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黄碧云 樊继成
“您用小小的身躯架起了一座桥梁,上面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一名2023届学生写给赖良才校长的信中的一句话。类似这样的信在校长办公室还有很厚一沓,都是同学们放进校长信箱或悄悄送上的。
2021年,根据国家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和粤黔两省工作安排,广东佛山市接棒浙江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15个县。56岁的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副校长赖良才带着佛山市15所中学16名骨干教师组建的帮扶团队从佛山跨越千里,赶到台江县民族中学,以一片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直面挑战,带领学校不断取得突破性成绩。
精细化课堂管理
守住教学质量生命线
当时台江县民族中学高考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台江县领导预判该校高考一本、二本率“哪怕再升0.1,都是难上又难!”顶住压力,赖良才心无旁骛,首先做的就是去听课。“唯有深入课堂,才知道每位教师的上课现状,也才清楚了解每个班级学生学习状况,才能拟定与教师、学生现状相匹配的策略与制度,否则,一切空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迅速了解学校教学的基本情况,笔记就写满了一个本子,慢慢形成了工作思路和要点。
台江县民族中学是县里唯一一所高中,学生3000多人,学生层次差异较大。教师也以年轻教师为主,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听课,赖良才发现科组听课经常只有两三个教师到来,于是他要求每个学科都要安排一个上午不排课,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的集体备课制度,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再根据实际消化备课成果进行二次备课,分层次上课。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组内公开课,开展校内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在不断的“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大飞跃。
“就像有人带着你一起走一样,我每天带着任务进教室,课前已经明确重点是什么、任务是什么,学生们也不会经常要上厕所、打瞌睡了。”教师任伟娟说。
赖良才不仅严格要求别人,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只有没有特殊活动,他每天深入课堂听课至少2节,实现全学科覆盖,每学期听课节数超过200节,课后发现问题就与老师沟通。多年教学生涯让他患有咽炎,在同一层楼办公的教师说,“远远地听到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就知道赖校长还在与教师交流”。
在质量跟踪方面,赖良才带领教师抓好午练、周测、月考,通过每周给学生发放知识清单,强化对自习课的利用和管理。同时建立《班级日志》制度,由学生填写,每日报教务处,学校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
2022年6月7日是赖良才担任支教校长后第一个高考的日子。台江县民族中学一本上线人数达284人,比上一年增加21人;二本上线人数达763人,比上一年增加65人;考上985名校的人数突破了20人,比2021年翻一番!2023年高考稳中有升,一本上线学生304个,二本上线学生831人。
狠抓教师队伍
培训变“送教育”为“种教育”
“欢迎你们!”今年高考刚刚结束,一批由顺德区教研室组织的高三名师教研团,就利用暑假时间抵达了台江县民族中学,任务是指导下一届高考备考工作。这批名师团成员一待就是两周,不仅要听学校所有老师的课,要上一节示范课,在离开前还要开一场讲座,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留下书面反馈意见。“手把手”的教学,让台江县民族中学老师拍手叫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支教之初,赖良才就清楚告诉自己,“帮扶不是来了几年,上上课就走了,一定要留下‘两支队伍’”。其一是干部队伍。两年来他当机立断,提拔了两个副校长,调动的中层干部也有五六个。其二是教师队伍。赖良才带领佛山支教老师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本地教师的业务导师,佛山支教教师与当地34名年轻教师建立结对关系,从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给以指导。累计对本地校内外教师共开展达100次以上培训,培训人次达4364人次。每月,与顺德一中开展常态化线上线下教研交流;与顺德罗定邦中学开展教师“换岗”,互派教师跟岗交流学习;每年高考结束,组织台江本地教师参加佛山“三新”特训;每学期邀请广东省、贵阳、凯里的支教教师、学校优秀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苗秀耀林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竞赛活动,以赛促教;定期开展与顺德一中、罗定邦中学、顺德区均安中学、凯里一中、贵阳一中等结对帮扶学校的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
近年来,赖良才推动台江县民族中学180余名班主任和教师到佛山等地示范性高中开展听课、主题教研、跟岗学习、新课改培训等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针对青年教师培养,赖良才还完善了《台江县民族中学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把高中教龄10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分编“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三个板块,对教师业务能力提升进行研修和培养。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争取让年轻教师3年内站稳讲台,7年内站好讲台,10年内成为骨干。
“前几年我曾经萌生调回去老家的想法,但现在离开的念头也打消了。”说起这几年的心路历程,台江县民族中学地理教师秦洪涛坦言曾经历一番思想斗争。近年来,赖校长针对骨干教师制定了自身发展规划,现在只要有培训机会他都会争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我觉得越来越有成就感,越来越有幸福感。”
用陪伴关爱学生
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生
台江县民族中学80%学生为留守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谋生,让他们心里缺失了一份关爱。因此来到台江县民族中学后,赖良才始终倡导“陪伴”两个字。
他在学生们的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印象:教学楼前的守望者。那是因为每天早上6时30分,天刚蒙蒙亮,正急匆匆赶去教室晨读的孩子们总能看到赖校长站在教学楼前,他瘦弱的身影屹立着,朝着学生的方向。两年来日日如此,就好像目送孩子上学的大家长一样,从未离开过。
赖良才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自执教起,他始终保持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他认为“好学生是陪出来的。”尤其是台江县民族中学很多学生缺乏父母的陪伴,需要老师去填补。
“因为办学经费紧缺,台江县民族中学只在第一节晚自习安排教师进班辅导,第一节晚自习后多数教师回家休息,很多学生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也留下了安全隐患。”支教之初,赖良才就率先解决经费问题,不仅让教师进班辅导,每晚还会安排老师在住宿楼值班,通宵留守,处理突发事件。
而他自己也以身作则,每天都在校园里陪伴学生,从早到晚,每天巡视课堂和自习课至少6次。在他的带领下,各分管校长、年级管理团队、班主任、大部分科任教师纷纷效仿。高三年级分管副校长感慨道:“一位来自异乡的临近退休校长,不为名,不为利,依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守、不陪伴呢?”
赖良才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还提出“五养教育”,创建了劳动教育基地,举办民族艺术展演、体育艺术节,开展学生誓词、班级口号、班班歌声、经典朗诵比赛、思政教育等活动,打造道德教养、文化学养、艺术涵养、体育素养、劳动修养“五养”教育品牌,让孩子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
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赖良才还经常私下里资助。学生小潘(化名)从小失去父母,与弟弟一起跟叔叔生活,没想到她高三时,叔叔突发疾病,一面是叔叔对自己的期望,一面是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放弃学业减轻家里负担似乎成了她唯一能走的路。赖良才知道后联系了工作组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资助,每个月还资助她生活费500元,直到毕业。
2022年,高二的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小杨(化名)突然没有来学校。她的一封信经班主任转交赖良才之后,他才知道小女孩非常渴望读书,但是因为家里有五六个孩子,父亲曾发心脏病导致家里欠债,她作为老大,只好应父母要求跟爸爸一起南下广东潮州陶瓷厂从事搬运工作。
“怎么能因一点费用,毁掉孩子的一生?”看到孩子强烈的求知欲,赖良才心痛不已,他通过当地乡镇做通家长的工作,表示佛山支教团队将筹集7000元资助她,每个月给予生活补助,最终村里派人将她接回,才得以重返校园。今年高考小杨高出二本线3分,报考了口腔医学等专业。高考后赖良才来到她家里家访,小女孩红了眼眶,“是赖校长让我有机会去看外面的世界”。
坚守初心艰苦奋斗
不图名利两袖清风
在台江县民族中学工作两年来,赖良才不图名,不图利,在学校不拿一分钱。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既然组织把任务交给我,我就要把工作做好。为了能看到山区小孩考大学,尽一切可能,想一切能想到的办法”。
看到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实验室建设滞后,无法适应新课改发展,为避免耽搁孩子们的学业,他焦头烂额之时没有懊恼、抱怨,而是积极争取各方资源改善办学条件,2022年佛山帮扶资金投入300万元对台江县民族中学实验室进行重建。
多年来赖良才桃李满天下,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带领佛山支教老师联系学生、熟人,刷自己的“人情牌”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助力学校发展。近两年,佛山支教团队筹集的物资超过100万元,现金超过80万元。电脑、打印机、消毒柜、冲锋衣、运动服……佛山支教老师舒炳亮说:“经常都有一些必备物资到学校来,我们也不知道校长从哪里拉来的赞助,他总是默默做着这些。”
赖良才虽然未曾为自己谋过利,但面对公家事、为了老师的福利,他敢于据理力争。在进行教师的职称评定、岗位竞争中,赖良才发现很多内容要求很死板,仔细调查才发现有关部门一直延续执行2008年的旧文件,而未能及时吸收2016年贵州省出台的最新规定的改革方向。为此他直接找到县人社部门,促成了黔东南州人社局主要领导到台江县民族中学调研,最终他推动该局在台江县民族中学开展试点,试行学校自主制定岗位晋升。
到2023年10月,赖良才就年满58岁了,但他现在每天手机显示的运动步数都超过两万步。每周一到周六,为了能到教学楼前等待学生,他坚持5时50分起床。只要没有接待、外出任务,早、午、晚三个时间他都要巡早修、午练、晚修,每天坚持听课,还会不定期到宿舍、食堂查看内务、就寝、就餐情况。晚上快11时学生寝室关灯了,他才会放心休息。
赖良才的妻子陈瑞英退休后,也到台江照顾赖良才,帮助解决后顾之忧。陈瑞英说,刚到台江时,工作组安排了一处位于城区的两室一厅人才房给赖良才住,但他觉得住在学校更方便工作,只住了一晚就搬进了学校的支教宿舍。“因为整天巡查爬楼,他不到半年就整天膝盖痛。后来他听别人建议每天做靠墙深蹲,才好了一些。”
近年来,赖良才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贵州省黔东南州普通高中优秀校长、广东省佛山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支教扶贫,一片丹心。大山深处,那些聚光灯照不到的贫困学子,他们的未来由谁来点亮?赖良才用一心为公的无私大爱,用不畏艰苦的奋斗品格,用“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给我们书写了最好的答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0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