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抗战老兵李世杰15岁参战,17岁入党,小腿中弹落下残疾| “能为老百姓冲锋在前,我特别骄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6-26 23:50: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15岁参加革命,与村里民兵一起参加游击战,学本领、练胆识;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1922年9月,李世杰出生在山东菏泽。自1937年起,他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大小战役。为解放大西南,1949年他跟随部队来到贵州,就此扎根。在贵阳的家中接受采访时,102岁的李世杰对抗战岁月记忆犹新:“参加抗战,就得敢打敢冲敢于牺牲!”

抗战老兵李世杰15岁参战,17岁入党,小腿中弹落下残疾| “能为老百姓冲锋在前,我特别骄傲”

李世杰展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装备落后怎么办?

“洋枪洋炮在鬼子手里,打了胜仗就是我们的”

反“扫荡”与打游击,年少的李世杰时常经历,至今记忆深刻。

“那个年代条件差,日子苦,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没啥机会念书。好在我哥是地下党,经常教我。”耳濡目染之下,李世杰提高了思想认识,主动参加抗战。

三里一碉堡,五里一据点。当时李世杰的家乡被日军占领,敌人频繁进村“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日本鬼子不放过每个角落,像蝗虫一样可恶。”李世杰回忆,日军从村里走的时候派兵赶着牛,牛背上驮着抢来的粮食。

敌人住在城里,出门坐汽车,有机枪、大炮,李世杰和民兵们缺枪少弹,有的还使着大刀,靠脚板子机动配合。每次反“扫荡”,民兵们化整为零,到处打游击。第一次上战场,李世杰没有慌乱胆怯,更没有后退半步,“没装备?洋枪洋炮在鬼子手里,打了胜仗就是我们的。”

从大刀、步枪到手枪、机枪,靠着战场缴获,游击队的力量愈发壮大,队伍从最初的十几人,逐渐增加到180多人。“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鬼子的力量就越来越薄弱。”凭借缴获的一挺机枪,李世杰指挥民兵,端掉敌人的碉堡和炮楼,袭扰县城周边的据点。

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李世杰浑身是伤。最严重的一次是敌人机枪扫射,他不幸小腿中弹。虽没伤到骨头,但受医疗条件限制,加之着急归队,恢复得不好,就此落下残疾。李世杰腿上至今还有一圈黑色的伤疤,阴天下雨就隐隐作痛。

“打仗少不了枪林弹雨,听到子弹从耳边经过的声响,看到自己的战友倒下,心里不好受。”李世杰顿了顿,泪珠滑过脸颊,“但是,国家有危难,共产党人就必须站出来啊!能为老百姓冲锋在前,我特别骄傲!”

抗战老兵李世杰15岁参战,17岁入党,小腿中弹落下残疾| “能为老百姓冲锋在前,我特别骄傲”

李世杰给妻子和儿子讲述抗战故事。

为何能在艰苦岁月中坚持战斗?

“老百姓的支持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李世杰参加革命后,心里就想着像哥哥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除了率队打游击,探察情报,他还主动学习党的政策,做好宣传动员。

“每次日本鬼子‘扫荡’前,我们抓住时间差,赶紧组织老百姓转移。确认大家安全后,我们再寻找有利地形伏击。”李世杰深知,“共产党跟老百姓密不可分,只有老百姓支持,抗战才会胜利。”

后来,李世杰带着队伍转战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咱们共产党讲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日本鬼子搞‘三光’政策罪大恶极,我们必胜、日军必败!”李世杰仍然记得,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了老百姓的食物,要当面付钱结算,绝不拖欠。

凭借严明的纪律和扎实的作风,李世杰所在的队伍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时听说我们来了,老百姓都赶到村口,拿着吃的欢迎。”李世杰说,“我们借住在村民家里,村民就把炕让给我们。人民军队人民爱,老百姓的支持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路走来,一个又一个同志倒下,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民族脊梁。尽管上学不多,李世杰却喜欢写诗,常以此来怀念战友,警醒自己永葆初心。

剿匪任务完成后,李世杰积极响应地方建设需要,主动留守贵州,曾先后担任惠水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副书记。1958年,因修建红枫水电站,李世杰被抽调,负责工程建设。如今,该水电站仍然承担着发电、供水等功能。

抗战老兵李世杰15岁参战,17岁入党,小腿中弹落下残疾| “能为老百姓冲锋在前,我特别骄傲”

为什么常讲抗战故事?

“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人拿命换来的,不能忘掉那段历史”

1985年5月,李世杰从贵州省水电学院(现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离休。闲不住的他上起老年大学,写书法、作诗歌,日子过得很充实。他常常拉着4个子女聊天,讲讲牺牲的战友、说说以前的抗战经历。“孩子们听着故事长大,抗战精神不能丢。今天的好日子是无数人拿命换来的,不能忘掉那段历史。”李世杰说。

由于年事已高,李世杰拄起了拐杖,家里还备着不少药品。“拐杖是到外面买的,老爸自己缠了一层布条,时间一长,布条磨破了,他自己修修补补后继续用。”女儿李萍坦言,父亲用实际行动,培育了勤俭节约的家风,给后辈树立了榜样。

“因为身体原因,爸爸长期服药,家里攒了不少药盒。本来打算当垃圾丢了,结果爸爸不让。”李萍说,他把药盒拆开,刮掉表面的文字说明,裁剪修整,摞在一起,穿针引线缝住一边,做成小本分给孩子们,用来记事。“十五六岁拿枪,年过百岁拿针,老爷子厉害着呢!”李萍打趣。

如今,在李世杰的影响下,子女们通过整理资料、拍摄视频等方式,把老人和战友们的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不管什么时候,抗战历史都不能忘!”李世杰语气坚定。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7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父辈的抗战丨百岁老兵邓传丙用一生书写家国情怀
...起当时的凶险场景,老人的眼神却愈发坚定,“身后就是老百姓,我们要是退了,日军大部队就进来了。”正是这份“护民如护山” 的决心,让邓传丙和战友们在战场上寸步不让。这场战斗中,他
2025-08-23 18:00:00
武汉乡亲盛赞老兵夏辉拦车义举:“家乡人都为他感到骄傲!”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黄忠摄影记者刘中灿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夏祠村周庄夏湾,地处江夏南部,山水相映、人杰地灵,跨越千年的“湖泗瓷窑址群”是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这几天,夏祠村又
2024-07-25 14:41:00
吉林好人 引领风尚|魏玉杰:用生命书写无私大爱
...破损严重,贸易城环境脏乱,魏玉杰抄起电话找政府,把老百姓的权益维护到底;江北步行街路面有坑,幸福园绿化带光秃秃,魏玉杰自掏腰包买了数千立方米的石子铺路、数万盆花苗装点环境。对
2024-12-04 14:20:00
...中作出更多贡献。关注弱势群体,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百姓心坎上。近日,民盟市委会联合益阳医专护理学院一行走访慰问赫山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市儿童福利院,深入了解我市残疾人托育
2024-02-09 07:44:00
...,也多了份对群众的责任感,即使脱下军装,他也总把“老百姓”挂在嘴边。队员们受到感染,在心中更坚定了“退役不褪色”的信念。在服务队正式注册前,这群退役军人已经聚拢在一起。从最初
2023-03-14 06:55:00
胶州八旬老兵张连炜:64载义务维修路 以初心续写雷锋故事
...精神在胶州大地薪火相传。“国家教我本事,就是让我帮老百姓的。”提及以往的峥嵘岁月,张连炜满脸骄傲。张连炜的技艺与信念始于军营。1959年,19岁的张连炜怀揣报国志参军,成为海
2025-10-23 16:04:00
让更多残疾人享有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量发展。康复服务暖人心,患者感恩送锦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3月7日,患者和汝华老人来到丽江市残联康复医院换药,并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 情暖人心”的锦旗送给医院,表达了深
2023-03-15 09:33:00
又见潘长江,这次的节目和上海老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是开放麦,他都积极尝试,“不能让舞台没有喜剧,现在老百姓需要快乐,只要快乐了、开心了,身体才能健康”。|“每个作品都是瓶颈”这些年,小品舞台上除了喜剧演员,还有很多从影视行业
2024-02-09 02:41:00
...妹妹在父母影响下,小小年纪就热心公益,常年坚持帮助残疾孤寡老人。兄妹俩常和妈妈一起利用休息时间,到“小橘灯朗读吧”各站点开展公益活动,他们布置场地,整理书籍,为到馆的家庭示范
2023-01-30 03: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