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李梅 临沂报道
5月1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临沂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临沂市统筹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及地质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和救灾救助工作。机构职能设置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灾害应对处置更加科学高效。
工作机构职能机制体制进一步优化。地震机构设置更加科学。2023年年底,原临沂市地震台及其下属的临沂市防震减灾中心统一调整为临沂市应急局所属。调整后的临沂市应急管理局加挂临沂市地震局牌子,承担了防震减灾各项行政职能。全市防震减灾救灾管理职能更加统一,地震防减救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组织协调机构更加实用。及时调整临沂市委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临沂市减灾委员会、临沂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临沂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临沂市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和灾害民生综合保险专项小组等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强化极端天气会商研判及预警工作。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组织气象、水利等9部门开展年度、季度、汛期月度综合风险会商,印发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6期,指导县区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组织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省地矿七院及县区,开展冬春季地质灾害专项会商研判。临沂市减灾委办公室发布大风、雨雪、寒潮、高温、强对流等天气灾害风险预警提示23期,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风险预警9期。
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定《临沂市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临沂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加强全市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编制《临沂市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细化本年度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任务及相关单位分工,同时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备足政府救灾物资储备实物。一年来,全市各县区均通过新(改、扩)建或租赁方式,建设使用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同时,救灾物资实物储备力度明显加大,市、县两级政府储备的棉被、棉褥、棉大衣、毛巾被、简易床具等主要救灾物资基本达到保障4万、0.5万人转移安置的国家规定标准。强化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依托省救灾和物资保障管理系统,建立全市应急物资共建共享机制,将全市各类应急物资、救援和专家队伍等全部纳入系统,实现应急资源全链条、全方位数字化动态管理。目前临沂市开通账号139个,录入仓库数量221个,库存数量602万件(个),全年共组织开展全市救灾物资库存盘点、救灾物资保障管理系统信息更新等自查自纠工作4次、演练6次,进一步提高管理员业务操作水平。
灾害防治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2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7个,兰山区、沂水县被评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防灾减灾与安全生产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大力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基层灾害风险防范和救援救灾能力。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应急救助预案体系建设。组织印发《临沂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指导全市所有县区、乡镇、村(社区)编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转移避险和集中安置生活保障工作方案或计划)。灾害信息员队伍能力逐步提升。全面落实灾害信息员AB岗制度,组织县区骨干灾害信息员11人参加省级培训,举办全市骨干灾害信息员与师资力量培训班,对县区开展灾害信息员“一对一”帮教工作,全市一万余名灾害信息员完成培训全覆盖。通过以查代训,开展灾害信息员季度考核电话抽查2000余人次,提升灾害信息员工作能力。
灾害应对处置进一步强化。强化森林防灭火措施。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等专项行动。在森林防火期租赁直升机驻防蒙山核心区域,通过建立高效快速反应的侦察和火情扑救工作应急处置机制,着力构建地空立体“防护网”,同时借助沂蒙山生态林保护监控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全市森林火情的全面实时监控,提升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处置应对年初全市低温雨雪冰冻天气。2月19日至22日,全市出现较罕见的大风并伴随冻雨、冰粒和强降雪、寒潮等复杂极端天气,临沂市第一时间成立临沂市道路结冰红色预警应对处置工作指挥部,启动市区道路结冰Ⅰ级响应,全面开展暴雪天气应对和结冰道路保畅工作,各部门全力应对低温雨雪天气,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全面提升抵御地震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推动完善防震减灾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基层防震减灾管理体制。去年以来,完成了3次有感地震与2次地质灾害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1 2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