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申霞艳
根据亦舒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刘亦菲主演的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同步开播之后热度飙升,引发各种热议。有人说,是“明星的脸蛋”配上“狗血的剧情”迎合了观众喜好;甚至还有人建议,以后干脆直接拍女演员的八卦,还可节省版权费。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亦舒的小说,真不是靠售卖见不得人的隐私起家,“师太”绝非浪得虚名!
小说《玫瑰的故事》发表于1981年,1986年电影版由杨凡执导,由张曼玉和周润发主演,演绎了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审美。此次内地剧版走红,除了有大平台、美女俊男组合、大资本投入以及贴近当下的剧情改编之外,仍有原著作者很大的功劳,是她赋予故事脚本“精气神”和“情感场”。倪匡曾认为,妹妹亦舒最见功力的是写人、写世态,而《玫瑰的故事》是她最好的小说。
从《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到《喜宝》《承欢记》,亦舒小说影视改编热已经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影视是集体合作的工业产品;而小说创作,则是春天一个人孤独地播下语言的种子。亦舒不是因为影视改编才热的,她本身就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是孕育了诸多可能性的春天。
多年以前,在我的大学宿舍里,《喜宝》曾是床头书!我们这一代文学女中年,爱金庸、爱古龙、爱三毛、爱琼瑶、爱亦舒……一生走在文学路上,多多少少是由于牵肠挂肚的《喜宝》。尽管亦舒和我们这批读者之间,隔着时空和认知的距离,但我们对亦舒的爱不光是文学之爱,且是生活之爱。亦舒带给我们的,既是一个个峰回路转的爱情故事,又是一则则有关沧海桑田的都市寓言,所谓“人心如海深,爱情如风过”。
亦舒笔下的女性,毫不掩饰对爱、财富以及自我实现的渴望。她用美梦成真的虚构撩拨一代少女的心,激发她们向上攀登,大胆追求理想的生活。同时,亦舒深知玫瑰色的爱情梦,对许多人来说都宛如魔咒,即使貌美如玫瑰,也很难将爱、幸福的希望寄寓在他者身上。剧中的黄亦玫与截然不同的四位男性产生爱情纠葛,他们分别代表了当代婚恋生活的不同类型。分手的理由千差万别,内部逻辑却惊人地一致:爱是理解,是尊重,是双向奔赴,而绝非单方面的妥协和服从。
出国留学和归来创业是亦舒最常用的桥段。生活方式变了,文化认同也随之改变。这种转变常常可以让一个人从爱情的梦幻中清醒。原作中,黄玫瑰离开香港到巴黎留学,既是为了让自己从分手的伤痛中走出,也是为了通过在陌生的环境中深造提升自我,遇见更高维度的爱情。
亦舒最迷恋的人设是“美”,其作品也存在一些套路化“玛丽苏”痕迹。例如女主角通常拥有令人惊艳的美貌,即使出身贫穷也受过良好的教育;男主通常是体面的富家子弟,且父子、兄弟往往会同时爱上漂亮的女主角。剧情十分跌宕,分手也要得体。美是爱的通行证,是伤的止血贴,甚至可以颠倒众生。但是,在爱和美的背后,作品也展现了裸露的现实及人生的迷雾。
无论什么样的作家,持续终生的创作里必定包含着重复和变奏。某种意义上说,亦舒全部的作品可以说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小女孩是如何修炼、成长为大女主的?无论男女读者,亦舒都提供了一套通用的人生观:风筝可以随风高飞,但线必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自立、自主、自由是每个人靠奋斗才能争取来的,求学、创业、付出、恋爱……这些都需要全力以赴,也都是自我修炼、疗愈的方式,最终目的是以成长实现精神升维,反哺爱情和事业,支撑更丰盈的爱情和更丰富的人生。情场受伤难免,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职场淬炼也必不可少,初心不改方可成为命运的主人!这就是亦舒以毕生的写作提炼出的、应对人生风雨的“葵花宝典”,也是其作品之所以长红至今的缘由。
(作者系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6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