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的得位到底正不正?他与小明王究竟是什么关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11: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的得位到底正不正?他与小明王究竟是什么关系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世或言明太祖曾奉韩林儿龙凤年号,为其后来所讳言,此不考史实而度以小人之心者也。

这是著名史学者孟森写在《明史讲义》里面的原话。他认为,在夏商周三代之后,得国最正的两个朝代是明代和汉代。理由是,这两个朝代的建立者朱元璋和刘邦都是一无所依,匹夫起事,为了人民群众出掉暴君,而且没有想要做皇帝的野心。

本文把问题集中在朱元璋一人身上。在我看来,孟森认为得国最正其实有两个条件:第一、出身低微,无依无靠;第二、正义之举、不贪皇位。概而言之就是出身低,有正义。那么,在这两者之中,其实,孟森最看重的是正义性。

何以见得?因为朱元璋出身卑微,众所周知,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正义性问题,却争议不断,所以他才紧接着在后面补充说明,认为朱元璋并未曾奉韩林儿的年号,而且还认为持此观点的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是,常言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虽然我极为佩服孟森前辈的才华与学识,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我依然坚持认为,生而为人,我们还是得有自己的思考。

在我看来,说朱元璋得位最正,还有待商量,需要嘴下留情。既然孟森把关注点放在了朱元璋与小明王的关系上,而且甚至为此有些略失风度,不够雅量,那么我们就先啃这块硬骨头,探一究竟。

发迹于小明王

说朱元璋发迹于小明王(刘福通)很多人可能不会同意,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当时投奔的是郭子兴领导的红巾起义军,所以理应发迹于郭子兴才是。但是,问题是,郭子兴领导的红巾起义军又奉谁为正朔呢?

关于郭子兴起义的历史记载似乎不甚清详,因此需要我们根据相关史料进行推测。据钱谦益的《国初群雄事略》记载:

先是至正十一年辛卯五月,颍州妖人刘福通作乱,陷颍州······及十二年正月,定远县富民郭兴者聚众烧香,称亳州制节元帅。

其实在这里我们能知道的只是郭子兴参加了起义军,而聚众焚香则因红巾军烧香礼拜弥勒佛。由此说明郭子兴当时参加的肯定是红巾起义军或者说是红巾军。但是,由于当时的起义军很多,最重要的是,这些起义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所以,我们就能理解这里面为何没有提到郭子兴到底归属何部的问题。

但是,1355年,刘福通与韩林儿在亳州建立了宋政权。同年郭子兴病死。这个时候问题才开始逐渐明朗化。

据《明史·郭子兴传》记载:

子兴死,韩林儿檄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及太祖副之。

而《明史·韩林儿传》也有相似记载:

初,太祖驻和阳,郭子兴卒,林儿牒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太祖为左副元帅。

这两段材料可以互为印证,说的是在郭子兴死后,韩林儿发布檄文任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幅元帅,而朱元璋则任左副元帅。这就足以说明,郭子兴当时是奉小明王为正朔的。因此,作为郭子兴部下的朱元璋肯定也隶属于韩林儿部,肯定是奉小明王为正朔。

壮大于小明王

其实,郭子兴死后不久,郭天叙和张天佑便战死沙场。然后朱元璋就开始自立,但是当时势单力薄。

时太祖以孤军保一城,而林儿称宋后,四方响应,遂用其年号以令军中。

由此可见,当时韩林儿的发展势力十分迅猛,所以朱元璋用他的年号便可以节制自己所统治的军队,拥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是壮大自己势力的第一步。

那么朱元璋的发展壮大大概是什么时候呢?我想稍微熟悉明史的人大概都比较清楚,应该是从1356年以南京为根据地开始直到1363灭陈友谅之前。

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做了哪些事情呢?第一、整顿军纪,深得民心。第二、1358年二月以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工程,恢复农田生产,供给军需。第三、礼请众多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朱升、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尤其是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策被朱元璋贯彻始终。

这段时间(1351年-1363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则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高潮再到低谷的阶段(由于文章篇幅问题在此点到为止)。据汤纲和南炳文考证,龙凤政权历经十三年的时间,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给元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统治。为南方农民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明史·韩林儿传》这样记载:

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者,藉其力焉。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说朱元璋的发展壮大与韩林儿的龙凤政权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龙凤政权在北方的发展壮大为朱元璋在江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另外,也正是在朱元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做皇帝的野心开始萌发。这又与知识分子的加入不无关系,因为这些知识分子本身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之所以愿意与朱元璋合作,无非是想维持原先的封建秩序,同时维护自己的利益,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怂恿之下,朱元璋的皇帝野心逐渐膨胀。

据陶安的《陶学士文集》记载,这些知识分子从一开始就要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以帝王事功期于始见之期。”《明史·刘集传》这样记载:

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上大感悟。

而据王世贞的《弇州史料前集》记载:

御座不拜,遂辍龙凤之号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帝王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很多人还知道,韩林儿在性命攸关的时候,朱元璋把他安置在了滁州,而没有亲自把他接回南京,这种安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幽禁。

小明王之死

1364年韩林儿死于非命。关于韩林儿的死,在当时讳莫如深,因为《明太祖实录》、《明末纪事本末》、《皇明本纪》等书均无明确的相关记载。《明史·韩林儿传》这样记载:

太祖击走珍,以林儿归,居之滁州。明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

这段话语义及其模糊,这里面首先陈述了韩林儿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两年之后就死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太祖让廖永忠去迎接韩林儿回南京,结果在瓜州的地方,船就沉到了大江之中。

这里面为我们提供了韩林儿之死的两个可能原因:第一、韩林儿自己死亡,第二、接韩林儿的船出了意外,沉于江中。但这两个可能原因根本经不起推敲。

第一、韩林儿年轻力胜,而且史料上没有他患病的相关记载,所以他不可能两三年的时间里无故而亡。

第二、如果说韩林儿之死源于一场意外,这更没有可能性。因为我们知道廖永忠是朱元璋的水军大元帅,正是由于廖永忠的水师之力,朱元璋才得以攻克南京,灭掉陈友谅,平定两广。因此,廖永忠的水上功夫,毋庸置疑。

那么,我们不得不怀疑,他怎么会连接小明王从滁州到南京这件小事都办不好呢?其实,不是办不好,只是有人让他办不好,而有这个能力的人只能是朱元璋。

但是在《明史·廖永忠传》又这样记载: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这里则明确地把责任完全归结于廖永忠覆其舟而害死了韩林儿。而孟森则认为韩林儿之死也是源于廖永忠自作聪明,多此一举。他所引用的材料是:

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但是,问题依然是,廖永忠做这件事情有何动机?韩林儿当时还是龙凤政权的皇帝,如果自己擅自害死韩林儿会落下不忠不义的骂名,而且既然朱元璋让他去迎接小明王,足见这件事情其实很重大,没有人指使和撑腰,他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胆量,也不至于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一件不确定是福是祸的事情。那么,在这种重大事情的背后,有资格指使他和为他撑腰的这个人肯定非朱元璋莫属。

综上所述,朱元璋刚开始参加起义军的时候奉小明王为正朔,而他的发展壮大多亏小明王领导的北方红巾起义军与元朝统治者的斡旋,但是,最后小明王之死又和他不无关联。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孟森先生最为看重的"正义"二字何从谈起呢?如此一来,如果还有人仍然认为朱元璋得位最正,我就真的无话可说了。

当然,本文只是从朱元璋与小明王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阐释主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角度可供探讨,期待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最后,写作此文的意义除了让更多的明史爱好者看清真相之外,更重要的是鼓励自己往后余生,要勇于质疑,敢于反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大明开国功臣:德庆侯廖永忠的传奇人生
...末明初的时候,吸引了元军主力的既不是后来夺取天下的朱元璋,也不是一代枭雄陈友谅,更不是偏安一隅的张士诚、明玉珍,而是定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大宋政权。因其皇帝名字为韩林儿
2024-04-13 07:15:00
小明王韩林儿溺水而亡,是朱元璋有意而为吗
...至正二十六年腊月之际,天地之间笼罩着一股肃杀之气。朱元璋派遣大将廖永忠前往迎接小明王韩林儿返回应天府,然而在途经瓜洲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韩林儿意外沉入滔滔江水之中,
2024-06-07 15:30:00
此人专为朱元璋干脏事,朱元璋称帝后他第一个被杀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假借胡惟庸谋反案与蓝玉案清洗文武大臣,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他扫荡一空,只有沐英、郭英、汤和等寥寥数人逃过了他的毒手。然而,朱元璋大杀功臣并非是暴君的狂怒行为,而是
2023-05-18 18:46:00
朱元璋赐死廖永忠的理由是什么
廖永忠是朱元璋赐死的第一个功臣。朱元璋赐死他的理由非常特别。是什么样的理由呢?廖永忠是安徽巢县(今为巢湖)人,年少有大志,武力过人,有谋略。(廖永忠)元末年,天下大乱,流寇四起。
2022-12-23 17:57:00
小明王去应天的水路上翻船而死,他的死是朱元璋授意的吗?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件事情的元凶被大多数人认定是朱元璋。能够直接证明的是:公元1366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儿,在途中翻船而死。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是重要的反元人
2023-03-07 12:38:00
小明王韩林儿为什么不主动禅让,非要朱元璋动手?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得天下是最正的一位,但是在朱元璋的政治生涯当中,却始终有一个污点,那就是杀害了小明王韩林儿,1366年,朱元璋派遣廖永忠在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回金陵的路途当中,小明
2023-05-04 05:45:00
小明王韩林儿究竟命丧何人之手,真是朱元璋干的吗?
...故事重现往昔,一观小明王韩林儿的前世今生,同时也还朱元璋一个清白。“兄弟们,元廷欺人太甚,拿我们都不当人,今天咱们就顺应天意,共同讨伐元廷无道暴君。”一个头戴红巾的中年壮汉站
2022-12-30 23:16:00
小明王韩林儿之死与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关系?
...陈文帝暗中指使的。说完陈昌,再来说说韩林儿。话说,朱元璋在安丰之战拯救出小明王韩林儿后,先把他安置在滁州。等自己在应天府的根基稳固,特命水师大将廖永忠前去接韩林儿。韩林儿和廖
2023-01-06 15:53:00
小明王韩林儿没有实权,为什么能成为皇帝?
...好元庭派部将吕珍突袭安丰,致使刘福通战死,信好此时朱元璋赶来增援,才救了韩林儿。此时的韩林儿可以说已经落入朱元璋的手中,朱元璋可是一介底层打拼出来的霸主,自然对韩林儿看不上眼
2023-07-10 14: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