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曹老板:“对面十万大军,我却只有两万,这场仗怎么打,在线等,挺急的。”
作为塑料兄弟,曹操与袁绍或许在荀彧叛投曹操的时候两人之间原本就微不足道的兄弟情义就破灭了。而官渡之战,则是一场袁绍试图争霸天下,给曹操一个教训的战争。彼时的袁绍有精兵良将,占尽河北之地。而曹老板也不落下风,在许都开开心心地奉天子以令不臣,谁曾想袁绍突然就打过来了,这可把许都的文成武将们吓得不轻,纷纷得出结论:袁绍凶威赫赫,不可力敌。换言之就是逃跑。
可曹老板并不认同,他如果跑了,袁绍崛起将再也无法抵挡,曹操势力灭亡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与其如同
丧家之犬
一样被人撵着走,不如拼死一搏。成,则霸业有望,败,则徒留一堆枯骨。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国最有名的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
拉开帷幕。
袁绍的势力
何进引大军勤王,意图诛杀十长侍失败,董卓占领京师后,不愿意屈服于董卓之下的曹操、袁绍等人纷纷逃离京师。这对于天下诸侯来说无疑是一场天大的机遇:曹操立刻回到家乡散尽家财征召民兵,联合十八路诸侯讨董。而袁绍就是这十八路诸侯中最为强大的一路,出任盟主之位,与同为十八路诸侯的曹操实力相差颇大。袁绍虽然在荀彧的评价中是没有前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能组织起这么强大的一支军队,袁绍本人也是出色的豪雄人物。便从出身来讲,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即祖上四代都做到
“三公”
这一职位。祖上有此成就,袁家自然是汝南豪门大族,是有名有姓的世家子弟。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的天下时局动荡,内有宦官专权,迫害士大夫和太学生;外有外戚干政,执掌朝政大权,
祸乱朝纲
。袁绍看在眼里,便暗中建立了一个以反抗宦官专权为目的的政治集团,结交那些被宦官迫害的人。这个团体由袁绍牵头,参与者包括曹操和许攸,这二位一位是官渡之战的主角,一位是官渡之战大放异彩的牛人。此时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在,三人之间相处也算融洽,甚至是好友也不为过。而十长侍即便知道了袁绍暗中做的事情也无可奈何,一是没有袁绍帮助那些他们迫害的人的证据,二则是因为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
,实力强大,十长侍虽然把持朝政,但是却那有袁家庇护的袁绍毫无办法。
▲官渡之战的场景
袁绍有野心,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东汉末年但凡手上有兵的人就没有毫无野心之辈。袁绍依仗家族的势力,兼之自身交友广泛,与许多宦官迫害的士大夫交好,此外也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打好关系。
董卓败走长安
后袁绍就有弃献帝而立新帝的想法,虽然想得很好却被刘虞拒绝了。
袁绍统一河北后,有富裕的冀州等地区作为依托,便想南下争夺天下,而此时挡在袁绍前面的唯一阻碍就是曹操,于是领兵十万开始南下,轰轰烈烈的官渡之战即将开打。
曹操的势力
曹操虽然有很严重的疑心病,但是无论是对待人才还是为人处世上都令人赞叹,有大将之才。曹操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或许谁也想不到那个忠义地想要刺杀董卓的小人物会走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位置。曹操远见卓识,是
讨伐黄巾军
的功臣,在官渡之战之前便是战功赫赫:首先,诱降三十万黄巾军改变青州军,得到一支精锐部队;其次,
击败袁术、陶谦
等部,更是生擒吕布,勇猛无敌;再之后就是迎献帝至许,总览朝政。可以说,只要给曹操足够的时间整合周边的势力,曹操与袁绍的大战中就不可能如此拮据地只拿出两万军队。
▲官渡之战的场景
此时的曹操其实有些根基不稳:虽然听从荀彧的建议
奉天子以令不臣
,但是曹操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首先,袁绍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河北之地基本上被袁绍打服,此时的袁绍已经收拢冀州、青州、并州以及一些其他的区域,而且冀州殷实,完全足够支撑袁绍打一场打仗。反观曹操,此时的曹老板心里苦啊。许都的地形不易防守,而且局势也不稳定。南边有刘表和张绣不愿意投降,
东边的孙策
也有些蠢蠢欲动,关中则一直在观望,也没有要帮忙的意思。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曹操能拿出来和袁绍对抗的军队只不过两万。
▲官渡之战
两万对十万,已经是很悬殊的差距。
战争经过
然而此时的曹老板雄心勃勃,即便心里有些担心,但一点投降的意思都没有。作为自己的老朋友兼老对手,他很了解袁绍的为人,并不觉得自己会输。而此时其它的有识之士也并不认为袁绍就胜券在握反而更加看好曹操。例如
荀彧、贾诩、郭嘉
,都认为即便袁绍领十万大军而来,但局势还是会向着对曹操有利的方向发展。袁绍在这些谋士的眼中其实远不及曹操,都认为袁绍此人,骄狂自大,外松内忌并且刻薄寡恩,而且刚愎自用.这其中大部分的评价都出自曹操之口,官渡之战其实早就在无形之中打响。
▲官渡之战
曹操只有两万军队,两万军队自然有两万军队的打法。无论是分散兵力,镇守各处,还是正面对敌袁绍的十万大军都是不可取的。袁绍如果要渡过黄河,仅仅凭借曹操的两万军队不可能守住,于是曹操选择被动防守,选择镇守比较重要的渡口隘口。而官渡就是这其中最重要的节点,一旦官渡被袁绍的大军攻破,那许都自然将会面临重大危机,曹操的势力说不定会自此
一蹶不振
,甚至直接被袁绍消灭也不无可能。而为了消灭曹操袁绍也无所不用其极,派遣使者出使刘表和张绣,张绣原本准备同意袁绍的招揽,却被手下谋士贾诩回绝,投入到曹操麾下,至此,袁绍与曹操开战只差一个接口。
▲官渡之战
恰逢汉献帝刘协衣带诏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
三人欲诛杀曹操反被曹操所灭
,此时袁绍终于得到了攻打曹操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尊奉衣带诏讨伐曹操,而曹操正在准备和袁绍做上一场的时候,后院失火了。一直与曹操貌合神离的刘备参与衣带诏之谋,起兵反曹攻破下邳,并于袁绍试图夹击曹操。曹操大怒,亲自率领军队回援。刘备不是曹操的对手,被曹操攻克沛县,
占领下邳,迫降关羽,大败刘备
。刘备失败后迅速逃往北方投奔袁绍,而曹操与刘备打得火热之时袁绍也没有趁机追击曹操,平白损失一个击败曹操的大好机会。
▲官渡之战
两军之间的战事很快就进入了僵持阶段,但是此时曹操却陷入了窘境。虽然他的军队人数比不上袁绍,但是他的粮食补给居然跟不上袁绍了。袁绍的谋臣沮授建议袁绍采取拖延战术消耗曹军,然而由于郭图等人此前进谗言说
沮授的权利太大,
袁绍虽然将沮授的权利分了出去,但对沮授也没那么信任,对于沮授提出的意见多次不予理睬。
▲袁绍
恰逢此时,袁绍开始向军队里运送粮食,沮授再次劝谏袁绍,称应该再派遣一支军队在运粮队的外围护送,避免曹操的军队
偷袭
,袁绍自然不予理会。而曹操那边此时也并不好受,他的粮草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军队里的粮草也所剩不多,再继续拖下去曹操是真的拖不起。他手上的粮食甚至已经撑不过半个月,如果袁绍没有比他们更先溃败的话这场战争就是曹操最后的一场战役。两军之间打仗虽然有密探间谍之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些间谍往往无法打听到真正核心的内容,许攸的投奔无疑是吧袁绍的一切占率部署都赤裸裸展现在曹操面前,这又让曹操如何不喜?许攸投奔曹操后果然没让曹操失望,与曹操交流一番后便出谋奇袭乌巢。
▲影视剧中的曹操
由于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派出一支骑兵巡逻,奇袭乌巢的战术很快带来效果。袁绍知道乌巢被烧后又气又怒,更知道与曹操决战的时候到了,如果再不拿下曹操只有败退的份,当即催促军队攻击曹营。乌巢被一把火焚烧殆尽不仅烧灭了袁绍军队的斗志,更燃起了曹操军队的希望。曹操的军队奋起杀敌,大破袁军,袁绍麾下的张郃等人知道乌巢被焚后知道大势已去,最终是曹操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只留下袁绍带领八百骑兵仓惶地逃回河北。
官渡之战的结果
官渡之战
结束后袁绍彻底没有了称霸的资本,十万大军的死伤对袁绍打击很大,公元202年,也就是官渡之战之后的两年,袁绍郁郁而终。而作为胜者方,大破袁绍的曹操自然是奠定下一统北方的基础,成为日后曹操称霸一方的资本。
▲曹操军队部署
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的战斗,但是两相对比之下,只有曹操做到了知人善用,通过重用荀彧和荀攸稳住局势,后来更是在许攸的帮助下一举拿下官渡之战的胜利。而反观袁绍,袁绍多次无视手下重臣沮授的意见,多次错过一举歼灭曹操军队的机会,反而成就了曹操的威名,官渡之战更是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的典范。
总结
也无愧于曹操对袁绍的评价:
志大才疏,
这种弊端在顺风局或许还没什么,可遇到了曹操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就彻底暴露出来,若非袁绍一直不听沮授的劝谏,又何至于最后郁郁而终?而反观袁绍一直怀疑顾虑的沮授,在被曹操抓捕后,曹操因为欣赏沮授的才干想要纳沮授为己用,而沮授却一心想要回到袁绍的身边,最后曹操无奈之下将沮授杀死,这是多么的讽刺。
作为三国著名的战役之一,
三国奠定魏国基础
的大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闪光点,奇才们战场上的博弈更是值得我们思考,这场战役中曹操可以说是走钢丝,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每一场战斗他都输不起,也不能输,甚至最后若不是许攸临时叛逃,曹操也不可能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只能说,命运的力量是如此神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