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叶青卿
腊月廿七,白霜挂枝。
“他欠我38万不还!”
“哪有38万!你拿出转账记录来!”
“砰!”一巴掌拍案震得茶碗嗡嗡作响。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南口镇的南口法庭里,两名男子吵得不可开交,剑拔弩张。
“急什么?水开了,来,一起帮忙擂茶。”将乐县人民法院南口法庭庭长李全华招呼着两人。
有点“年纪”的擂钵里,一捧香喷喷的芝麻,一撮茶叶,一瓢热水缓缓注入,一根擂棍“咚咚咚”地敲打研磨。多人配合下,一钵热气腾腾的擂茶就出炉了。
将乐擂茶需要多人合力完成。人民网 叶青卿摄
据了解,擂茶在唐朝末年随着客家人第二次南迁传入将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将乐人都离不开一碗浓郁清香的擂茶。
“都消消气,你们把自己的委屈都说一说。”在李全华的开导下,吵架的两人渐渐平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两人就欠款数额达成一致,并谈妥了还钱方案。
一杯擂茶,化解了十四年的借贷纠纷。
今年春节将是李全华在南口法庭度过的第19个春节。自2005年12月李全华调任至南口法庭,他就携家带口在南口镇南口村驻扎了近20年。
“擂茶必须由两人合力才能完成,让当事人合力擂茶,既能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又能让他们体会到精诚合作的重要性。”李全华说,“擂茶蕴含着水乳交融的和谐美,是将乐人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
2004年起,南口法庭把辖区街坊邻里相聚在一起喝擂茶的习俗与诉前调解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出“喝擂茶、做调解”的工作方法,从擂茶文化中提炼出“礼、合、和、清”四字要义,用于调解纠纷。
将乐县人民法院南口法庭擂茶文化展示厅。人民网 叶青卿摄
“村民来找我们大多是相邻权、赡养、婚姻家事、借贷纠纷,其实都到不了对簿公堂的程度,做好调解工作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李全华说。
临近春节,本以为法庭进入“淡季”,没想到来找李全华主持公道的人还不少。
“都要过年了,真是触霉头。”南口镇南口村的黄大爷愤愤不平,“隔壁家的狗又来咬我家的鸡。”随即,李全华喊来黄大爷的邻居李姐。
南口法庭有一个“擂茶调解室”,利用食堂仅有的一张饭桌,给涉事双方提供一个敞开心扉的空间。李全华还买了一些糖果、瓜子,用来配擂茶。
南口法庭擂茶调解室。人民网 叶青卿摄
“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各让一步。”李全华张罗着,“一起碰个杯,马上过年了,大家都和和气气的。”
黄大爷歪着头,还在生气。李姐端起一杯擂茶,主动站起来向年长一些的黄大爷敬茶。邻里纠纷就在清脆的碰杯声中迎刃而解。
26岁的朱伟捷是南口法庭的法官助理,跟着李全华走村访户刚一年,对于擂茶调解法感受很深:“打官司是非常生硬的,有时候案结了却执行不了。那调解不一样,老百姓不会有抵触情绪,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据了解,近三年来,南口法庭运用擂茶调解法调处矛盾纠纷320件,调解成功率达82%。“擂茶”“喊茶”“话茶”三步走,将乐县人民法院用一杯擂茶定分止争,以诉源治理实现消“已病”到防“未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