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成立仅5年、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这束“最亮的光”是如何炼成的?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2-12-26 07:00:00 来源:高杰

作者|张双虎

“这支年轻的队伍、这些年轻人实至名归。”听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超强超短激光攻关青年团队获得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消息后,团队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这样评价道。

上海光机所超强超短激光攻关青年团队成立于2016年初。同年8月,他们就实现5拍瓦激光放大和脉冲压缩输出,刷新了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的世界纪录;2017年10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0拍瓦(1亿亿瓦)激光放大输出;2020年12月,建成世界首台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屡创国际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纪录……

过去几年中,该团队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这束“最亮的光”是如何炼成的?这支队伍又有怎样的“大目标、小故事”?

成立仅5年、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这束“最亮的光”是如何炼成的?

激光实验装置调试中。受访团队供图

给自己“加戏”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实验工具或实验手段,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里创造极端物理条件,开展许多常规情况下无法进行的研究。”上海光机所副研究员、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主放大器系统负责人於亮红告诉《中国科学报》。

於亮红解释说,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超强超短激光能产生极端超快的光场,对带电的电子、质子等施加作用,起到类似于加速器的作用。在电子、质子等加速过程中,还可以产生一些次级辐射源,如伽马射线、X射线等,能应用于材料研究、癌症治疗等。

正因为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超强超短激光领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我国在超强超短激光领域布局稍晚,但进展迅速,2017年初验证了10拍瓦激光放大原理,紧接着就开始实验装置建设。

这时,一个挑战横亘在团队成员面前——我国10拍瓦装置最初设计的发射频率是两三个小时一次,但此时,欧盟披露了筹建重复频率为一分钟一发的10拍瓦激光装置的计划。

“我们要赶在欧盟前面,就得加快进度。同时,原有的部分关键技术路线行不通了。”团队成员之一、上海光机所研究员许毅对《中国科学报》说,“如果采用原来经过验证的关键技术(两三个小时发射一次),率先建成装置的概率比较大,但可能建成以后,技术指标上就落后于人了。”

在上海光机所领导和团队负责人的支持和带领下,团队成员决定挑战建设每分钟发射一次的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

“当时项目本身的任务已非常紧张,而且按照原来的设计,完全可以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非常好的评价。”许毅坦陈,“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自己给自己‘加担子’的情况确实非常少见。”他为团队“有担当、有魄力、有勇气”而自豪。

“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三分钟发射一次的10拍瓦输出。”於亮红透露,“预计很快就能实现每分钟发射一次。”

特殊的中秋聚餐

因为勇于给自己“加戏”,这个团队屡创第一。2018年1月,《科学》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引领了这一方向的研究。

成绩是干出来的。会“加戏”的团队必须能加班。

“加班这种事情在那些年里,基本上是常态。”於亮红说,“用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建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离上海光机所50多公里。园区建立之初,配套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研究人员坐地铁通勤,单程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

即使这样,团队仍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作息制度:早上8点半到深夜12点。为节省时间,很多人干脆住在园区,一两周才回一趟家。

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建设伊始,从理论研究、器件选择、材料加工到工程施工,诸多问题接踵而来。

钛宝石晶体元件相当于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的“心脏”。当时欧盟也在做10拍瓦装置,核心部件要等输出完成后才会向外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光机所决定自己攻关。2017年,他们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尺寸、直径达235毫米的钛宝石晶体。

“为节约加工部件的时间,器件或材料一运到,不管早晚,团队成员立刻让它进实验室。”於亮红说,“当时很多材料都是晚上九十点才运来,经过清洗等一些特殊流程,进到实验室基本上已经晚上12点了,所以加班到凌晨是常态。”

2017年的中秋,大家原计划一起过节,放松一下。然而,到了中秋时,一个关键技术正在验证,验证一旦中断,需要从头开始,这会花费更多时间。于是大家一致决定,不外出聚餐,改吃外卖。

晚上7点多钟,外卖陆续到齐,团队负责人为大家带来了月饼。加班人员分成两拨,一拨留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拨到实验室门口“享受”特别的中秋聚餐,之后再互换。

月饼是什么馅料大家已不记得,但於亮红当天加班到深夜、蜷缩在办公室躺椅上睡着的情景,却被同事拍了下来,留存至今。

凝心聚力争第一

“当时就憋着一口气,豁出去了,要做到世界第一。”谈到团队的凝聚力,许毅说,“因为有这样一个目标,才能把一群不同学历、不同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发挥最大作用。”

该团队有50多名成员,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有五六个大系统,成员分为6个组。

“装置是个整体,必须把这些系统和人员高效组织起来。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大大延迟项目的进展。”於亮红说,“为保证整个系统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团队创设了独特的例会制度和沟通协作机制。”

“超强超短激光大科学装置不但有非常大的工程建设工作量,还有巨大的技术挑战。从技术原理验证、样机研制及测试,再到物理平台建设,整个过程只用了五六年。从晚于国外立项到率先突破技术指标,这其中有三种精神:一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是勇于挑战的精神,三是甘于放弃的精神。”团队成员之一、上海光机所副研究员彭宇杰告诉《中国科学报》。

“10拍瓦激光实验装置国际上从未实现过,大家必须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彭宇杰说,“很多人即便不参与这个项目,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做很好的研究,发表高水平的文章,按时上下班,有时间陪家人。但大家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参与到项目中来,这本身就难能可贵。”

“过程很辛苦,但做出成果后,大家都很兴奋,也觉得很值得。”於亮红说,“凭借‘激光在我手上,家国在我心中’的精神和情怀,大家舍弃了不少,同时也收获了很多。”

目前,团队提出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建设以100拍瓦超强超短激光为核心的极端光物理线站,并获得立项。《科学》评价称,“中国团队正切实引领通往100拍瓦激光的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6 1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生产力新跃迁·策源之力|相当于十个太阳,这道激光照亮前沿科学探索之路
...者获悉,该项目装置的最高峰值功率为12.9拍瓦,已打破世界纪录,并面向科研和企业用户开放。 激光脉冲峰值功率达到拍瓦(即PW,10的15次方瓦,千万亿瓦)、脉冲宽度达到数十
2024-05-24 10:36:00
阿维塔同用户共创挑战吉尼斯纪录 创新展示高阶智驾新高度
...了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和车主共创智驾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在2024年4月8日至2024年4月14日活动期间,阿维塔用户只要开启智驾功能,即视为成功参与活动,成为阿维塔智驾挑战
2024-04-22 16:55:00
把原子藏起来?这大胆的想法 成功刷新原子低温纪录
...能级原子最终转移到“暗态”的示意图03 刷新原子的低温纪录——突破“亚多普勒冷却极限”!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为了验证上述这种大胆想法,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克
2024-09-10 19:44:00
4次点火,核聚变实验创新纪录
...种现象被称为点火。今年,NIF通过一次次重复点火创造了世界纪录,证明这一壮举并非偶然。更高的聚变产率激发了人们将聚变作为无限清洁能源的热情。美国前国务卿John Forbes
2023-12-20 07:26:00
刷新多项世界纪录!我国新型单光子探测器量产落地
...备在探测效率、暗噪声水平、集成度等多项关键指标刷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单光子探测技术进入领跑阶段,可为量子通信、单光子雷达、生物荧光成像、深空激光测距、单光子成像等应用提供自
2025-10-12 10:52:00
高达102.3米!中国最高树纪录刷新,测量人员:或是树木竞争的结果
...海岸红杉的世界第二高树种,不但创造了新的中国最高树纪录,也刷新了亚洲纪录,成为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参与测量这棵巨树高度的科研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站在树下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
2023-05-28 15:28:00
阿维塔喊话全国“塔友” 共同挑战智驾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友们:让我们一起开启智驾……共同挑战智驾吉尼斯世界纪录,以前所未有的智驾人数,创造新的奇迹。”4月2日,阿维塔科技官方平台发出一纸招募令,喊话全国阿维塔车主,共同挑战一项智驾
2024-04-05 10:43:00
基于原子的量子计算机的新纪录:1000个原子量子比特还在不断上升
(a) 在15×15个位点的簇中,225个原子的无缺陷靶图案的累积成功概率和填充分数。(b) 在(i)和(ii)第一个装配周期之前和之后没有增压的现场分辨填充部分。(c) 在(i
2024-02-21 10:27:00
数字中国进行时丨25次刷新行业世界纪录,这家光伏企业如此技术创新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刘宇轩)一组数字,勾勒出这家光伏企业取得的技术突破:25次刷新光电转换和组件输出的行业纪录,光伏组件全球出货量超190GW,约等于8.3
2024-04-04 21:2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这个周末,朋友圈彻底被KPL总决赛刷屏了。这场赛事创下12秒售罄门票、6.2万人现场观赛的亮眼成绩,一举打破单场电竞赛事观众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5-11-10 16:46:00
重获森林呼吸:“半亩森林”在杭发布新品,开启环境益生菌空气净化新纪元
2025年11月8日,杭州梦想小镇络绎科学社区迎来了一场充满科技想象与生活温度的创新体验活动——体验π|环境益生菌,开启“森林呼吸”新纪元
2025-11-10 15:40:00
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升级 多语种 AI 客服暖心上线
近日,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迎来重要升级,智能 AI 客服多语种功能正式上线,为全球游客打造无障碍智慧游览新体验,也标志着景区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5-11-10 15:31:00
“双11”火到海外,全球网民纷纷加入抢购浪潮厦门空港迎来跨境电商出口高峰东南网1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孙春燕)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11”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2025-11-10 11:19:00
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华住集团举办提振消费主题签约活动
11月6日,中国银行携手中国银联、华住集团,在商务部、文旅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政府的共同见证下,成功举办“聚力进博新引擎
2025-11-10 11:26:00
澳柯玛推出2026年风冷无霜、立式多系列冷柜新品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双擎智控,深冷领鲜”——澳柯玛2026年制冷营销峰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渠道商及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
2025-11-10 11:31:00
赛德斯耳机产品线深度盘点:以精准科技满足全场景音频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一个品牌能否立足,关键在于其产品线能否精准覆盖多元化的用户场景。游戏耳机品牌赛德斯(SADES)通过其精心布局的耳机产品矩阵
2025-11-10 12:08:00
神都镜像照见数字文明 作家维摩眼中的“河洛智慧”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在千年古都洛阳的深厚文明积淀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11月5日,作家维摩参加了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
2025-11-10 12:3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专访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CMO薛铮:以轻量化“语义桥梁”助推虚拟现实产业智能升级
鲁网11月10日讯 (记者 尤奕钧 刘晓伟)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自然语言处理(NLP),NLP依赖于算法和模型分析
2025-11-10 11:34:00
卖场变生活场能否“赢”客?解码五缘湾商圈零售新生态
京东MALL的DIY电竞区人气高。(京东MALL 供图)五缘湾天虹超市将闽南古早味引进精品区。(记者 庄筱婧 摄)五缘湾天虹超市将“烟火市集”升级为顾客的“星级家庭后厨”
2025-11-10 08:13:00
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上,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外国人资讯服务App——SinoGuide。SinoGuide旨在帮助外国人更好融入并体验中国丰富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2025-11-10 09:4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从算力基建到智能产品
2025-11-10 07:03:00
11月7日从太原福莱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日前公示,福莱瑞达与太原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多形态货物的智能抓取与装车技术及装备”项目
2025-11-10 07:19:00
江苏南京: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
建模降本、“鹰眼”护安全、机器人夜检地铁……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周容璇 实习生黄倩以“激光扫描+AI建模”
2025-11-10 08:00:00
□魏赛男从停产到翻红,一口锅的逆袭之路,恰是对“诚信为本”商业准则的生动注解。近日,浙江温州一口使用近30年依然完好如初的不锈钢炒锅
2025-11-10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