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高校专业“大洗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8-22 14:13:00 来源:缘之心

四川大学拟撤销31个专业,兰州大学拟撤销3个专业,湘潭大学拟撤销7个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拟撤销3个专业……近期,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发布2024年度专业调整情况。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学发布相关公告,撤销或暂停招生的专业共计99个。从撤销专业的学科门类看,根据近5年数据,工学门类以30.95%的占比高居榜首,成为撤销数量最多的学科类型,管理学、理学紧随其后。

工科专业调整撤销为何会高居榜首?撤销与新设的工科专业有何逻辑和特点?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培根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邬正阳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上发表了《近十年我国工科专业调整:逻辑与反思》的论文。

上述论文指出,近年来,我国逐年提升传统工科专业的裁撤点数,并有激增的趋势。工科专业结构调整成为工程教育的热门话题,要正确认识传统工科专业的“体”与“用”。传统工科专业要常以为新,重在专业和课程的边界再设计,专业的新设和裁撤切忌盲目。

史上最热调整潮

上述论文披露,据教育部2013—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统计数据,我国工科专业十年来新增备案布点数为7566个,共涉及240个工科专业;新增审批专业布点472个,涉及128个专业,其中新专业数量占比极高,十年间共开设96个新工科专业,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专业在全国的布点均在300个以上,这些新专业在全国的布点总数超过2000个。

“毫不夸张的说,我国工科专业迎来了史上最热的调整潮。”李培根和邬正阳在论文中指出。

两位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为了在生源和就业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我国高校在新专业开设中不断发力,并衍生出相应的辅助举措,如高校在院系层面通过组织变革和院系更名来实现院系的“数字智能化”,亦或在传统工科专业下开设新的方向来实现专业的“数字智能化”。

一方面,应用型高校求新求全,“乐此不疲”。在招生逻辑和政府逻辑的推动下,应用型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大刀阔斧”急进式推进,从统计的新专业布点院校频次分布来看,应用型高校是各年度新专业开设的主力军,活跃度明显高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高校往往将新增专业,尤其是开设新专业作为规模扩张、生源和就业质量提升的路径依赖,故而在战略抉择中保持较高的热情。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目前共有303所应用型高校开设,占比约为90%。

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学尝试坚守专业结构,但“逐渐沦陷”。研究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完整且稳定,新增备案和撤销专业点均为少量,专业调整多受学术逻辑的推动,对于“热门”新专业开设一般持谨慎态度。但是最近一些年,受限于生源质量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很多研究型大学也逐渐开始妥协,在新专业申报中逐渐展露出积极性,很多“双一流”高校,甚至是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陆续开设类似于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

撤销和新设的专业有何特点

根据上述论文总结,被裁撤的工科专业主要呈现以下逻辑特征:第一,撤销专业点主要为典型性传统工科专业;第二,撤销的专业能够在新增审批专业中以“智能/智慧+”的形式呈现;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电子计算机等核心技术衍生的工科专业正在逐渐消退,传统的“热门”专业逐渐“降温”。

新设工科专业主要呈现出以下行动逻辑:第一,“智能/智慧+传统工科”成为典型的新设专业模式,如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采矿工程等将近20个新专业。

第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累,日趋成熟且独立的新技术尝试着去搭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寄希望于新技术知识体系制度化而成为新专业,如增材制造、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工程、区块链工程等技术成为新专业。

第三,国家重大战略和卡脖子技术的社会需求映射到专业建设上来,如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第四,专业调整尝试着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如新能源车辆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保密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乃为国家战略而生;而茅台学院的白酒酿造工程、浙江理工大学的丝绸设计与工程等新专业则天生带有服务区域产业的基因。

第五,寄希望于交叉和融合而出新,试图打破专业壁垒,如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等专业。

不过,李培根和邬正阳对当下工科专业调整提出了几点反思,例如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当传统工科专业冠名“智能”或“智慧”之后,专业真的更加智能吗?基于技术(特别是作为典型工具的技术)、装备或产品设立新专业是否有必要?大量开设新专业是不是学科交叉融合最佳的路径选择?新专业是否能够涵盖其前沿技术和反映其知识体系的真谛?传统工科专业在短期内的招生竞争力减弱,甚至很多高校大量裁撤传统工科专业,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工科专业没有竞争力,或者已经过时了?

建议:专业的调整要摒弃功利性

“面向新专业开设的热潮,我们需有清晰的认知,仅仅是名称上的标新立异容易滋生乱象,非理性的专业调整更会误导人才市场的需求。基于数字-智能技术的影响和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工科专业应该怎么样去调整和应对?”李培根和邬正阳在论文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两位研究者认为,对于传统工科专业而言,要以其专业领域问题为“体”,新技术为“用”。谨慎开设单一技术或工具类专业,针对科技前沿而开设特定的新专业(如类脑工程)有其合理性,前提是这一类专业面向未来需求,且其对象和主体知识框架是现有工科专业所不能覆盖的。但这一类专业开设只应发生在少数有条件的一流研究型大学。针对未来需求的全新技能型人才(如AI相关的)而开设的新应用型专业,也应暂时局限在少数真正有相应学科积淀和专业实力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他们还指出,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是大趋势,但我国专业设置却有越来越细化的倾向,过多地新设专业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一轮的专业过度细分。虽然专业不是一级学科,而是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但科技的发展致使专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不能以大量设置新专业去应对科技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甚至国外已有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不太看重专业属性。

李培根和邬正阳建议,专业的调整要摒弃功利性,有自己的底色和坚守,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撤销传统或“冷门”专业。目前的新专业虽然号称应对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但大多数本可在原有传统专业体系下通过专业边界再设计或设立新方向而解决。高校要防止盲目追随技术和产业经济热点而放弃人才培养的主体性,避免传统工科专业大量被裁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河网讯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郑州科技学院申报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智能建造”2个专业获批,从2024年起正式招生。该校今年
2024-03-22 13:27:00
...自:人民日报聚焦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需求——高校学科专业迈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深阅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日前,教育
2023-05-10 05:45:00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四川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专业47个,撤销本科专业64个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芸涵●新增备案和审批专业47个,新增第二学士学
2024-04-22 06:21:00
共识 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
...2024年在全国计划招生3720人,较去年增加100人;共有46个专业(类)招生,较去年增加14个。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
2024-06-12 15:11:00
高考如何填志愿选专业?专家建议不要盲目选“热门”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回应社会需要,很多高校对现有专业进行了新一轮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并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积极向国家急需和学校优势专业上调整扩增招生计划。这两年,不少高校加快传
2024-06-24 09:25:00
...育”一体化培养油气勘探人才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油地质方向设立于1956年,目前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一流本科建设
2023-01-10 10:30:00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8年来我国高校调整20580个专业布点涉及854种本科专业工科专业优化最频繁新秀“大数据”最热门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2023-04-26 01:14:00
贵州警察学院举行“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专题研讨会
...把握“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内容;要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构建“新工科”“新文科”体系;要在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加快进度,提升速
2024-07-23 11:54:00
...准新兴产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以新工科理念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大力开展新工科实验班、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专业建设:以新工科理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作为省属本科高
2024-02-23 09:1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简直不敢相信,仅仅10天的培训,工作机会就找上门来!”45岁的赵女士手握刚出炉的劳动合同,脸上洋溢着惊喜。她在失业近3个月的时间里
2025-08-16 18:23:00
海誓山盟·情定泰山!面向全国招募,100对新人在七夕当天免费登山!与TA一起在泰山许下永恒的誓言,快来报名!
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到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缱绻诗行,泰山从来不只是一座山。它是刻在华夏文明里的“精神图腾”,是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的“情感坐标”
2025-08-16 19:49:00
【天眼关注】“千山百味”餐饮店引热议:贵州特色小吃是“尝鲜”还是“踩雷”?记者实地探访
近日,有网友在小红书发帖称,贵阳市多彩贵州城内的“千山百味”餐饮店汇集了贵州各地特色小吃,引发热议。不过,也有消费者吐槽“分量太少”“味道一般”
2025-08-16 17:58:00
菏泽芍药鲜切花龙头企业:未来几年 可销售全球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菏泽报道8月14日,菏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持召开“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菏泽市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牡丹产业专场)
2025-08-16 19:47:00
烟台大学自然指数全球排名跃升138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通讯员 周媛媛近日,自然指数官网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统计周期内
2025-08-16 17:13:00
“传续雅洁 鉴践同行”——乙巳张耕作品展在合肥开展
大皖新闻讯 8月16日上午,“传续雅洁 鉴践同行”——乙巳张耕作品展在安徽省书画院美术馆开展。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
2025-08-16 15:28:00
合肥七旬金婚夫妻坚守32年平价盒饭摊
大皖新闻讯 近日,合肥市庐阳区四处巷内一家开了32年的平价盒饭店意外走红。这份热度,既源于实惠美味的家常菜,更因经营摊位的是一对年过七旬的金婚夫妻——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与坚守初心的态度
2025-08-16 15:28:00
航模进商场 消费新场景
8月15日,河西元通商圈的一商场内,多款造型逼真的航模吸引路人驻足。歼-20、武直-10等模型兼具科普性与趣味性,人们可以登机体验打卡拍照,近距离感受航空魅力。 南京日报/紫金山
2025-08-16 09:22:00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向新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蕴聪)8月14日,2025“永不消失的遗产”全球创客大赛决赛现场,一场汇聚多元主体的“文化对话”精彩上演
2025-08-16 06:32:00
获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等多个重大国家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成果产出成效显著河北日报讯(记者王璐丹)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
2025-08-16 07:14:00
8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在全国范围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建立特例单议机制
2025-08-16 07:29:00
平度市人民医院踝关节镜微创手术顺利实施 开启微创治踝新篇章
鲁网8月15日讯(记者 潘亚妮 通讯员 张云峰)近日,平度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团队顺利为一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开展了踝关节镜微创手术
2025-08-16 07:51:00
闻汛而动 以迅制汛 全市上下有序有力应对极端天气
市建管中心工作人员在北排洪渠文兴路下穿通道作业。牛利敏 摄交警在南内环街新建南路口进行疏导指挥,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王韵菲 摄消防队员转移被困老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工作人
2025-08-16 07:43:00
寻找我身边的温暖丨30分钟!报告,潍坊“汪汪警官”圆满完成任务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王辉 潍坊报道“隆重表彰其‘嗅觉灵敏、业务扎实、使命必达’的硬核实力与忠诚担当!号召全基地警犬向三位同志学习
2025-08-16 07:38:00
答题致敬历史!山东抗战历史知识竞赛潍坊参赛者抽中华为手机大奖
海报新闻记者 牛鞠榕 王冠超 潍坊报道“得知中奖消息时特别激动,这不仅是一份幸运,更像是对我学习抗战历史的一份肯定。”由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承办的山东抗战历史知识竞赛火热进行中
2025-08-16 0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