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苏轼头上还有个哥哥。读者可以假想,如果他其他几个兄弟姊妹健在,凭借老苏家的基因,那在后世留下的佳话,恐怕就是“五苏六苏”了。
孩子们接连夭折,苏洵更加重视对幸存者的教育。因为,光耀门楣的事就全靠他们了。
老苏对孩子,那是相当友爱的。有一首诗叫《题三游洞石壁》,是这么写的: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
天冷得不行,老苏想待在家里,俩孩子非闹得不行,最终这位大学生不得不迁就两个小学生,父子三人一同去寒洞里踏冰。看看,这像不像你家那调皮的小孩儿。母亲陪儿子放鸟窝,父亲冰天雪地里陪孩子游荡,这种教育模式,就问你羡不羡慕?
因为没有什么好的素材,苏洵想:算了,直接拿你俩开涮吧。谢安是大雪天把孩子们叫来联诗作句,老苏呢,胡子一摸:“你们俩听好,我给你们取的名字都是有寓意的。轼者,我害怕你不懂得掩饰自己,最终遭来祸端。辙者,车毁人亡也怪不到你头上。”
老爹这一通训话,兄弟俩点头称是:您老人家说得都对!开涮完毕,兄弟俩接着读书。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1056年(嘉佑元年)。
蛰居了这么久,老学生苏洵终于再次出山,奔赴京城。不过这次不是为了自己,而且带着俩孩子去见世面。这令人不由想起了送孩子上的大学的父母。苏洵怎么也想不到,这次进京,是苏氏家族历史光耀的开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7 21: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