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27 07:24:00 来源:新周刊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近日,有银行推出律师专属贷款,符合资格的律师最高可贷200万元。律师中的个体户——独立执业律师,显然是这种“律师贷”的目标群体之一。这些年轻的独立律师,有人奔波在找案子的路上,却鲜有收获;有人尝试通过直播推广自己,但观众数为0;有人苦干一年,收入不到26000元,最差时月入500元,不够交社保和房租。转行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选择,但他们还想再坚持一会儿。

作者 | 张蔚婷

编辑 | 萧奉

题图 | 《毒舌律师》

成为独立律师那天,陈东将微信名改成“姓名+律师”,头像换成正式的形象照,在朋友圈更新两条工作内容,并计划每周更新一条公众号推文,重拾闲置已久的抖音账号开直播,“做一个合格的法律人”。

提到这里,他苦笑自嘲:“果然每个人都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陈东今年25岁。小时候看影视剧,觉得做律师可以每天出入高端场所,认识各行业的大佬,或在法庭上霸气发言,维护正义,既挣了钱又能获得社会尊重。于是他一心往这条路上走,大学修了法学专业,参加法考,到律所实习,给带教老师“做保姆”——买菜、做饭、接孩子放学,实习月薪只有2500元,他都熬了过来。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精英律师》)

没人告诉他,真正成为律师之后,他得自己交社保,给律所交座位费,自己找案子和当事人,经常要倒贴钱上班。

贴钱上班,发生在很多律师身上。在社交平台上,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都没开单的律师不在少数。近日,深圳律协和深圳农商银行推出律师专属贷款:具有3年(含)以上信用记录、且具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深圳律师,可申请个人综合贷款额度最高为200万元,30万元以下可自助用信;年化执行利率最低至3.2%(具体利率以审批结果为准)。

深圳律师黄莉莉看到了这条消息,但是她跟身边很多独立律师聊过,大家都说刚开始做独立律师,零创收很正常。她的朋友也在今年1月份独立,至今没做过一个案子,去年的存款已经花完,每月社保都交不起。黄莉莉觉得,自己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验证码都比这高”

精英,是很多人对律师行业的第一印象。

如果概括来看,黄莉莉的工作日常符合很多人对这一职业的想象:穿着正装,手拿咖啡,走进CBD的高级写字楼,坐在视野开阔的办公室里;等访客来了,听他们的诉求,让助理整理材料;到时间就去法院开庭,一顿输出;判决书到手,一项工作就完成了。偶尔,飞往全国各地,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或出席大佬云集的商会、高尔夫球场,维护关系,稳定的收入随之而来。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未生》)

然而,这些只是表象,实际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作为授薪律师,老板分配的案件她必须完成,而完成的案件提成又被律所分走大半,实际到手的并不多,黄莉莉需要在律所分配的案件中争取更多的提成。合理处理这些案件尤为重要,时间紧急的优先做,分成低又相对不急的可以排在后面。

律师是一份需要高度细心的工作,面对诉求欲望强烈的当事人,要小心控制情绪和注意措辞,生怕说错一句话会引起对方的不适,甚至是愤怒。与其同时,加班是他们的日常。每一份文件都要再三核对,一个字都不能错,涉及到数字,她习惯用手指逐个数,并反复多次核对,多个零和少一个零差别很大。有的案件材料很多,时有几百页的资料需要她两天内看完,并找出破绽,再跟对家谈调解。那两天她几乎没睡,调解结束后,下一个案子又排上行程,立刻要处理……循环往复,几乎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整日埋在一沓沓文件海里的日子她过了两年。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底线》)

在律所工作,虽然有稳定的薪水,不必为案源担忧,但黄莉莉感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受限。底薪6000元,每月至少独立做12个案子才能保证月入10000元,她越来越感到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付出与收入而且工作中的委屈也不少。

她曾经遇到过一位讨薪的当事人,案件胜诉后,对方却因没收到钱,对他们的工作表示不满,跑到办公室当面质疑道:“请你们我得到了什么?我要的是钱。”黄莉莉试图提供执行意见,对方拒不接受,她只能无奈地回答:“请我们,您获得了一份胜诉判决书。”对方沉默,没有多说一句话就离开了。

律师的工作是帮助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达成诉求,至于执行问题,并非律师所能控制,但当事人的不理解常常让她感到无奈,“类似的情况太多了”。

在小律所工作,未来似乎一眼就能看到头。黄莉莉才27岁,她渴望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于是在去年11月辞去了律所的工作,转而成为一名独立律师,开始了新的职业旅程。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三悦有了新工作》)

独立律师意味着要完全自负盈亏,要自己找案源,交税和社保。而且独立之后,不等于跟律所完全脱离关系。有些律所租了一层办公室,自家团队用不完,多余的空间就会对外分租,给独立律师提供牌子和场地。对应地,独立律师就要分担成本,一般来说座位费是每个月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一间办公室则要几千元。挂靠在这些律所后,如果独立律师接到了案子,还要给律所分成。

李玉在广州做执业律师4年,她在番禺一家律所租了个工位,每月500元,有客户上门就带他们到会议室。“咱们没什么业务,有工位就不错了。租一间办公室的话,要几千元,怎么付得起?”

每个月,李玉都要为社保和房贷发愁。前几年,她每年大概能接到40个案子,今年截至目前,她只接到20多个案子。“执业4年还要家里倒贴”,李玉常常觉得自己“好丢人”。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她算了一笔账,算上交税和分成,她交给律所的成本大概占收入的20—30%。前几年,她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扣除要交的成本,实际到手才几万元,平摊下来每月大概收入几千元,这是从业4年的水平。

黄莉莉执业时长不如李玉,目前独立出来一年,累积收入不到26000元。上个月,她的收入仅500元。她和一家律所合作的案子,完成后可得提成1200元,但社保要交1000多元,赚的钱还不够扣社保,从账上余额凑合加上垫付的差旅费报销到账,她银行卡里体现的当月薪资才能达到500元。

“验证码都比这(数字)高”,黄莉莉觉得很荒唐。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过春天》)

从业人数激增,案源减少,是很多人的感受。以广州为例,今年广州律师总数27540人,相比2021年增长了7341人,增长率高达36.3%。对应地,业务量却在持续下降。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律师创收为96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100亿元,以此测算,广州律师这三年的人均创收水平从48万元降至40万元。

“我们很多都是被平均的,挺多律师一年都挣不了10万块钱。”李玉叹道。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只要给钱就行”

独立律师全靠自己找业务,拉不来业务等于失业。

黄莉莉有个朋友在浙江二线城市做律师,每月接两个法律援助案件就能覆盖执业成本,自己生活节约点活下去不难。但在更多的地方,多位受访者表示,法律援助律师饱和,而且案件大都被大律所垄断。

一名河北的律师表示,当地法律援助的价格“低到离谱”,民事和刑事的法律援助案件都被压到1000元左右一个。他听北京的同行说,死刑复核法律援助的案件能收到10000元一个,但对应的要求也更高,至少5年刑事案件办案经验才能接到这类案子,年轻律师基本没有机会。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平凡之路》)

多位受访者留意到,近两年,市场上多了很多法律咨询公司跟正规律所低价竞争,前者有资本在网上投流,以低于律协指导价接待当事人,独立小律师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他们案件多,当然可以低价接,而我们作为独立律师一年到头才成几个案。”黄莉莉举例,发律师函一般要千元以上,现在有时会被压价到500元。

为了获得盈利,他们只能将业务细分。通常来说,聘请律师5000元以上;若当事人把前期材料和流程都完成了,只需要聘请律师开庭,这种情况下,可能只收取3000元;有人只要调一个材料,可能便宜到1000元一次。李玉解释,具体看案件情况,如果客户自身经济很困难的话,还可能再给予优惠。

案源不会从天而降,宣传自己似乎是小律师们唯一的出路了。只有那样,他们才可能被看见。多位受访者都说,现在很多律师选择在社交媒体上找业务。他们会在网上发案例,建群,等人来问;也会主动出击,刷到求助帖子,就会立刻私聊对方。没有单子的日子里,李玉每天都盯着手机,几个平台来回切换。“要经常聊,不聊的话人家也看不到你,也不会有大数据的推送。”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不求上进的玉子》)

陈东选择了直播。他先是围观了半个月同行们的直播,学习技巧,还买了手机支架做准备。第一天他计划先试水播一小时,对着屏幕里的自己,他只觉得尴尬,瞥见左上角的观看人数始终为0,整个人越加紧绷,表情都无法放松,不知道该说什么。安静了十分钟,终于有人进来,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对方立刻就退出了。见状,他也坚持不下去,果断退出了,“直播会让e人变i人”。

为了抖音上的执业认证,陈东还录了普法视频。搞了一个月,直播认证和执业认证都通过了,打开相册,全是自己录的废片。

对比线上,线下跑单更加渺茫,独立律师必须要去社交,参加商会,努力推销自己。在那些活动上,其他人都抢着递名片、加微信,李玉挤都挤不进去。一旦有人打开二维码,周边迅速围满一圈人,还有不少手机从外围递进去,伸长手扫码。加完一个人,隔壁一有骚动,不管是谁,跑去加了再说。

李玉去过两次就放弃了。除了不喜欢那种场合,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在活动上加的人几乎都不会有联系,“没什么用。”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李玉还有一种感觉:律师这个行业里有很严重的三六九等。很多大资源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尤其是混大圈子的大律师,他们天然拥有优势,企业老总们总会优先找到他们。没有大律师和大律所做靠山的小律师,只能“看天吃饭”。

对律师来说,老客户推荐或熟人介绍是最稳妥的,但李玉也试过被跑单。

有次,一位熟人因欠银行钱被起诉,在开庭前找到她,希望李玉帮忙调解。时间紧,又是熟人,她便想着赶紧办完委托手续,把案子先做完再收费。没想到调解结束后,对方一直拖延付款。后来李玉才知道,此前对方已经找过很多律师,对比了多方价格,觉得她便宜才来找她。后面李玉每次追问律师费的时候,对方都说过几天给,但都没有下文。李玉也明白了,对方是打算赖到底,只能认倒霉白干一场,“我不可能说为了两三千块钱去和他打官司,我还得倒贴”。

类似情况发生过很多次,案源越来越少,李玉的标准也在一直下降,“只要给钱就行了”。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这本证困住了我”

直播中止了三个月,陈东又重新站在了手机镜头前面,当天上午和下午各播了一场,每场两小时,连麦20次,涨粉20人,达成交易0人,收益6元,他觉得很满意了。

遇到认识的同行进直播间,陈东还是会觉得很尴尬。有一次,他看到妈妈也进了直播间,他尴尬到想立刻退出。

陈东又坚持做了半年,硬着头皮上播,最近一场还涨粉50人。坐在咖啡店里,他看着支架上里的手机,开始直播的按钮却怎么都按不下去。他想起,连麦的数量上来了,但质量一般,很多观众提的问题甚至不是法律问题,也没有控制时间,总是一个问题反复提问。还有很多人明显是到处询问的,不知道经过几手,转化很不理想。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平凡之路》)

直播半年,每月收益只够买一杯咖啡,投入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很多前来咨询的人都抱着白嫖的心态,没有任何付费意识,这让陈东感到厌恶。他不想继续了。

日常生活里,陈东连打车都不忘跟人介绍自己是律师,殷勤给名片,积极拓展客源,还会主动参加讲座和聚会,见到人就介绍自己的律师身份,“恨不得让路过的蚂蚁都知道我是当律师的。”他也厚着脸皮主动上门拜访企业,跟老板尬聊,但依旧很少有单。

独立的代价就是一直要宣传和社交,陈东觉得太消耗了。后来,他考虑加盟一家律所。接触了几家之后,他发现中小律所还是要靠自己找案源,感觉跟独立没什么区别,还多了成本支出。至于大律所,据他了解,有的要抽成18%,免第一年座位费;有的要抽成10%,每年座位费12000元。不在本地的话,有的地区大所抽成30%,还要另外交打印费、快递费、座位费和税费。即使加入团队也需要宣传自己,而且案源问题不是光靠换律所就能解决,换律所好像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徒增成本。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我在他乡挺好的》)

陈东开始迷茫。压力大时,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每天凌晨三点半,他会准时醒来,再也睡不着,一直到天亮,马上又出门工作。每天的有效睡眠大概只有3小时,他感觉心跳的感觉前所未有地清晰,头总是昏昏沉沉,经常觉得没力气说话,只能依赖咖啡打起精神,心率有时快得会让他想到猝死。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年。

独立大半年后,陈东觉得身心都撑不下去了。宣告失败的这天,他反而睡了个好觉,睡足9小时自然醒来后感到久违的放松。

也想过彻底转行。陈东甚至觉得,自己从业以来既没有获得与年龄、经验匹配的收入,又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最近他经常刷到一些旅游相关的视频,幻想着去流浪,走到哪算哪,钱花完了再说。随即又会想到,流浪只是暂时,始终要面对的是:到底要不要转行?打开社交网站搜索栏,他以前查的是“独立还是授薪”,现在搜索的是“不做律师能做什么”。

陈东曾经跟妈妈抱怨不想做律师了,妈妈反问:不做律师还能做什么?他多次打开招聘网站,胡乱翻了几页,发现没有他能做的工作,又默默关掉网站。陈东说,他刚收到了下个月的法院传票,还有4个庭要开,无法脱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这本律师证困住了我”。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图/《装腔启示录》)

李玉接受了现状,“做了这么多年也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强求不了”。多位受访者都表示,深圳推出的律师专属贷款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如果利率低可以考虑,但现在看来跟其他贷款产品并无差别,只是换了个名头。比起贷款,他们更需要的是稳定的案源,能在这一行里活下来。

“做律师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别的也做不了。”李玉说,法考很难,很多人要考几次才能通过,她也考了几年。所以,能坚持拿到证的人,入了行就不想轻易离开。对于像她一样的法学生,能转行的机会更少。这个月接不到案子,下个月继续努力,“假如一年我都没有接到案子,我肯定也转行了,我就不做了”。不到那一步,他们还是想再试试。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校对:无降雨;运营:嘻嘻;排版:锂离子

95后个体户律师:最低月入500,差点贷款上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女,月薪5千,却瞧不上月入2万的个体户,这3点原因很现实
《人性的弱点》:女,月薪5千,却瞧不上月入2万的个体户,这3点原因很现实长假期结束后,相信很多单身青年都经历一场接一场的相亲洗礼。每逢大型的节假日,很多年轻人都涌上一股莫名的压迫
2023-05-19 06:19:00
农田被倾倒渣土,砖石遍地无法耕种
...言。极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原来是新沟村附近的个体户刘先生承担了一处天然气管道改造工程的渣土清运工作,并将渣土倒在了王先生的田里。经协商后刘先生表示,会在近期请人将王先生
2024-06-24 13:54:00
...方说卡是假的,并不是他们公司的。根据抖音上商家用的个体户营业执照的地址和身份信息,万女士还找了大同及武汉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结果回复说按地址根本找不到商家。“就是骗局,商家
2025-07-24 07:35:00
...场监管局办好“个转企”业务的李玉顺开心地告诉记者,个体户变公司,业务范围更大了。“‘个转企’业务很快办好了。”大通区个体工商户吴玉胜和李玉顺有着同样的感受。线上“一网通办”、
2023-07-16 01:05:00
宜宾“女校长”微信群发不雅视频?当事人系教育行业创业者,称律师团队正处理
...件中,公司纯属‘躺枪’。涉事女子并非校长,只是一个个体户。她之前在我们公司工作过,后来出去创业,在宜宾开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主要做高考志愿填报这一块,使用的是我们公司名义。”
2024-02-26 17:46:00
...35岁的人。该人为男性,在“特殊身份”一栏,写的是“个体户”,这样一个很奇怪的“特殊身份”。不像别人,写的是“警察的弟弟”、“退役军人”、“大学生”、“未成年人”这些。再看受
2025-01-11 12:21:00
女子上门代喂,遭阿拉斯加犬咬伤!这个责该谁来担?
...责任。 另外,小张所在单位为个体经营户,如果小张是个体户聘用的劳动者,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3条第2款的规定
2025-09-22 18:48:00
...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为越来越多像李玉芬这样的个体户和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仅在高淳区,以工行高淳支行为例,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24.6亿元
2025-10-29 07:53:00
...里”活动,引导督促各律师服务团对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和个体户进行集中走访宣传,研判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易发多发法律问题。在锡山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举办“海外商标保护与跨境电商商标争议解决
2025-06-11 23:5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