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7-16 19:00: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潺潺流水绕过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的小山,将农田环绕其中,青石巷道蜿蜒如时光隧道,身着凤阳汉装的妇女从时光中走来。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鲍家屯水利工程 潘宗义/摄

鲍家屯水利工程:袖珍都江堰

在贵州安顺的喀斯特峰林间,青灰色的石头村寨如同大地生长的铠甲,以碉楼为矛、石巷为盾,凝固了明初三十万江淮将士的戍边史诗。

这些被称为“屯堡”的建筑群,既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堡垒,亦是烟火人间的生活剧场,将战争与和平的双重智慧镌刻在每一块石板之间。鲍家屯村便是其一。

明洪武年间,因“调北征南”而迁居至鲍家屯村的先祖鲍福宝,将皖南的治水智慧带到当地,打造鲍家屯水利工程,年复一年地在此灌溉出“黔中小江南”。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安顺鲍家屯水碾房 李立洪/摄

在军屯规划建设时,鲍福宝因地制宜,把古徽州水利工程建设的方法和模式与鲍家屯地质地貌形态完美融合,建设9座水坝。利用自流河布局,该工程系统合理、设施简洁,除了提供灌溉,还具备供水、排泄及水力利用等多重功能,使鲍家屯不仅拥有便利的农业和生活用水条件,更创造了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

如今,600多年历史的鲍家屯水利工程仍发挥作用,水利部水利史专家冯广志、谭徐明等赋予它“袖珍都江堰”的美称。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屯堡传统帽子 潘宗义/摄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屯堡传统鞋子 潘宗义/摄

丝头系腰:600年时光淬炼的丝线密码

建筑古朴,碉楼林立,走进鲍家屯村,虽然外围已建起新村,但古村落里仍保留着600年前的原始风貌。循着迷宫一般的巷道走进村落深处,便看见一位屯堡嬢嬢的背影——穿着凤阳汉装,腰上的黑色丝带随风飘动。她不疾不徐,越走越远。

背影里,屯堡嬢嬢腰上的那条黑色丝带就是鲍家屯村专有的服饰——丝头系腰。它不仅是凤阳汉装的主要装饰元素,还是屯堡妇女的婚嫁信物,更是屯堡妇女对美及自信的象征物品。屯堡妇女走亲访友、参加集会时系上腰带,伴着轻盈的步伐,众多丝线左右摆动,给人以超凡脱俗之美感。

鲍家屯村的丝头系腰由来已久,堪称一部用丝线书写的“迁徙史诗”。1369年,鲍氏先祖鲍福宝从安徽歙县迁居黔中,将江南丝织技艺植入屯堡文化基因。清雍正年间,鲍氏十一世祖鲍大千,自费单人徒步,经湖南过江西,到达歙县棠樾村鲍姓本家,学习丝头系腰的编织工艺。这段徒步三个月、往返万里重学技艺的传奇,至今仍是村民口口相传的家族记忆。

然而这条承载着明代遗风的腰带,曾因工序繁复、传承断代而面临消逝危机。“年轻人外出打工,这门手艺只有我们老一辈在坚守。”老宅的木架前,鲍灵平展示着布满老茧的双手叹息道。

伴随着话音落下,鲍灵平的手指在数百根丝线间穿梭。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织机上,一根根丝线逐渐交织成黑亮的丝头系腰。手中的织机已陪伴他40余年,见证了这门手艺从家家户户的日常到非遗名录的孤芳。

鲍家屯村是唯一掌握丝头系腰编制技术的村落。在鲍灵平看来,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艺不能丢。40年如一日,他坚守传统丝头系腰手工制作,在技艺传承中寻求发展,也有了收获。

“每条腰带需经多道工序、耗时一周,丝线错一根就得从头再来。每条售价1000多元,成品大多卖给附近屯堡村寨的妇女。”鲍灵平说,他每年能制作80余条丝头系腰,年收入近十万元。

作为鲍家屯村的独门绝技,丝头系腰不仅深受屯堡妇女的喜爱,其精美的工艺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选购,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许多村民开始重新捡起丝头系腰的制作手艺。

如今,鲍灵平和同村二三十名村民一起坚守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托祖师爷鲍大千的福,丝头系腰的手艺在鲍家屯村相传至今,成了后代谋生的饭碗。”鲍灵平说,希望年轻一代加入进来,他也会不遗余力地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指导传授更多的人。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屯堡旗袍:当凤阳汉装邂逅新国潮

守艺人在传承中历久弥新,新生代在创新中致敬传统。

29岁的屯堡服饰青年传承人凌雨,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她在村里开了屯堡旗袍工作室。工作室里,摆满了融入凤阳汉装元素的屯堡旗袍,有丝绒的,有棉麻的。凑近细看,连一个小小的针脚,都做得细致漂亮,领口的盘扣更是花样繁多,是丝线与布料缝制出的艺术品。

“屯堡+旗袍”的创新组合始于一次“不便的浪漫”。大学期间,凌雨穿着凤阳汉装在叔叔家里帮忙售卖茶叶,真切感受到凤阳汉装的大袖子所带来的不便,这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穿的原因。

“传统需要尊重,但更要让年轻人愿意穿。”凌雨说,她便开始思考,如何在保留凤阳汉装元素的同时,让年轻人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穿上屯堡服饰?最终她将目光放在了旗袍上。

2022年,凌雨毅然返乡,在鲍家屯村四合院里创立了工作室。经过多次打版试验,她将长袍截短至膝盖,袖口微微收窄,保留右衽斜襟和蝴蝶纹样,搭配现代丝绒面料,打造出“既留乡愁,又便日常”的新式服饰——屯堡旗袍。相比于传统的屯堡服饰,屯堡旗袍在款式上更大方简洁,版型上更修身,穿着也更加便捷。

为扩大屯堡旗袍的影响力,凌雨注册“囤屯”“屯堡旗袍”新媒体账号,并上传了相关视频。穿着屯堡旗袍的屯堡妇女行走在鲍家屯村的青石巷道,天青与黛蓝的丝绒衣袂扫过六百年的石阶,恍若将大明风雅穿在了身上。

视频一经发出,引发评论区刷屏:“这才是国潮!”“求同款链接!”网友纷纷要求订制,掀起了一股“屯堡旗袍热”。

评论区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人说我破坏传统,但创新能让文化走得更远。”凌雨说。

凌雨的“叛逆”收获了市场认可:抖音账号“囤屯”播放量超百万;在上海外滩举办的屯堡旗袍走秀惊艳了长三角文博会;屯堡旗袍的门店数量已达9个。更令人瞩目的是,2023年,凌雨设计的旗袍获外观专利,她把鲍家屯村四合院的工作室改造为体验工坊,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拍摄屯堡旗袍大片。

越来越多的好评反馈让凌雨更加坚定在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传播屯堡文化,“我将持续不断地钻研、创新设计,让屯堡旗袍被更多人喜爱,助力屯堡服饰传承与创新发展。”

越来越多像凌雨一样的年轻人回到了屯堡村寨,他们用新时代的多元方式继续书写着属于屯堡的故事,共同编织着一场跨越六百年的文化对话。

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600年的生活史诗

鲍家屯 潘宗义/摄

鲍家屯村小档案

坐标:鲍家屯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距离安顺市区22千米。

人口:现有人口1138户,5168人,村落屯堡特色鲜明,被誉为“大明屯堡第一屯”。

特产:凤阳汉装、丝头系腰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品。

荣誉:“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来源 《乡村地理》

文/吴韵

视频 周小榆 姜春艳

编辑 徐婕妤

二审 张芬

三审 赵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6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历史文化名村,赏春花寻文脉
...出别样的迷人光彩。黔南州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等历史文化名村名镇,都是这个季节赏春花、寻文脉的好去处。黔南州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金海涌春潮 雪山映布
2025-03-22 16:03:00
【高质量发展蹲点调研采访】安顺市大西桥镇九溪村:乘东西部协作“东风” 农旅结合跑出“加速度”
...20万元左右,带动美食小摊20余家,收入在10万元左右。”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村委委员冯志齐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除了打造旅游示范点外,还带动了九溪村、鲍家屯村等当地民宿改造1
2023-12-09 05:17:00
...、穿衣、上厕所、洗澡……成了儿媳曾敏的日常。曾敏是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评选出来的“孝老爱亲”先进典型。“诗书可立世,孝悌方为人”“树要根深,人要厚德”……这些朗朗上口的家风
2023-04-25 03:15:00
安顺:油菜花开迎新春
近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的油菜花已陆续绽放,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据了解,近年来鲍家屯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发展农业观光和休闲旅游为重点,继续挖掘油菜花
2024-02-12 15:39:00
安顺市西秀区关工委为“五老”志愿者服务工作室授牌
10月28日,西秀区关工委主任吴阿丽、常务副主任胡兴嘉、副主任吴松、副秘书长郑秀兰一行,到大西桥镇中所村、七眼桥镇云山屯村举行“五老”志愿者服务工作室授牌仪式。仪式上,区关工委为
2023-10-31 22:51: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迹之遗迹记|鲍家屯水利工程:袖珍都江堰
...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潺潺流水绕过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的小山,将农田环绕其中,形成“小都江堰”的奇观。明洪武年间,因“调北征南”而迁居至鲍家屯村的先祖鲍福宝
2024-12-21 00:16:00
...我的屯堡记忆。我的祖父鲍奇国,字焕清,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羊保村人。因生计,他随父辈从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迁到云峰乡小红山村,后又迁至旧州镇羊保村。始祖鲍福宝,在明朝朱
2023-10-13 04:10:00
【H5互动】惊叹鲍家屯“石头里”刚柔并济的智慧
...村等255个乡村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等10个乡村榜上有名。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二维码探索鲍家屯“石头里”刚柔并济的智慧【H5互动】马头
2023-01-17 10:00:00
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举办屯堡“抬汪公”民俗活动
2月27日,时值农历正月十八,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一年一度的“抬汪公”民俗盛会如期举行。活动现场锣鼓喧天、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活动中,村中长者和寨老们将汪公像高高抬起,由龙凤彩旗
2024-03-02 23: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城事直通车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占道经营带来的拥堵、沿街店铺的噪音扰民、路面坑洼影响出行、违停导致的秩序混乱……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城市管理问题
2025-10-25 07:16:00
在市邮政管理局和市总工会的关怀支持下,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联合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迎泽区解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
2025-10-25 07:17:00
10月24日,我市举行庆祝山西省第29个环卫工人节暨表彰大会,表彰慰问为全市环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会议向辛勤耕耘在一线的环卫工友们致以最真挚的感谢与节日的祝福
2025-10-25 07:17:00
10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对外通报8月降尘监测结果。其中,太原当月降尘量3.3吨/平方千米,同比下降31.2%。结果显示
2025-10-25 07:17:00
台湾青年:“台独”遮掩不了历史真相,台湾人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湾学生林景茂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网记者 李智 摄中国网10月25日讯(记者 李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25-10-25 07:19:00
在秦皇岛市抚宁区箭杆岭长城,漫山黄绿交织如锦。林木染秋、长城映景,古老砖石与鲜活秋意碰撞出独特韵味。拍摄丨史伟杰、张辉、赵杰剪辑丨殷雪迪
2025-10-25 07:49:00
从“养老”到“享老”!河北乐亭托起幸福“夕阳红”
图为老年人参加公益培训。“在老年大学里,我不仅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乐趣,还认识了很多朋友!”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但退休职工徐艳丽对乐亭老年开放大学公益课赞不绝口
2025-10-25 07:50:00
拓福迎重阳
10月24日,张家口市民在拓印百福图。当日张家口市桥东区红旗楼街道茶坊社区胜利中路社区联合张家口银行红旗楼支行开展敬老慰问活动中老年居民学习非遗知识拓印百福图喜迎重阳节10月24日
2025-10-25 07:54:00
开滦集团2025年“奋进杯”职工羽毛球比赛成功举办
图为比赛现场。10月23日至24日,开滦集团2025年“奋进杯”职工羽毛球比赛在开滦体育馆成功举办。本次赛事吸引集团公司15个单位的150余名羽毛球爱好者踊跃参赛
2025-10-25 07:55:00
河北迁安:敬老月活动惠乡村 温情服务暖人心
图为文艺惠民演出大合唱《夕阳红》精彩上演。张泽慧摄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王雅婷)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组织志愿者深入乡村
2025-10-25 07:56:00
河北迁安:打造民营钢企低碳样本 以体系化思维探路“双碳”目标
图为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获得碳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单位。迁安市数据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供图河北新闻网讯(邹雅婕、刘天然、王欢欢)近日
2025-10-25 07:57:00
唐山市丰润区:龙头企业引领,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加速跑
河北新闻网讯(见习记者安洋记者王育民)10月23日,唐山华达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改良升级后的高铁动车座椅整齐排列
2025-10-25 07:58:00
武当山供电所:带电作业保供电,护航太极文化节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汪伟 乔会琴)10月23日,武当山供电所与带电作业班紧密协作,开展辖区10千伏营检Ⅱ回至柳树沟线联络开关带电搭火作业
2025-10-24 19:04:00
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 紧绷安全生产“责任弦”,人大代表在行动
为提高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重要作用。近日,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同心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联合同心社区在辖区内共同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2025-10-24 19:04:00
近日,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同心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在日常接待过程当中,有小区居民和幼儿园负责人向人大代表祝旭、汪功飞反映
2025-10-24 19: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