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周帆
上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内人头攒动。
然而,身处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大多为彝族患者。该在哪里挂号,去哪里就诊,见到医生该如何表达清楚病情,成了不少彝族民族患者面临的难题。医护人员在沟通交流时,也会因为语言问题极易出现医生难以了解患者病史、患者难以懂得医嘱等困难。
如何破局?去年10月初,一支彝汉双语服务队伍出现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里,为彝族患者提供就医翻译服务。在此之前,医院早在2022年就成立彝汉双语健康教育培训小组,利用音译教学、情景演练、对话交流、建群沟通等形式,为医务人员讲授常见彝语会话、入院介绍、健康宣教等内容,精心培养彝汉双语医护人员,切实解决语言交流不畅的问题。
一医院瓦吉瓦 医生护士卡莎莎
52岁的甲甲莫是来自越西县申果庄的一名彝族妇女,10月25日,她因股骨骨折到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就医。但是,去医院前,她却一直忐忑不安,“我不会说汉语,医生护士万一不理我怎么办?”
没想到,住院当天,一切担心都烟消云散了。整个就医过程全程都有医生护士用彝语和她交流,让她觉得很亲切。“以前去其他医院看病,就因为不会汉语不理解医生的意思,跑了不少冤枉路。现在一医院可以提供彝语服务,一医院瓦吉瓦(好得很),医生护士卡莎莎(谢谢)!”甲甲莫高兴地说。
彝汉双语服务队为患者解读报告
据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室为积极推行“彝语”服务,组建了“彝语”服务队。会说彝语的医务人员手臂上都佩戴的有“我会说彝族话”服务标识,与前来就医的彝族患者交流,告诉他们有事就找手臂上戴了标识的医护人员。解决了彝族患者及家属在就医时因语言不通带来的问题,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也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
严格双语培训 急患者之所需
2022年至今,医院开始在全院积极组织开展医护人员“彝汉双语健康教育培训班”近20期,培养彝汉双语临床医护约800余人。培训主要以PBL、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案例分享等,使参培人员掌握常用的彝语对话交流,能用彝语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
彝汉双语健康教育培训开展以来,为了解彝汉双语培训班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彝汉双语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护理部会定期对学员进行考核。
考核采用情景演练的方式,模拟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的宣教,如:自我介绍,入院宣教,入院评估,住院期间的安全告知、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特殊检查告知,出院指导整个流程。
通过“集中培训+录制课件上传大医精诚学员自学+微信群解答+临床应用督导”,学员们准备充分,发挥出色,均顺利通过考核。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彝汉双语服务提升的不仅是患者的就医体验,更是体现了患之所需,医之所向,患之所呼,医之所应。通过提供双语服务,让医疗护理服务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除了在就医过程中提供彝汉双语服务,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还根据专科特色制作图文并茂的彝汉双语健康教育资料,结合彝族的生活习惯拍摄疾病预防相关视频,帮助彝族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范疾病发生。
彝汉双语服务从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推广应用后,来院就诊的彝族同胞听着熟悉的语言,看着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缓解了就医的紧张情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