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国打到了魏国首都,魏王被杀,魏国就此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20:31:00 来源:戏说三国

就在王翦大军伐燕,李信深入辽东追杀太子丹的同年,王翦之子王贲开辟南部战线,伐楚有功,夺取了十几座城邑。现在看看天下局势,韩、赵两大强国不复存在,魏国还剩下半条命,燕国已经失去了大本营,残余势力龟缩辽东,翻不出多大的浪花,只有楚国和齐国尚存一战之力。嬴政开始动楚国的脑筋了,和李信商量:“吞并楚国的话,你感觉用多少兵力才够呢?”

秦国打到了魏国首都,魏王被杀,魏国就此灭亡

李信年轻气盛,自信满满:“20万人就足够了。”

嬴政再去咨询王翦,老将军的答复是:“非得有60万人不可。”

这样一种有前后次序的问答,自然会产生锚定效应。李信的答案成为抛在嬴政心里的锚,等嬴政再一听王翦的答案,自然无法接受,认为王翦老了,畏手畏脚没了锋芒。

两套方案一比较,结论很明确。就这样,嬴政派李信、蒙恬统率20万大军伐楚。至于王翦,主动请了病假,休假养生去了。

《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司马迁犯了一个错,和李信同行的秦国将领并不是蒙恬,而是蒙恬的父亲蒙武,司马光把这个小错误照抄了下来,实际上根据《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还要等到4年之后才获得军职,率军出征。

嬴政派李信挂帅伐楚,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实在是有失轻率了。李信并没有指挥大部队的经验,他的军功主要来自深入辽东追杀燕太子丹,一直追到太子丹藏身的衍水。当时李信只带了几千人,轻师袭远,这种打法和伐国之战完全是两码事。

转过年来,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两线作战,一是李信、蒙武南下伐楚,二是王翦之子王贲东进伐魏。我们先看王贲这条线。

秦国打到了魏国首都,魏王被杀,魏国就此灭亡

早在战国初年,魏国和秦国大打拉锯战,争抢河西之地,魏国这边先后有李克、西门豹、吴起这些耀眼的人物,让秦国吃尽了苦头,而从魏惠王以后,魏国不断走起了下坡路,不但河西之地尽归秦国所有,西部领土又不断被秦国蚕食,信陵君的胜利虽然辉煌,却如同回光返照。到了如今魏王假当政的时期,魏国之于秦国已经毫无战略纵深可言了,王贲的军队轻易就打到了魏国首都大梁。

前边讲过,当年魏惠王迁都大梁,苦心经营,在周边兴修水利工程,首先开凿了一条运河,把黄河水引进圃田泽,然后又挖了一条大型灌溉渠,引圃田泽的水来浇灌农田。由圃田泽开凿的鸿沟水系连接起济水、汴水、泗水、睢水等中原河流,使大梁周边不但粮食产量提高,而且航道密布,水运发达。

魏惠王一定不曾想到,若干年后王贲打到大梁城下,面对如此发达的水网,正好因势利导,开挖鸿沟,引黄河水灌大梁城。3个月后,大梁城墙被水冲坏,魏王假在投降之后被杀,魏国就此灭亡。

秦国打到了魏国首都,魏王被杀,魏国就此灭亡

问题来了:魏王假明明已经投降了,为什么会被杀掉呢?这可不是秦国的一贯作风啊。

如果是正常而明智的处置,无论魏王假是投降还是被擒,应当异地安置,就像秦国对韩王安、赵王迁一样。为什么偏偏要杀掉魏王假呢?

这很可能是司马光搞错了。在《史记》的记载里,要么说魏王假投降,要么说魏王假被擒,唯独没说他被杀。被杀的说法出自《列女传》,可靠性不高,却被司马光采录过来。无论如何,王贲一战决胜负,魏国全境就这样被纳入秦国版图。

司马光在《稽古录》里总结魏国的兴亡教训,说魏文侯以礼贤下士开国,魏惠王轻易把商鞅拱手送给了秦国,从此秦国一天天变强,魏国一天天没落。等到信陵君闪亮登场,尽管他的去与留直接关乎魏国的盛衰,但魏安釐王还是免不了心生猜忌,所以信陵君一死,就注定了魏国的灭亡命运,可见贤者之于国家有多么重要。

司马光的观点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人才的去留决定着国家的兴亡。

这是儒家的老生常谈,真正的难题是怎样才能识别人才,管理人才。

话说回来,王贲灭掉魏国之后,《资治通鉴》记载,嬴政派人去见安陵君,提出了一个土地交换方案,要以500里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的回复是:“虽然大王您这么厚道,以大换小,但我这片土地是从魏国先王那里接受来的,我得一直守好,不敢交换。”嬴政竟然很钦佩安陵君的道德情操,不换就不换吧。

秦国打到了魏国首都,魏王被杀,魏国就此灭亡

关于安陵君,你应该还有印象。当初信陵君指挥国际联军大败秦军,却被秦国一座小小的管城挡了路,久攻不下。管城守将原籍安陵,父亲缩高也还住在安陵,而安陵正是魏国下面的一个封国。于是信陵君派人去见安陵君,要把缩高请出来,利用父子亲情给管城守将施压,没想到安陵君软硬不吃,事情就是办不成。

嬴政打交道的这位安陵君未必还是信陵君打交道的那位安陵君,但即便不是同一个人,做派简直如出一辙。那么问题来了:以安陵弹丸之地,哪有和秦国谈判的资格呢?即便安陵君真有这份操守,但嬴政怎么会有这份闲情逸致跟安陵君谈条件呢?就算嬴政并不是真的想谈条件,只是设计一个圈套,诓骗安陵君献出土地,但是,秦国连偌大一个魏国都吞了下来,端掉小小的安陵还不是举手之劳,哪里还用得着诓骗呢?所以这整件事,怎么看怎么不合情理。

考察出处,《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是把《战国策》的一段长篇大论删节来的。《战国策》的原始版本文采很好,经常被古文选本收录,我们熟悉的《古文观止》就有这篇,题目叫《唐睢不辱使命》,我们在中学语文课里都学过的,说的是安陵君担心惹恼嬴政,就派了一名叫唐睢的高人出使秦国,唐睢在嬴政面前不卑不亢,甚至拔剑挺身,要跟嬴政拼命,把嬴政搞得灰头土脸的,郑重向唐睢道歉,说自己现在明白了,之所以韩、魏这样的强国都灭亡了,安陵君却能凭着区区50里的地盘存活下来,都是因为安陵有唐睢在啊。

秦国打到了魏国首都,魏王被杀,魏国就此灭亡

大家在读中学的时候,听嬴政讲何谓“天子之怒”,唐睢对之以“布衣之怒”,又是“彗星袭月”,又是“白虹贯日”的,辞锋咄咄逼人,气势激荡人心,不会产生什么怀疑。但现在我们在编年史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这段内容,马上就会感觉难以置信。嬴政刚刚遭遇过荆轲的行刺,怎么可能允许唐睢这位外国使臣带剑上殿,和自己面对面呢?假如真的可以的话,那么荆轲当初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弄一把淬毒匕首,藏在地图的卷轴里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2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国的六位秦王除了嬴政,还有一位也不容小觑
...、君国。当时称王的国家按照先后顺序共有八个:楚国、魏国、齐国、宋国、韩国、中山国、秦国、燕国。大国称王都是极为谨慎的,一旦称王便昭示着你要加入逐鹿争霸了,各大战国便会竞相遏制
2023-05-02 20:45:00
秦国灭六国之序:为何韩国成为首个目标?
...时,其余六国中,和秦国相接壤的是楚国、韩国、赵国、魏国、齐国,最终嬴政选择了韩国,作为他的第一个目标。这不禁引人疑问,明明有5个诸侯国跟秦国接壤,干嘛偏偏选择第一个灭掉韩国?
2024-04-04 15:06:00
秦国虎狼之师为何唯独留下了卫国和安陵国
...有任何必要了。秦国在一边向燕国试压的同时,另一边对魏国展开军事行动。公元前225年,秦军围攻魏国首都大梁,以黄河之水淹之,魏王假无奈投降。魏国遂亡。魏王的结局同样没有进一步的
2024-04-22 17:20:00
...后顾之忧。这时候,秦国开始考虑消灭羸弱不堪的韩国和魏国,而两国为了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竟然争相向秦国贿赂土地,这无疑是加速了灭亡。由于韩国挡住了秦国东进的道路,因此韩国必然最
2024-04-29 22:06:00
被无视的大秦功勋尉缭,没有他秦很难完成大一统
...楚,在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刚去世、自己刚即位之初,以魏国为首的五国在信陵君魏无忌的带领下合纵攻秦,一直打到函谷关,至今令人心有余悸。如何不再让关东六国再次合纵,成为完成统一必须
2023-02-27 16:07:00
...设置了三川军,至此,秦国的边疆东扩到了河南境内,和魏国国都大梁相邻,极具战略价值。一年后(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蒙骜再一次被委以重任,带领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太原。
2024-05-27 06:49:00
秦国灭楚时,王翦手握六十万大军为什么不敢谋反?
...天下。而此时秦国统一天下的绊脚石,就只剩下了三个,魏国、齐国和楚国。这三个国家当中,齐国在最东面,暂时打不到。所以秦国接下来要对付的,就只能是魏国或者楚国。而魏国和楚国当中,
2023-02-14 21:30:00
孙膑:兵法奇才与复仇者的传奇人生
...。在庞涓下山的时候,他曾经拉拢孙膑一起为自己的祖国魏国服务。魏国刚经历过一代名将吴起的军事改革,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战国早期,吴起建立的“魏武卒”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天下
2024-02-01 09:48:00
魏国最先开始走向强大,却一度灭亡
...断膨胀,继而想要统一六国。于是他把进攻的目标对准了魏国,这个一度强盛的国家曾经打的秦国一蹶不振,可他却是第三个被灭亡的国家。史书上对魏国的灭亡记载很少,好像是水到渠成而已。第
2024-06-16 20: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