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幻响未来全球追光②|专访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几乎每位硅谷科研者都受过科幻作品启发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07 17:53: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人类一直都是兴趣和恐惧并存,而这两种情感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不可掌控的未来和对被替代的恐惧。

人工智能演化出自己的思想,企图脱离人类控制的题材也是影视文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情节。从科幻电影《机械姬》里的与人类躯体形状一样的智能机器人伊娃,到《她》里,与人类相爱甚至没有任何具象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1……

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成为现实?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即将在成都开幕之际,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起“幻响未来,全球追光”大型融媒体采访报道。

日前,特别报道组记者专访到美国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SVAIRI)创始人兼院长、《硅谷百年史》《智能的本质》等书的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皮埃罗就未来AI智能科技发展、外星球生命的探索,以及人类当下最前沿科技等话题进行了畅想和分析。

谈及即将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皮埃罗表示,希望这样的盛会“能够成为对青少年科幻迷的一种激励和启发,也是未来他们成为科学家或科研者的一个启蒙转折点”。

幻响未来全球追光②|专访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几乎每位硅谷科研者都受过科幻作品启发

皮埃罗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

谈硅谷与科幻

很多硅谷科学家都受科幻作品影响

期待科幻大会能激励启发青少年

“在硅谷,科幻小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硅谷里几乎每一个科研者都曾经受到过科幻小说作品的启发和影响。”皮埃罗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科幻作品对人类科技发展的巨大影响,“众所周知,‘网络空间’一词就是由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创造的。”

公开资料显示,威廉·吉布森在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中,不但创造了“赛博空间”(cyberspace,又译“网络空间”),同时也引发了“赛博朋克”(cyberpunk)文化,并预示了电脑网络世界。该小说是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K·迪克奖”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

“此外,‘元宇宙’一词也是来自于科幻小说。”皮埃罗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当皮埃罗听说世界科幻大会即将在成都举办时,他非常开心:“我希望全球幻迷都能在这届世界科幻大会上玩得开心,我更希望这样的盛会能够成为对青少年科幻迷的一种激励和启发,也是未来他们成为科学家或科研者的一个启蒙转折点。”

谈科幻与未来

让100个不同属性的AI一起聊天

它们可能创造出自己的文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精进,人工智能的自主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甚至呈现出“人类化思考”的状态,在不少影视作品中,也出现过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超越甚至脱离人类技术掌控范畴的情节。这些大银幕上的剧情,是否会真实发生呢?

“会的。”皮埃罗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解释道,“所谓的‘文明’是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而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立的大脑,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满足这样的条件时,才有可能会碰撞和产生出一种文明。”当前人类大范围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实都同属于一个云端,且目前仅有这一个,“比如不管你是在美洲还是在非洲,当你使用不同用户端的Chat GPT时,其实终端都是相同的一个,如果要AI创造自己的文明,那么至少需要一个以上不同的AI,才有可能产生碰撞。”

皮埃罗认为,这个条件在技术层面很快就可以实现。“不久的将来,不同属性的AI会被我们运用到不同的场景里,比如医疗有医疗的AI,教育有教育的AI,物理有物理的AI等,当这些不同属性的AI足够多时,它们肯定会互相聊天并且创造出它们自己的世界和文明。希望这个新创造出来的AI世界和文明不是危险的,而是像我们人类文明一样,富有创造力。”

至于这一天何时会到来,皮埃罗表示,“只要让这些不同属性的AI开始交谈,可能我们第二天醒来,新的AI文明就已经诞生了。”他告诉红星新闻,事实上已经有人做了这样的“疯狂”尝试,就是将两个AI放在一起,让它们不断聊天,“两个AI之间已经可以不间断地聊天了,如果有100个并且是不同属性的AI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

墨西哥的“外星人干尸”事件近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人类一直以来都在不断试图寻找外星生命和文明,随着AI科技的发展,是否会加速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皮埃罗认为,将来AI的介入,也许能够帮助人类去辨别和寻找到探测研究的可能性,但仅靠AI是无法自主去探测外星生命的。他解释道,AI会给出智能分析的建议,比如发现有异常信号数据时,它会提醒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但确认是否存在外星生命最终仍旧需要直接的互动,要么是我们人类去到另外的星球,要么就是外星球生命来到我们的地球。而如果星球之间相隔了几百万光年的话,这不是AI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我们人类研发出可以高速运行的飞行器。”

谈科幻与现实

脑机接口试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类需要对神经科学有足够信心

9月中旬,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link宣布,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对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设备。该试验通过在大脑中植入微小的电极,并利用电流让计算机和脑细胞产生互动。

电影《阿凡达》中,人类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替身”(Avatar)的活动;《黑客帝国》中,人类通过脑机接口与母体连接并维系沟通……这些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

对于这项试验,皮埃罗表示:“这对马斯克来说是个好消息,但这并不是人类在这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已经有一些科学家在做关于脑机接口的人体试验了,只是他们可能没有马斯克那么有名,所以Neuralink公司的这次试验可以说是站在了不少科学家和研究者们的‘肩膀上’。”

皮埃罗认为,这个试验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首先,对瘫痪患者来说,这项试验旨在帮助他们重新与人交流,甚至可以借助系统,指挥智能手臂等辅助设备来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其次,对医学界来说,这项试验可以帮助探索人类大脑的运转模式,实验结果将会给医学界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

“人类需要对神经科学有足够的信心。”皮埃罗说,过去十年当中,有很多科学家和研究者已经研发出了可以提前读取人类大脑信息的设备,并且掌握了可以不需要植入芯片等装置,就可以读取脑电波的技术,不过这些成果尚未被广泛宣传,也许是其效果还不够理想,“但是对于这项科学探索的未来,我保持很乐观的态度。”

幻响未来全球追光②|专访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几乎每位硅谷科研者都受过科幻作品启发

皮埃罗接受红星新闻采访

随着全球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多个高新科技产业中心的迅速崛起,下一个百年,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会不会有第二个硅谷诞生?

皮埃罗对此认为:“硅谷是独一无二的,但它也仅仅代表人类在科研探索的长河中的一个阶段,也许在下一个百年,会有新兴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全新技术中心会崛起,但它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也并不想成为第二个硅谷。”

每日经济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7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方面,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中国科幻作品的品质不断提高,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好评和认可。与此同时,融合创新也是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
2023-06-05 19:30:00
...但是二者的创作有很大区别——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科幻作品贴近儿童心理,但在科幻想象上略显不足;科幻作家的作品很有想象力,但可能无法适应儿童口味。在此情境下,少儿科幻应运而生
2023-05-06 10:57:00
刘慈欣:“未来学”应首先被列入科普科幻教育体系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好的科普科幻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引领他们步入科学世界。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协办
2023-11-27 14:39:00
中国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启动,《流浪地球》科学顾问担任评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范雪)近日,2023年中国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以下简称“C4-AI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百度公司
2023-06-25 21:38:00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上,硅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真正的驱动力一共有四点。第一,硬件。当1985年
2024-04-26 17:50:00
未来人类将与人工智能共生
...国长篇科幻小说能够像《三体》一样再次震惊世界。谈及科幻作品对于科技的警示作用,王晋康表示,人类的伦理道德是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用一些伦理思考去或多或少地规范一些技
2023-10-21 03:11:00
郭帆:《流浪地球3》剧本可写“智能涌现”,AI不可预测性令人忧心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昨天下午,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举行了一场跨界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与《流浪地球》系列影片导演、北京电
2023-07-07 06:21:00
...揉进他们的情感和见解。张毅君介绍,近年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前沿技术与文化产业加速融合,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正推动数字阅读步入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2024-04-26 04:59:00
发挥资源优势助推生物育种产业化
...访时介绍。“传统的经验育种、杂交育种正向信息数字化人工智能决策育种、高通量精准基因编辑与合成等精准设计技术体系转变,通过智慧育种等手段,大家希望可以塑造植物主动适应生长环境的
2024-01-07 15:5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