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毕岸 题图 张宇尘
几天前,在起草一篇工作信息,反复修改、前后斟酌,似乎已经达到想要之效果,但总觉还有未尽之意,不自觉地想打开手机通讯录,找寻那个熟悉的名字探讨一二,然而摸到手机的一刻,却才想起,老爹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我耳提面命了。
有人说,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在父亲的笔下和叔伯长辈们的口中,他的童年是不幸的:早年辍学,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因为长期光着脚捡煤核儿,对有一双好鞋的执念,甚至延续到了中年;15岁时就去支援大三线建设,只身远赴千里。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样坎坷的童年足以留下一生的阴影,但是对我父亲而言,这却如同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磨炼,所有的苦难挫折都成为日后他文学之路上的养料。
我是父亲的老来子,我出生之时,父亲已经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一方名家。我记忆中的父亲,高大魁伟,不怒自威,一边天南地北地忙碌于杂志社的工作,一边笔耕不辍地从事创作。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就酷爱读书,我的启蒙读物就是父亲的寓言作品《寻找神泉》。用父亲的话说,这些寓言都是他在写作“卡瓶颈”期时顺手而为,就此为下一步写作打开思路,父亲由此评论寓言是他进步的阶梯。然而很多年后,再翻看这些寓言故事,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寓言里的每一个角色,都隐含着父亲自己的影子:埋在淤泥里的金子、盛开在杂草之中的兰花、孜孜求学的凤凰……或多或少都投射了他的经历、他的成长、他的向往,每一个历经磨砺、华丽蜕变的角色,都在证明父亲从辍学少年、建筑工人,直至文学名家的华丽转身。
年岁稍长之后,我喜欢上品读历史。对此,父亲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不管是我把家里珍藏的线装书翻得稀烂,还是因为吃饭看书,使一本本新书沾满油污,父亲都是哈哈一笑,甚至有些得意:看我儿子多喜欢看书。我小学四年级的某天,父亲带我来到当时还在少年宫的新华书店,我看中了一套连环画版的《东周列国志》,4本书标价119元,在那个每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的年代,父亲毫不犹豫地表示“买”。然则翻遍裤兜,还差几元钱,最后也可能是因为这套书实在滞销,服务员同意打折让我们拿走。已身无分文的父子二人,就这么抱着书,一路从少年宫走到了文化路。记忆中的父亲出门,不是司机接送,就是招呼出租车,那一次,也许是我们一起走过的最长的一段路。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我的文学创作应该深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诲,这种观点对也不对。如同我前文所说,父亲对我阅读的支持,是我日后具备一点微末文笔的基础,然而在我整个中学至大学的过程中,父亲鼓励却不具体指导我的写作,甚至很少对我的作品进行点评,他并不想把我限定在某一个框框里,而是任我东跑西颠,直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和道路。
我自大学毕业后,就通过招考进入了现在的单位,一干就是十几年。我毕业之时,父亲已经60岁了,再难像年轻时那样乘车几天几夜从烟台杀至昆明,甚至在他人生最后的一段岁月,离开烟台对他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身体机能的衰退,并没有影响父亲干事创业的热情。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始终笔耕不辍,创作了一批散文、小说和剧本,甚至还紧跟潮流,开通了今日头条账号,发布作品300余篇,获得点赞数万。我每每回家之时,都能看到父亲或坐在茶桌前,用放大镜看书,或伏在电脑前,用汉王笔奋笔疾书,这种精气神,总是让常年苦于案牍之劳形的我佩服、惊奇,进而深躬自省。
2019年年末,我的小女儿甜甜出生,聪明可爱的孙女很快就成了爷爷的心头肉,父亲、母亲每隔一天就要来看望小孙女,而每周末我带着闺女回父亲家,则成了我们家最盛大的仪式,父亲总是早早做好一桌子菜,等着小孙女上门。每次晚上我们将要回家时,甜甜去说“爷爷再见”时,老爹总会问一句:“甜甜下周再来爷爷家想吃什么?”甜甜则回答道:“大骨头。”——这是父亲最常做的拿手菜。
2022年,小孙女两岁半的时候,父亲写下了一篇文章《我家孙女刚长成》,看这题目,我当时想,父亲一定还想着继续写《我家孙女初长成》《我家孙女再成长》等等,然而这一切都已无法实现了。孙女是他晚年最大的快乐,然而当分别来临,父亲未能看着孙女茁壮成长,却成了我们最大的遗憾。
父亲去世之后,我每每思及父亲的晚年,都觉得他是幸福的,夫妻和睦、子女孝顺、孙女聪慧,儿女生活事业稳定,一家共享天伦之乐。然而越是这么想,越觉得这幸福的时间太过短暂,恨不得再让这日子持续十年、二十年,直至天长地久。可惜天终不遂人愿,父亲终究还是离我们而去。回想父亲的一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他最好的写照,不论是年轻时的困苦,还是年老后的病痛,都不能阻碍他追求文学、追求事业的赤子之心,于卑微时积极汲取养分,等待盛开之日;于成功后依旧孜孜不倦,永攀新的高峰;直至衰朽时仍扬鞭奋蹄,点亮一抹最美的晚霞。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弥留之际,我坐在病床前,握着父亲的手,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表述,最后告诉父亲:“爸,您放心地去吧,家里有我。”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是充满底气的,因为我知道,父亲给我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他的精神,只要想起那略显佝偻却笔耕不辍的身影,我就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父亲并未离去,他将永远是我思想上的灯塔,即使在天国,也可照亮我人生的航路。
本版题图 张宇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8 07: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