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㉖】让信仰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飘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2 15:09: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㉖】让信仰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飘扬

思想汇报:我出生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一座温润如玉、风景如画的东南小城——江苏扬州,它因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而名声大噪。千百年过去,古运河上桨声依旧,人声鼎沸不绝。印象里,那里的阳光总是那么温暖,走街串巷间,空气里总是弥漫着家的味道。从小,我就对这座小城充满了深深的眷恋,那是我的根,是我生命的起点。

小时候的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每一次的日出日落,每一次的四季更迭,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新奇和兴奋。我常常趴在窗前,看着窗外的世界,想象着未来的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长大,开始慢慢端详起这座城市的一切。它在斗转星移之间累积起了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日升月落,多少文人墨客途经此地,笔墨挥毫间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给这座小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气息。

成长的到来,让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我开始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开始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期待。进入高三后,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朱自清先生故居的活动。朱自清先生是近代中国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民主战士。他从我们共同的母校扬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在那里,他不仅写下了《荷塘月色》等饱含深情与希望的文字,面对国家危亡、山河破碎,他还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发出“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呼声,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在追梦路上前行。

朱自清先生的故居位于安乐巷,这条建在市中心的窄窄的巷子只容两人侧身通过,两人骑着自行车相遇时,都需要其中一位驻足等待,而这样狭小的它,却是这座小城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我踏入故居的大门,门厅里陈列着“五四”时期扬泰地区多位为了国家而舍生取义的革命战士们,例如江上青先生、曹起溍烈士等,他们不惧压迫,创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支部,为民族求解放。墙上黑白色的照片宣告着年代已然久远,始终不变的却是他们坚定的眼神和火热的忠心。

参观活动结束后,抬头望着巷子里、四合院内那一方小小的天空,我的心情却感到久久不能平静。在前人不惧困难、勇于献身精神的激励之下,我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再满足于现状。我尝试着去挑战自己,去超越自己。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遇到了学业的压力,成长的困惑,生活的考验……但我时刻谨记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的宝贵精神,并从中收获了许多成长和进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我离开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武汉求学。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和陌生,但我始终能够感受到这座江城空气里所弥漫着的红色气息。进入大学后,我在课余时间里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尽管时光已逾百年,我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一股信仰的力量。

到如今,在这个城市生活已超过了一年,其中的风俗习惯与我的家乡不甚相同,但城市中所散发着的生命力是相似的。此外,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日常学习和工作里的种种问题。我也开始明白,人生就是一场勇敢的探索,只有不断地前行,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回首过去,生活如一幅斑斓画卷,有坚定也有迷茫,有满足也有遗憾。我知道,这些年的经历和成长都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但我始终明白,前方还有未知的旅途在等待着我去探索,而这恰恰需要不竭的坚定与勇气。

展望未来,我满怀期待和信心。我相信,作为新时代的华农青年,只要始终追随党的指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身边优秀的典型来激励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信仰的旗帜永远在心中飘扬。

红色导师点评:钱皓月同学以在家乡出生和成长的经历为主线,着重描述了高中时期参观朱自清先生故居的一次经历,加深了自身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内心深处播撒下了一个“红色种子”。文字中充满了朴实的对家乡独特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思想汇报的后半段,通过求学地点的转换,将扬州和武汉两座城市的红色精神融汇在了一起,激励自己以昂扬的姿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汇报人:钱皓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工商管理类本科生)

红色导师:刘三宝(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㉟】在学思践悟中助力乡村振兴
思想汇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提到:“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
2025-02-15 11:51: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⑲】在实践中体悟耕读教育
思想汇报: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为贯彻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精神,主动探索耕读育人新模式,制定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耕读教育方案,开设了多样化的耕读课程。在参与耕读教育的过程中
2024-04-02 08:51: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51】沃土生金,青春绽彩
思想汇报:躬逢民族复兴盛世,新时代青年施展抱负的舞台,不应囿于象牙塔内的书斋学问,更应深植于广袤的基层沃土。7天,6乡镇,12村……这个夏天,我跟随华中农业大学宏观农业研究院华中
2025-08-14 23:10: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⑱】做一颗在希望田野上的种子
思想汇报:青春,犹如山野中百花之竞放;青春,犹如奔腾江水之泱泱。回望历史,一批批热血澎湃之青年高举真理火炬,力图洞见前路;立足当下,无数意气风发之青年担当历史之重任,在实践中实现
2024-03-21 11:08: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54】坚守艺术理想,不负青年使命
思想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实践的根本方向。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既要当好
2025-08-24 12:44: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52】沃野千里践初心
思想汇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怀揣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肩负着强农兴农的青春使命,这个暑假,我加入了“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农村现代化跟踪调查”调研队。在杨志海老师的带
2025-08-14 23:10: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㊾】返家乡展青年担当,勤实践助乡村振兴
思想汇报:“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回信中如是说
2025-07-27 00:03: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53】以青春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思想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的沃土,既是孕育希望的田野,更是青年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作为一名华农学子,我始终坚信,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
2025-08-14 23:09:00
【红色导师·思想汇报㊹】以艺润心传薪火,服务人民践初心
思想汇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表示为他在9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感到高兴,称赞游本昌“你有一颗炙热的向党之心,令人感
2025-07-12 12: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
哈尔滨文庙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2025年9月28日,黑龙江孔子研究会部分文化志愿者、孔子后裔联合发起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系列活动。9月28日9点28分
2025-09-29 10:50:00
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鲁网9月29日讯(记者 卜宪国)9月28日上午,乙巳年祭孔大典|卜子后裔纪念先贤卜子诞辰2532周年活动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09-29 14:33:00
白衣传薪火,盛世谱华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张宁
2025-09-29 17:01:00
“仁礼天下 和合大同”临沂孔庙2025祭孔大典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益千雪9月28日上午,临沂孔庙举行2025乙巳年祭孔大典,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周年
2025-09-29 22:29:00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
六朝博物馆常设展上新,张昭墓金印首展两砖两印“有故事”,“三国迷”大饱眼福张昭墓出土印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网讯(记者朱彦)去年年底发掘出的东吴“首席文臣”张昭的金印
2025-09-29 07:07:00
重识孔子丨自称无人理解的孔子,到底有多少“粉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9月27日晚,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十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曲阜尼山举行
2025-09-28 10:56:00
【舌尖上的魏集】“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
“食”光有你 “魏”享中秋中秋夜,一家人吃团圆饭才是人间至味,这个中秋,跟着这份食单,让每一口美味都盛满吉祥,每一次举杯都映着圆满
2025-09-28 15:01:00
李育善:《童年与故乡》序
百善兄长我十多岁,祖居棣花街 道。我的祖母也是棣花贾塬人,加之我的叔伯姑父李成群又是百善兄的叔父。说起来 ,我和百善兄还有一层亲戚关系
2025-09-28 17:14:00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