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荆州日报
逐绿绘“荆”彩
——我市深化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文/图记者王子瑶通讯员王薇
乘着初夏的微风,一路逐绿奔向古城荆州,沿途繁花绚烂、碧水婉蜒,勾勒出荆州的缱绻多情和勃勃生机。
蓝天白云下,绿树掩映中,中心城区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公园、一步一景的口袋公园、星罗棋布的点状游园,形成了一幅“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的画卷,彰显出荆州“绿”的生气、“水”的灵气、“文”的底蕴。
如今,城区随处可见的一抹抹绿色,让荆州这座古城焕发青春,让市民出门就能拥抱春天,邂逅“诗和远方”。
2012年荆州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后3次通过复查。近年来,为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宜居、绿色、韧性、人文水乡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把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置于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民生福址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现绿色城市、水韵城市、文化城市特色,走出了一条自然生态型、文化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品牌创建之路。
千畴绿景万轴画,满城苍翠碧无尘。截至目前,全市绿地率41.82%、绿化覆盖率43.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6平方米,城市林荫路推广率85.1%、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95.64%、立体绿化实施率16%、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52.65%,城市蓝绿空间占比46.43%、防灾避险绿地设施达标率为100%、城市湿地保护率100%,城市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保护率100%、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率100%,展示出“绿之秀、水之灵、楚之韵、居之宜”的荆州魅力。
一路“泼”绿 精雕细绘精彩画卷
“现在天气渐热,走在城区的林荫路上,非常凉爽舒适!”5月17日早上,骑行在荆沙大道上的刘厚华,见看道路两旁绿荫连绵,忍不住为城区绿化建设点赞。
五月松风,行走在荆沙大道、北京西路、碧波路、园林路等路段茂密树荫下,轻风拂过,清凉爽朗。
林荫路是市民健康舒适出行通道,是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主要载体。一直以来,市城管执法委将林荫路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强力推进,优化行道树树种,强化遮阴功能,改变过去“一条路两行树”的单一绿化方式,大力推广法桐、栾树、重阳木、香樟等冠大荫浓的乔木树种,补栽双排或多排行道树,合理搭配“乔、灌、花、草”,高标准新建荆江大道、明珠大道、曲江路、凤凰路、徐桥路等道路,形成完善的城市林荫路系统。
市城管执法委还打造了沿江绿道、环护城河碧道、荆襄河碧道、太湖港碧道、西干渠碧道、环护城河碧道等35条总长168.86公里城市碧道、绿道,形成“绿随河走、绿沿湖绕”的绿色长廊,为城市筑起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实施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新举措,创建了一批园林式居住区(单位),涌现出德馨园、春秋府、美林湖畔、荆州中学、沙市中学等388家园林式单位(居住区)。今年4月1日,市城管执法委公布2023年度荆州市“最美街巷”评选结果,石首市南岳山路、荆州经开区西干渠路、公安县油江大道、荆州区人民路、江陵县江陵大道,沙市区太岳路、松滋市石板坡路、石首市沿江路等8条道路成功入选,荆州大地绿色愈来愈浓,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一条条碧道绿道串联起公园广场、人文景区等生态空间,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通过“三个一批”工程建设,一片片绿地、一块块“绿肺”、一座座“天然氧吧”,遍布全城。
在有路皆绿的城市景观中,我市形成了水绿交融、人水和谐的城市绿地系统、绿化美景,让广大市民随处可享“绿色福利”。
全域增绿 开放共享美好时光
近年来,我市按照“增面积、上档次、创特色、出亮点”的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行动,精心规划、精美建设、精细管理,将水系资源、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绿地建设有机结合,先后建成了环长湖湿地公园、楚国八百年城市公园、荆北水系公园、沙北水系公园、太湖港生态公园、荆襄外河湿地公园、临江仙公园二期等一批城市公园。
2022年建成的城市智慧公园——荆州大学城中央公园,通过科技动态感知监测、分析,为市民提供多元化公众服务。公园内设置有骑行喷泉、智能跑步道和步道终端大屏等一批智能公众服务设备,增强了市民游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我市扎实开展口袋公园建设三年行动。在老城区大力开展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立体挂绿活动,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违章建筑拆除后腾退地等开展城市游园建设,2021至2023年,建成紫荆花园、紫藤花园、绣球园、红梅园、橘颂园、杏林园、芳草园、楚韵园等142个城市口袋公园;2021年,口袋公园在全市组织评选的“群众最满意民生实事项目”中名列榜首;连续3年共有19个口袋公园入选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园”,其中在湖北省2021年、2022年“最美口袋公园”评选中,我市口袋公园入选数量均居全省地市第一。
而今,每天花20分钟到公园或漫步或小憩,成为备受荆州年轻人追捧的休闲方式。
“我们经常来公园露营、放风筝,感谢政府让我们在家门口实现‘草坪自由’!”正值周未,在临江仙公园专门施划的共享草坪上,沙市区居民赵晓洁正与闺蜜组织家庭音乐会,一起共享周末美好时光。
提供露营地、野餐点,配套建设直饮水、衣帽架、垃圾收集点……2023年初,我市按照“应试尽试,分批推进”原则,在中心城区开放共享公园试点47个,绿地片数56个,总绿地面积达76.71万平方米,更好满足大家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逐绿前行创新 共筑幸福家园
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植绿,还要会管养。
明月公园看梨花如雪、古城公园赏樱花烂漫、荆襄河湿地公园赞桃花灿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起点,荆州逐绿前行,建公园、增绿量,逐梦四季花城,在不断精雕细绘“城在园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美丽画卷的过程中,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为延续城市文脉,制定荆州市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保护名录(第一批);修复了春秋阁、中山纪念堂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将水、亭、阁、绿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打造了一个林木葱郁、碧波涟漪、亭阁点缀、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色心脏”。
为保护城市古树名木,组织专家对建成区内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进行现场勘查,建立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档案,成立专班定期对古树名木开展巡查和保护。截至目前,中心城区37棵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全部实施挂牌保护,其中,500年及以上一级古树10棵,300至499年二级古树2棵。
为传承园林营造技艺,定期开展园林绿化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园林技术技能竞赛,锻炼队伍、培养人才。
波光树影、鸟飞蛙鸣、鱼欢水柔……随着中心城区绿地、绿廊、绿道等城市绿化的持续提档升级,满眼的绿色成为荆州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的亮丽底色,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