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经历了140年风雨的焦杜恭人贞节牌坊
王安宁
渭北民间曾流传一句戏言:“吃饱了(了,方言,音lia俩),喝胀了,和他南焦财东一样了。”在多少代人心目中,焦家就是富裕的代名词。本文就来说说南焦财东的故事。
明清时期,渭南县河北涌现了一批“下川”经商大户。他们挖盐井、开布庄、卖杂货,其中的“焦、常、曹”三大家,都成为“盖省财东”。焦家是三大家之首,曾带领渭南钱帮成为清末全国三大钱帮之一。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置国家危难于不顾,带着光绪皇帝和亲信大臣换成便装,分乘三辆骡车,仓皇逃离紫禁城,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
慈禧一行在西安驻跸一年,花费的巨资主要来自陕西巨富的捐赠。当慈禧一行到达渭南时,渭北巨富焦家看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当晚便以焦家“协和堂”的名义献孝银5万两,以示忠心爱国,报效朝廷。焦家还以“恒丰号”和“协和堂”名义,捐粮5200石。当时就得到了朝廷褒赏,焦家的成年人得到了官衔,小孩得到了凭照、诰封,一时个个都成了“小老爷”。
整个十九世纪,都是南焦村焦家“敦厚堂”“醇敬堂”“谦益堂”三堂的鼎盛时期。不少父子、兄弟,连续三代在朝为官。经商的也在钱业经营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到光绪二年(1876年),焦家的“恒丰荣”钱庄,已在川陕设有10余处商号、23处分号。在渭南和四川多地开设杂货、京货、棉花、皮具、皮货等店铺几十处,员工近千人,资银超过300万两,总资产近400万两,成为陕西重要的资本集团之一。他们一方面在家乡南焦村大修豪宅,一次盖起九院三间宽的住房,连同车坊、马坊、学房共600间,俨然一座乡间宫殿。一方面热心公益,捐资修建西安举院巷的渭南会馆和西安贡院,在西岳华山修建三元洞及下院,在南焦村大建关帝庙和清澈庵,捐地150亩在南焦村建起义学。还在四川修建陕西会馆和学校,在渭南捐资修建湭河桥等。
善观察改行钱庄
清康熙初年,焦家从山东历城县南八里焦庄落户到渭南县下渭乡水手里(今信义办南焦村)。站稳脚跟后,焦家长门取堂号“协和堂”。多年以后,三兄弟又分别启用“敦厚”“醇敬”“谦益”三个堂号。
焦荣栋是焦家经商创始人,不到30岁就任四川“万盛号”布庄总掌柜,管理着成都、什邡、温江等各地分号。经营布庄,就少不了长途运输。这中间少不了遇到山洪暴发、阴雨绵绵、骡马滚沟、土匪抢劫,形成巨大损失。精明的焦荣栋在经营布庄期间,一直寻思怎样避开这些问题,他要独辟蹊径,趋利避害。他寻思怎样才能把有钱人的钱,运到缺钱人手里 。在王、马两个东家积极支持下,1822年,“万盛号”开始尝试布、钱兼营,头一年小量经营钱业便有大收获。四年后,“万盛号”布庄正式改名钱庄。改业不到10年,“万盛号”凭借薄利和诚信经营,庄号资银已积累到十几万两,比经营布匹高出十几倍。人员增加了,分号增加了,生意比过去大多了。
凭借焦荣栋的成功经验,弟弟焦耀栋也在彭县开办了焦家自己的钱庄“恒丰荣”号。后来,“万盛号”两东家打官司长达4年,“万盛号”随之衰落,形成“恒丰荣”生意一家独大,一时成为川西平原最大钱业集团。
订号规劳资两利
“万盛号”的成功,关键在于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焦荣栋创造性地制定了40条“店规”。包括:人员管理、银钱支用、厘金分红、奖惩尺度、退休抚恤等。还具体规定了劳资权利和义务关系、人事制度、长支、存货、备用、处罚、出伙等方方面面的规矩。“店规”的核心是公平、公正,在劳资双方利益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他将全部红利,先扣除百分之十,作为公积金,留备处理经营风险。然后按店员职务高低分等领取,年终分红,劳资各半。店员可将红利存入店内,作为本金,与资东一样分红,总数不超过5000两。本人去世,可继续参加分红三年,三年后做一般存款处理。
40条“店规”,涵盖了钱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将员工的利益和钱号连在一起,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凝聚了员工的向心力,稳定了员工队伍。不仅使“万盛号”做大做强,而且推动了渭南钱帮的发展,奠定了渭南钱帮的百年辉煌。
后来,当时的国家邮政总局两次派员来到成都,到焦荣栋的店铺学习钱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为上世纪初中国邮政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短短几年时间里,焦家的“恒丰荣”在新都、成都及西安、渭南、大荔设立了分号。
借茶饼巧运巨财
焦家的财源主要在四川,怎样将赚来的巨额财富安全运回老家渭南呢?焦家人没少为此事费心思。
他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动员少数心腹要员,秘密将银子一锭一锭嵌入云南普洱沱茶中,将黄金用川产绸缎层层包裹。以从云南、四川向陕西贩运绸缎茶叶为名,实施了艰难又提心吊胆的财产转移。辛亥革命时,焦家考虑到时局不稳,一次就从四川庄号将30多万两银子、2000多两黄金运回家中。
运回家乡的茶叶里裹着银子,又需要一批可靠人员将银子从茶叶中抠出来。这一切都是秘密的,绝不能让外人知晓。在抠银子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所以就发生过客人回家后竟然在茶叶中发现银子锞的怪事。以为是天外来财,不敢向人诉说。直到隔了几代人,才当笑话向他人炫耀。
渭北有民谚:焦家有钱捐官哩,常家有钱赶貒(tuān)哩。意思是常家人只知道让钱在农村转圈圈,没有焦家人看得远。运回来的钱财,当然不能都放在家里,还要让钱生钱。于是又大量购置不动产,先后在渭南、赤水、故市、孝义等处,再置房产,开商铺,进行百货杂货经营,又在家乡买进大量土地保值。焦家族中男丁非商即官,要不就是读书人,田间劳作,全凭长工承担。女眷们都会喝茶、抽烟、看戏、搓麻将,就是不会女红。
盗宝贝焦家谢幕
光绪后期,焦家三堂生活用支耗费巨大,每年需用去10余万两银子,比一个督抚衙门的全年开支还多。到上世纪初期,银行业兴起,大宗存贷均为银行垄断。加上军阀割据,战祸不断,钱号成为军阀搜刮的主要对象。四川军阀邓锡侯一次就从焦家的“金盛元”钱庄“借”走5万银元,分文未还。后来,四川战事频繁,日军不断轰炸,钱庄生意几乎陷于停顿。兴盛百年的焦家从此走向了衰落。
关于焦家衰败,民间还流传着一段神秘的传说。相传清朝末年,有位讨饭的来到南焦村。他进西城门,眼望九座大房青砖黛瓦,鳞次栉比,青石台阶,巍峨壮观,后来又看过石牌坊、“一支笔”砖雕,还到焦家祖坟上转悠。一连在南焦村游荡了好些日子,连村民都混熟了。
第二年开春后,这个要饭的又来到了南焦村。村里细心的人发现,这个要饭的和去年一样,还是惊蛰后三天来的。一天夜里,这个要饭的独自钻进柏树林,径直向焦家祖坟而去。只见他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嘴里念叨着什么,午夜时分,吹了一天的风停了下来。要饭的两眼紧盯着一个坟包,但见其顶上隐隐升起一丝微弱的光亮,渐渐有一尺来高。仔细看去,那亮光竟是一段发光的金线。随着亮光上升,下端渐渐出现了一个金色的小葫芦,熠熠发光。
要饭的赶紧从腰间掏出一个瓶子,小心翼翼地将“金线吊葫芦”收入其中,随手又仔细将瓶子装入腰间。再后来又见他静静地在地上趴了一会儿,嘴里又是一阵念念有词。天亮前,有人看见这位神秘的要饭的离开了柏树坟,头也不回,一直向西南方向而去。
又是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南焦村的人再也没有看到那个讨饭人来。人们开始传说,那个要饭的是位高人,盗走了“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葫芦”是焦家金银财宝的守护神,如今守护神没有了,焦家自然也就衰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