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3 09:30: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北宋王朝初绽曙光的那个时代,某日朝会落幕,赵匡胤端坐于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却非以往那般龙颜大悦,反而是眉头紧锁,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周遭侍从见状,心中皆是一惊,纷纷趋前,小心翼翼地探问,欲知晓是何方神圣,竟能搅扰了这位开国君主的朗朗心境。

最终,赵匡胤以一种略带沮丧却又不失威严的口吻缓缓言道:“莫非尔等以为,登上帝位竟是轻而易举之事乎?”

难道有人以为天子的宝座是轻而易举可得的吗?换句话说,在赵匡胤的眼中,他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可不是什么舒适的安乐椅。

然而,赵匡胤对于座位不佳的具体缘由并未直言不讳,相反,历史文献却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责备的笔调,将他的不悦归咎于一次草率的性情之举——冲动决策后的懊悔,使得龙颜不悦,氛围顿时变得沉闷起来。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然而,那位以雷霆手段开创基业的赵匡胤大帝,又怎会被这等芝麻绿豆的小事所动摇心志呢?

那么到底是何事呢?不妨从北宋初年的诡异朝局来分析一下。

在后周的显德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的新春初二日,一场宫廷风云突变,赵匡胤被众望所归地推上了龙椅,就此开创了北宋王朝的新纪元。

从表象层面剖析,赵匡胤似乎携手一群禁军铁哥们上演了一场篡位大戏,然而,在这场权力更迭的幕后,真正的操盘手却是那位深藏不露、低调至极的杜太后。

在北宋王朝崛起的前前后后,杜太后的种种布局与手腕,早已在过往篇章中有所披露。对于那些热衷于探索历史隐秘角落的读者而言,不妨移步至《杜太后:权谋背后的隐形女王,宋朝诞生的隐形推手》一文,以窥其全貌。

赵匡胤长期征战在外,所有的关系网其实都是杜太后帮他联络的,毕竟后周出身和战功比赵匡胤优秀的人太多了,在五代乱世兵马强者为王的时代,他凭什么可以脱颖而出?

杜氏太后的手腕高超,通过精心策划的联姻与结交策略,为赵氏家族编织了一张庞大的人脉网。这张网不仅囊括了五代时期首屈一指的将门符氏,还网罗了柴荣昔日的亲信重臣,诸如潘美、尹崇珂及李昉等人。此外,她还巧妙地将出身名门、在军中拥有广泛人脉的高怀德纳入麾下。以此为跳板,杜太后进一步拉拢了枢密使魏仁浦、吴延祚,以及殿前系统的重要将领王审琦等一众显赫人物。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尽管他们表面上协助赵家颠覆周朝,但实则皆为杜太后麾下的暗棋。杜太后策划这一系列举动,其目的深远,不仅着眼于赵匡胤的霸业,更深藏着为儿子赵光义铺路的玄机。

在浩瀚的史籍长河中,关于杜太后对长子赵匡胤偏爱缺失的缘由,竟成了一桩未解之谜。然而,北宋王朝巍峨耸立之后,杜太后那番削弱长子权势的举措,却如疾风骤雨般猛烈,且目标明确——全力助推次子赵光义登上权力巅峰。

譬如那殿前司,堪称赵匡胤飞黄腾达的摇篮,亦是铸就其辉煌功业的坚实基石。然而,如此根正苗红的嫡系部队,在北宋王朝巍然屹立之后,竟悄然落入赵光义之手,逐渐受其掌控。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赵光义初入仕途时,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供奉官都知,然而他的仕途却如同搭乘了火箭,转瞬之间便跃升至殿前都虞候的高位。这一职位,在禁军系统中那可是响当当的第四号人物,仅次于都点检与殿前正、副都指挥使,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昔日,那位在殿前都虞候之位上稳坐如山的李汉超,乃是赵匡胤麾下无可争议的嫡系心腹。然而,风云突变,赵匡胤黄袍一披,登基为帝,这本应是李汉超凭借从龙之功,步步高升的大好时机。但世事弄人,他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地戴上更璀璨的官帽,反而被命运之手轻轻一拨,从云端跌落,被贬为散指挥都指挥使及控鹤左厢都校,真可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世事如棋局局新。

谈及那举足轻重的都点检一职,起初,它稳稳地落在了赵匡胤亲信慕容延钊的肩头。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这位慕容大人也未能将其牢牢把守,最终被调往山东南道,出任节度使一职。如此一来,都点检这一显赫职位竟成了空缺,从此以后再未有人填补,仿佛历史特意在此留下了一个神秘的省略号。

那位同样在扶持新君之事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其职位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被优雅地“搬迁”到了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的宝座上,继续发挥着他的领导才华。

空缺的职位究竟花落谁家?答案不言而喻,自是归入了赵光义一派之手。譬如赵光义本人,便坐上了殿前都虞候这一统领军法要职,此位昔日曾是赵匡胤磨砺两年、广结人脉之地。显而易见,赵光义亦是意图借此宝座,复制前辈之路,编织自己的权力网络。

在权力的微妙传递中,殿前副都点检这一重要职务,被巧妙地移交到了杜太后那位英勇非凡的女婿——高怀德手中,上演了一场宫廷版的“职位接力赛”。

在安排殿前都指挥使这一要职时,决策之手巧妙地落在了赵匡胤义社十兄弟成员王审琦的肩上。别看这位王审琦与赵匡胤情同手足,结为异姓兄弟,实则他内心深处,更偏向于赵光义的阵营,这一番操作,真可谓暗藏玄机,令人拍案叫绝。

于是,殿前指挥使的重任落在了尹崇珂的肩上,此君乃赵光义之妻兄也。随后,剧情反转,罗彦环摇身一变,成了殿前司控鹤左厢的都指挥大人;而王彦升更是身兼数职,既是殿前司铁骑左厢的都指挥使,又兼任京师巡检的重任;马仁瑀也不甘示弱,稳坐内殿直都虞候的交椅。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而这群人,无一例外,皆是赵光义血脉相承的“同门师兄弟”。

赵匡胤在殿前司深耕多年,如今却上演了一场“大换血”,将一众亲信剔除出局,转而引入新鲜面孔,这番操作,岂不是有点“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此番行动的核心策略,无异于一场精妙的权力外科手术,精准地瞄准并削弱了赵匡胤赖以维系的根本——殿前司。通过一系列高明的布局,殿前禁军的指挥权被悄然而稳健地转移到了赵光义一脉的掌控之中,仿佛是一场无声的权柄接力赛。

在追忆往昔之时,宋真宗谈及先皇赵光义,曾以一句“如雄熊罴般镇守宫廷,使得禁卫之地一片肃然”来概括其威猛与功绩。

赵光义在彼时之影响力,足以让他对殿前系的核心力量——禁卫军,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整顿,这无疑是其实权在握的铁证,让人不得不感叹其手腕之强硬。

在那个时代,军事调动与将领任免的决策大权,落入了枢密院之手,而枢密院又仿佛成了魏仁浦与吴廷祚二人的私人领地,这两位大佬,恰恰是杜太后与赵光义阵营中的重量级角色,宛如棋盘上的关键棋子,步步为营。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赵匡胤心生畏惧?毕竟赵光义拥有绕过赵匡胤直接干预的权力,能够令吴、魏二人随心所欲地擢升亲信,从而助其牢牢把控朝廷内外的军事与政治大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匡胤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智囊赵普的身影,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赵普竟被杜太后与赵光义联手实施了“特别看护”,行动自由大打折扣。

太祖决定亲自出征讨伐潞州叛贼李筠,下诏命留后吕馀庆与赵普留守京城。赵普借此机会私下拜访太宗于朱邸之中,言道:“我赵普在诸侯麾下隐匿行踪已有十五年之久,如今恰逢风云际会,家国变革之际,贼寇势力正盛,天子御驾亲征,正是臣子效命之时。我恳请太宗代为启奏,让我得以亲临军前,效力疆场。”太宗随即将此意禀告太祖,太祖闻言大笑:“赵普岂是能披甲执锐之人?”接着对太宗说:“此番出征,若能取胜,自然无需多言;万一战事不利,便让赵普分兵镇守河阳,另作一番打算。”及至凯旋归来,论功行赏之时,太祖道:“赵普随朕征讨叛逆,立下赫赫战功,理应加倍奖赏。”于是,赵普被授以侍郎之职,并兼任枢密使之要务。

在古籍《国老谈苑》的篇章中,记载了一则堪称信息密度爆棚的逸事。此事之丰富,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仿佛一股知识的洪流,冲刷着读者的认知边界。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昭义之地,节度使李筠忽起反心,赵匡胤心生亲征之意,欲亲临前线平叛。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身为智囊核心的赵普,却被留在了繁华京城,未能随行。此等安排,赵普非但不以为意,反而主动找到了赵光义,提出欲一同前往前线,共谋大计。

在智谋与忠诚的交织下,赵普身为策划核心兼朝廷重臣,按理说应直接与赵匡胤商议。然而,赵普却上演了一场出乎意料的反转,转而征询赵光义的见解。即便赵光义点头应允,赵普仍未止步,竟请赵光义代自己出面,前去寻觅赵匡胤的身影。为了说服赵光义担此重任,赵普更是倾尽肺腑之言,言辞恳切,仿佛要将一腔热忱都倾注于这番言辞之中。

赵普岂能不急?时值北宋初立之际,朝廷毅然拒绝了后周侍卫系禁军中资历最深的李重进的归顺之意,硬生生将其推向了反叛之路。这边李重进刚扯起反旗,那边的李筠也紧随其后,掀起了叛乱的狂澜,甚至还妄图勾结北汉与契丹,意图南北夹击,合力将大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重演后晋覆灭的悲剧。

所以赵普才有了这番言辞恳切的话,再不让自己回到赵匡胤身边,宋就要变成后宋了。

尽管赵光义对赵普网开一面,允许其归返,但他却暗中施展妙计,力图在赵普与赵匡胤之间埋下猜疑的种子,致使赵匡胤逐渐对赵普心生芥蒂。

在远古先祖奠定基业之初,世道尚未平稳,人心惶惶,虑有奸佞之徒暗藏祸心,行径诡秘。故而,他们亲力亲为,精挑细选身边忠诚可靠之士,派遣其穿梭于市井小巷,悄无声息地执行监视侦查之责,以防不测。

在历史的智慧宝库中,司马光曾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深刻揭示了宋代开国君主赵匡胤的权谋之道。彼时,赵匡胤深谙朝堂之上奸佞横行,于是,他巧妙地布局,决定启用一批心腹亲信,犹如密布的耳目,暗中监视那些权贵的一举一动,细察其微妙变化,以确保皇权稳固,朝堂安宁。

关于选派何人的问题,那位老兄的殿前司禁军早已被其胞弟深度“关怀”,无奈之下,他决定另起炉灶,组建了武德司,并将这一重任交给了王仁赡,同时明文规定,严禁殿前系人员插手其中,确保纯净度。

武德司这一机构,其职能范畴颇为广泛,不仅需确保自身安全无虞,更肩负起了窥探群臣动向的重任。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却在赵普那里遭遇了不小的阻碍。赵普究竟在畏惧什么?答案不言而喻,他深知自己也正置身于赵匡胤那双锐利目光的紧密监视之下,成为了重点“关照”的对象之一。

颇具玩味的一幕是,赵匡胤曾私下邀约亲信王仁赡进行了一场秘密会谈,然而这场会谈的细枝末节却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飞入了赵普的耳中。赵普闻讯后,即刻前往赵匡胤处,上演了一场“喊冤大戏”:“陛下,您可知那王仁赡心怀叵测?昨日您与他密谈之时,他正暗地里对我大放厥词,诋毁微臣。”

抛开王仁赡是否真的对赵普进行了诋毁这一谜团,赵普竟然能够洞悉其中的具体内容,这一事实本身就充满了值得细细咀嚼的趣味。

毋庸置疑,赵匡胤对赵普抱有深深的猜忌之心,他不仅暗中部署眼线,密切监视赵普的每一步行动,还萌生了用王仁赡来替换赵普的念头。毕竟,赵普频繁出入于赵光义之处,这样的举动,想要赵匡胤不心生疑虑,实在是难上加难。

接下来要探讨的,便是那场对话内容的泄露之谜,毫无疑问,这桩“美谈”的始作俑者非杜太后与赵光义莫属,毕竟,在这宫廷深院之中,能有此等手段与胆识的,屈指可数。他们不仅毫无惧色地面对赵匡胤可能的追查,反而借此良机,巧妙地在赵普与赵匡胤之间埋下了一根刺,企图诱使赵普站到自己一方,从而一步步削弱赵匡胤的势力,将其推向孤立无援的境地。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杜太后的这一策略,堪称老谋深算中的佼佼者。

先前安排赵普紧随赵光义左右,其精妙之处,一在于巧妙地边缘化赵匡胤,不动声色地削弱其威望;二在于借此东风,大力抬升赵光义的权势地位,巧妙操控着众人心向的天平。

赵匡胤别开生面地筹建了一支新的禁军,此举却招致了杜太后的不悦。她眼见赵匡胤对王仁赡委以重任,便私下里将两人的密谈透露给了赵普,这一手笔巧妙地加深了赵普与赵匡胤之间的嫌隙。接着,杜太后又借赵普之口,巧妙地施压,迫使赵匡胤将王仁赡贬谪,这一连串的操作,不仅彰显了她的深谋远虑,更无形中展露了她的赫赫威仪。

不出所料,赵匡胤在重压之下,施展了一出“京城远离计”,将王仁赡发配至京外。而这场风云变幻的剧目,直到杜太后驾鹤西去,王仁赡才得以重返京城舞台。

除此之外,赵光义岳父稳坐天雄军帅位,这一布局足以窥见赵匡胤登基伊始所面临的复杂局势。也难怪乎,赵匡胤时常郁郁寡欢,甚至发出“整夜未曾敢安然入眠”、“辗转难眠,卧榻之侧,皆是他人领地”这般沮丧之语。

赵匡胤这位皇帝,此刻虽身居九五之尊,却仿佛悬浮于天地之间,既无根基可依,也无依靠可寻,试问,这样的皇位,坐得能有多舒坦呢?

然而世事难料,命运总爱开玩笑,正当杜太后的权势如日中天之际,她却突然遭遇重病侵袭,这无疑让赵匡胤暗暗松了一口气,仿佛肩上重担得以片刻卸载。

赵匡胤身为孝子,确是将儿子之责践行得淋漓尽致。他不仅亲自侍奉汤药,饮食起居无微不至,更是颁布大赦,广施恩泽,以求上天庇佑。然而,病魔无情,纵使良医妙药也难以挽回,终在建隆二年六月二日,于滋德殿内,与世长辞。

待杜太后驾鹤西去,赵匡胤迅速上演了一场“龙袍加身”的逆袭大戏。毕竟,缺少了杜太后这位幕后高手的鼎力相助,赵光义即便是想翻云覆雨,也不过是徒劳之举,难以撼动大局分毫。

在短短一月之内,赵匡胤巧妙导演了一场“酒宴解武柄”的大戏,将杜太后与赵光义力荐的王审琦、高怀德、罗彦环等一众将领悉数外调,即便是手握重兵的石守信,也被悄然剥夺了实权。至于赵光义,其军权虽被收回,却被授予了开封府尹这一颇具深意却虚有其表的“隐形储君”之名。

在赵匡胤的铁腕之下,赵光义一脉的族人同样遭受了不小的冲击,仿佛被历史的大手轻轻一拨,便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赵匡胤的自嘲:明明是开国皇帝,却过得异常憋屈

此事显然并未画上句号,赵匡胤为压制其弟,可谓费尽心机,布局重重。然而,他的结局却扑朔迷离,令人不解,最终登上帝位的,竟是他的胞弟赵光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3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此人是北宋第一谋士,不仅帮助赵匡胤当皇帝,还协助赵光义稳固皇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员武将,领兵打仗十分厉害,但是缺乏行政才干以及谋划能力。可是,赵匡胤却夺取了后周的江山,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夺取江山,主要是因为他手下有一位非常出
2023-08-27 19:06:00
北宋宰相赵普是是大宋制度的设计者,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迁居迁至洛阳。赵普就是赵迥的长子。赵普是宋朝创始人赵匡胤的首席军师兼大宋政治架构的首席执行官。赵普早年曾是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的幕僚,举荐为后周大将赵匡胤的幕僚。而后全权策划陈
2023-01-24 20:04:00
此人身为宰相,却因私怨背弃盟约,害死皇位继承人
...。在北宋初期,有一人被誉为是宋朝开国第一谋臣,协助赵匡胤、赵光义俩兄弟谋取皇帝之位,曾经三次登上宰相之位。后来,为了自己的私怨,背弃了当年的盟约,害死了下一任皇位继承人,他就
2022-12-29 22:36:00
揭秘赵光义是如何破坏“金匮之盟”的
...没有遵循这个惯例,宋朝的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是宋太祖的赵匡胤的弟弟,而非其儿子。据传这是由于二人的母亲杜太后在即将离世时留下了“金匮之盟”,所以才有了赵匡胤有儿子的情况下还是其弟
2024-04-04 15:19:00
皇帝的孝道:宋太祖赵匡胤与金匮之盟的传奇故事
...之人,要说此位皇帝是谁,那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五代最后一个朝代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南征
2023-11-07 18:26:00
\\\
...赵普编了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金匮之盟,大意如下:赵匡胤兄弟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将赵匡胤叫到床头,问:“你为什么能够做皇帝啊?”赵匡胤答曰:“因为祖坟埋得好,祖宗有德,母亲您
2024-05-27 10:21:00
女人听说儿子赵匡胤当皇帝,不慌不忙说:日后要传位给弟弟
...动兵变当上皇帝的消息,仍不慌不忙地睡觉。不久,儿子赵匡胤派出亲信向母亲报告,她这才起床夸儿子有出息。1年后,母亲杜太后临终前,交代宋太祖赵匡胤:“兄终弟及”。赵匡胤在陈桥镇上
2024-12-02 09:18:00
赵匡胤一生最惭愧的事是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行伍,虽然以兵变的方式夺位,但他性情忠厚,为人颇重义气。在赵匡胤的一生中,有一件事情让他始终抬不起头,一般人不敢提及,如果有人说这件事的话,他
2023-01-10 16:40:00
赵匡胤将宋朝推至繁荣之颠,到底是凭借什么能力?
...还创造出了可以与唐诗媲美的婉转优美的宋词。这是因为赵匡胤重视文治,尤文抑武导致的。要说宋朝的盛世如何,只需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华景象,便能领略一二。但赵匡胤自己却是武
2023-01-06 17: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