,必然也会受到河流的阻截,比如在乌兰木伦河两侧,就有两条被河截断的直道。此时问题出现了,两条直道究竟是
2023-04-24 15: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