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征服日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8 21: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介平民到开国皇帝,可谓传奇。可是为何在他登基后,却没有征服日本,是他不敢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关于日本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现如今人们熟知的一种就是当年秦始皇的术士徐福在寻找长生不老药时,发现了日本,并且在日本幡然生息。这就是日本的起源,不过这种说法只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在古代的时候,日本被称之为倭国,早在唐朝时期,倭国就曾经派出了使者前往唐朝学习。从这之后,倭国吸取了中原文化,甚至是现如今的日本,也能够发现中国字,这仅仅是其中一点。中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非常深。

但是每次日本学习成功后,都会向自己的“老师”下手,典型的白眼狼。所以,历史上我们对日本也很反感,自从唐朝后,中国有多次出兵对日本出兵的记录。当然,有失败的,也有成功。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征服日本

成功的大概有两次,一次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伟大英明的唐太宗将唐朝治理的非常好,日本很向往,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学习发达后的日本,开始傲娇了,变得目中无人。他们趁李世民去世之后,多次到朝鲜半岛挑衅,还伺机侵占当时的大唐帝国附属朝鲜半岛区域。

对于此,唐太宗忍无可忍,他派出大将刘仁轨率170艘战舰火速驰援邻国,最终在白江口发生大战,一举击败倭军。此战奠定了此后800年的东北亚格局。

第二次是在明朝中后期,明朝大将李如松指挥的露梁海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争,参照的朝鲜一方有李舜臣这个名将。反正最后保住了朝鲜半岛。

至于失败的次数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元朝时候,元朝第一次向日本进军是在1275年,地点选在最近的北九州地区。第一战发生日本与朝鲜半岛间的门户——对马岛。首先元军选择从朝鲜半岛的合浦悄然出击,不日就成功登陆对马岛并全歼岛上日军,占领对马岛。

1281年,忽必烈第二次下令东征日本,并派出约15万的军队,可谓当时最大规模的舰队了。但是,第二次出征似乎比第一次要艰难多了。当时元军选择兵分两路寻找登陆地点。

但是由于收到沿海镇守日军的强烈反抗,元军在寻找登陆地点就花费了太多时间。登陆后,又遭到日军陆军部队截击,当时日军的装备较第一次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元军伤亡不小,又时逢疫病,元军进度迟缓。

结果一拖再拖的元军在海上徘徊多日后,又遭遇强台风。并且,这一次元军的损失更加惨痛,仓促建造的粗陋舰队在强大的台风面前更是不堪一击,元军几乎全军覆灭,死亡之数过半,第二次出兵日本也因此宣布失败了。

所以,日本至今仍有“神风”之说。意思是,感谢神风的庇佑。

元朝之后,明朝建立,其实,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也想出兵日本的。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彰显大国威严,曾经派使者去四周的小国家要求他们每年进贡,但唯独偏偏日本就不服气,听到和没听到一个样。不仅不臣服,还多次入侵明朝,在《明太祖实录》中,有多达44次的“倭寇入侵”事件,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在彻查此案余党的时候,发现胡惟庸竟然和倭国有勾结,朱元璋勃然大怒,当时就定下攻打日本的决心,并让曹国公李文忠来主导整个攻打方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而且身经百战,有勇有谋,他知道打日本没那么简单,所以,他上书列举了攻打日本的种种弊端和风险,极力劝说朱元璋暂时不要攻打日本,要朱元璋冷静几天。

后来冷静的朱元璋搁浅了攻打日本的方案。那么,我们好奇的是,朱元璋放弃攻打日本的计划呢?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自唐朝以后,中国少有的雄才大略君王,他收复燕云十六州,赶走蒙元势力,对周边诸藩国更是毫不手软。而且日本还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按照朱元璋的个性,肯定要拿下日本才对,但面临嚣张的日本,朱元璋却踌躇了。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征服日本

公元1988年,日本公开了一位叫祖来高僧的三封遗书,这三封遗书揭示出当年这段历史真相。

祖来在朱元璋时期曾来到明朝。在中国的史书中,也有祖来的记载。洪武三年,朱元璋曾派遣使者出使日本,警告他们不要再为非作歹,否则大明对倭寇不客气。不过朱元璋对日本当时的国情并不了解。

其实,当时的日本由南北势力组成,北墙南弱,弱势的一方南朝的怀良亲王,意欲拉拢朱元璋帮助自己对付北朝的幕府势力,所以怀良亲王积极回应朱元璋,并且派了一位叫祖来的僧人带著贡品来到南京。

祖来的到来,让朱元璋很高兴,以为日本屈服了,不仅设宴款待祖来,还派遣八位僧侣护送祖来回到日本。殊不知,祖来所代表的怀良亲王,在当时并不掌权。但祖来在南京居住了一个多月,对明朝的情况了解颇多。

祖来的三封遗书,不仅介绍了中国对日本倭寇憎恶的态度,还提到了朱元璋可能会攻打日本,但面临几个困难:

一是明朝的军事实力确实远高于元朝,但对海战的驾驭程度,远低于日本的水平。而且如果长途跋涉出兵日本,还要建立庞大的舰队,极为劳民,伤财。

二是明朝虽然在福建等地有海军,但连基本的海盗都无法彻底消灭,若想大举出海征讨日本,基本上不可能。

三是日本对中华不像蒙古那样具有威胁性,且日本资源匮乏,人力也不充裕,离中国又远,就算征伐成功了也对中华没有半点好处。

所以,想到此,朱元璋便放弃了出兵日本的想法。后来朱元璋还把日本列为了“不庭之国”,永远都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且把这个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当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征服日本

还有人认为是刘伯温所劝解的原因。

话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倭寇对沿海地区的挑衅越来越频繁,倭患十分严重,沿海渔民不得安宁,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存,朱元璋一气之下,决定东征日本,彻底将这个弹丸小国抹掉。

于是决定前去询问刘伯温,原本兴致勃勃的去,以为刘伯温能给出什么好的方法,结果刘伯温说:“日本拥有大海的天险,冒然发动战争肯定会劳民,伤财,东征会使明朝损失巨大;再者,日本地狭民多,他们又不通教化,就算用武力将他们征服,我们也根本同化不了这个民族,还有可能会遭到倭寇的反噬,这样得不偿失;最后即使日本发展壮大,他们也不能灭掉明朝,他们土地资源匮乏,这些倭寇也就是来掠夺一些资源。”

刘伯温的一席话,让朱元璋醍醐灌顶,刘伯温之后还解释说,现如今我们只要加强沿海地区的建设,防止倭寇侵犯渔民,现在明朝根基初稳,等到以后可以发展水师,抵抗倭寇自然不成问题。

就这样朱元璋放弃了东征日本,公元1387年彻底断绝了和日本的来往,并且将日本列为不可开化的国家之一,临死之前告诫子孙,不必为了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劳民,伤财、消耗国力,但是必须要加强防范。

其实这个说法不知道是真是假,至于刘伯温究竟有没有阻止朱元璋出征日本也无从知晓,如果刘伯温说的是对的,那确实也验证了,日本虽然后来发动侵华战争,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彻底占领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9 00:46: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想征讨日本,因为刘伯温只能无奈放弃
...受了巨大的灾难。日本的狼子野心连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都非常清楚,因此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他曾经想过出兵征讨日本,以绝后患。出兵征讨另外一个国家这样的大事,朱元璋当然要征求他
2023-05-08 18:25:00
刘伯温为什么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
...朝,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给老百姓踹气的机会。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邻国问题,而是利用外交手段游说他们与明朝建立友好邻邦,朱元璋的提议得到了邻国国王的大力支持,他们都
2023-07-20 22:02:00
朱元璋想灭掉日本,却被刘伯温阻止了,他说的话现在都还值得深思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作为一个新出生的政权,朱元璋在国内休养生息,缓解战乱多年的民不聊生之外,也向外发出了大明的声音。他向邻国发出派遣使臣,寄出书信,向他们表明大明朝的实
2024-12-06 09:34:00
如果刘伯温当初不阻止朱元璋灭掉日本,后面就没那么多事了
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建立明朝后,对内安抚百姓振兴经济,对外派出使臣恢复邦交。当时的恢复邦交,其实就是通知一众小国前来朝拜,认识新的霸主。不料日本不识趣,竟然斩杀了大明使臣。日本一心
2022-12-24 13:09:00
...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天下四方初定,前元余孽犹存,为了扫平四海,朱元璋外派徐达等多名将军东征西讨,总算将天下每个抵抗政权平定。
2024-05-30 18:34:00
朱元璋的领导才能:从平民到皇帝的政治之路
...活,他们根本不劳动,百姓生活在蒙古人的压迫之下。而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朱元璋生活非常艰苦,甚至他在自己的父母过世之后都无法将其安葬。之后为了生计,被迫与自己的兄弟分开。
2023-09-10 10:56:00
陈友谅战败身亡后,给明朝留下一份什么遗产
...军,以三人为首势力最大,他们分别是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其中,以陈友谅的水师战争能力最强,仅凭鄱阳湖之战就差点打垮朱元璋数年来的心血,幸亏朱元璋身边有个刘伯温,通过刘伯温巧
2024-06-25 15:38:00
...谅攻破太平,十分嚣张。就在他准备继续前行的时候,在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们呈现出十分混乱的局面。在朱元璋身边的人对此事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应该直接投降,还有的人认为应该固
2024-06-08 06:53:00
明朝第一奇人姚广孝,谋略胜过刘伯温,才学堪比王阳明
说起明朝,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佩服得五体投地,悉数历代帝王,几乎个个都是站在先祖肩膀上打天下的人,白手起家夺得天下的,唯朱元璋一人耳。再说刘伯温,他被朱元璋称为“吾之
2022-12-25 2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