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妈妈回家,让非遗回归百姓生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3-08 04: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全国人大代表石佳:

​让妈妈回家,让非遗回归百姓生活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在湖南湘西,说起“让妈妈回家”苗绣扶贫项目,很多人都要竖起大拇指,这个项目不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众多家庭实现脱贫致富,也让很多留守儿童和老人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年全国两会前夕,记者采访了作为该项目发起人之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七绣坊”)董事长石佳。

2017年,在大城市创业已有所成就的石佳在返乡探亲时发现,家乡花垣县石栏镇的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特别多。为了让家乡改变现状、摆脱贫困,她主动放弃在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家乡再度创业,并瞄准了极具苗族特色的文化产业——苗绣。同年7月,石佳成立七绣坊,并积极发动乡镇里的留守妇女到公司基地参加免费且带薪的苗绣技艺培训。截至目前,七绣坊苗绣基地已累计培训绣娘1900余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400余万元,吸引了300多名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就业。

在不断壮大绣娘队伍的基础上,石佳又投资组建设计师团队,建设生产车间,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搭建销售平台,并采用直播带货与电商营销等方式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七绣坊共有300余款文创产品远销国内外,提升了苗绣的知名度。

“想要让这么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单凭苗绣产业是远远不够的。”石佳说,她还号召村民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在家乡开荒种茶。如今,茶园“七绣姑娘的茶山”种植面积达1806亩,累计发放工资1000余万元,支付土地流转金360余万元,2022年实现500万元的茶叶销售额。

目前,七绣坊共有签约绣娘486人,加上临时参加零散绣活的绣娘,队伍已突破千人。返乡绣娘农忙时节务农、采茶,闲暇时光绣花、带娃,收入主要由苗绣和茶园的工资、土地流转金、村集体分红几部分组成,平均月收入近4000元。

2021年,石佳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今年初,七绣坊苗绣工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布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在石佳看来,这些成绩只是她返乡创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下一个5年,她计划在家乡建起一条农文旅结合的完整产业链。

“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人们出游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游客尤其是年轻人从景点游转向乡村游,湘西乡村旅游也随之兴起。”石佳说,“2017年我回乡时,我们基地所在的石栏镇排吾村还十分荒凉。现在,在基地附近50米范围内就开了3家农家乐。时常有游客来排吾村的小石林打卡,也偶有游客来我们基地的展厅参观,看看绣娘现场刺绣、购买一些民族服饰和苗绣产品。”

石佳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可以使以苗绣为代表的非遗在当地一定区域范围内回归百姓生活,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同时,用这种原生态的文化生活吸引更多游客,为非遗产品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我们用苗绣为高端茶做包装,很受市场欢迎。接下来,我们计划在石栏镇建民宿,并进一步完善农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石佳说。

今年是石佳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从接到通知的那刻起,她一直在学习。作为一名基层代表,为更好地了解基层呼声,她积极参加代表小组的调研走访活动,多听多看,还在网络上了解和收集民意,希望提升履职能力。

为推动乡村振兴,今年两会,石佳带来《关于鼓励社会组织在省会城市建设离岸孵化中心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建议提出,为帮助广大乡村合作社和小企业解决人才缺乏、前端设计不足、后端销售不畅的问题,建议在省会城市建设离岸孵化中心,建立乡村产业振兴“离岸”孵化机制,凝聚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离岸孵化中心模式共同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以高质量发展“叩开”人民美好生活的大门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菜篮子”装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大早,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里,工作人员们忙着搬运刚到的新鲜菜品。“今天这菜特别新鲜,而且特别价钱
2023-08-06 19:12:00
【新春走基层】贵州慢火车升级办“村晚”那些事儿
...,串联起途经的站点和民族村寨,让“慢火车”成为移动百姓大舞台,给沿途旅客送去新春的祝福,向全国观众展现喜庆祥和的苗乡侗寨新画卷。5640/5639次“慢火车”有哪些提级改造,
2024-02-11 15:49:00
2023微光计划启航,谱写乡村振兴新版图
...,见证乡村贫困家庭在关爱与鼓励下重启新生活。国家级百姓学习之星、中国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何氏剪纸第六代传人何丹凤老师则讲述了在手艺教学中,带动了更多乡村群体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3-03-06 22:43:00
南明区:全力打造乡村旅居示范带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推荐他们去周围环境好的人家户居住,带动更多周边的老百姓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发展民宿,吸引更多游客。凭借热情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贵阳371木屋度假民宿不断打响好名声,赢得“
2024-08-09 14:43:00
工行毕节分行:金融活水“润”乡村 精准助力“富”民生
...品水果观光种植区。烂泥路全部改造,环境越来越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乡村环境更宜居、宜游、宜商、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为了在支持乡村振兴上做出“多”和“彩”,工行
2023-02-25 12:49:00
重庆酉阳县:龚滩镇小银村上演冬季“村晚”
...实验区成果展——非遗大集将非遗融入日常生活,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示、展销,让大家走近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达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的。
2023-12-23 13:31:00
新一年民生答卷怎么答?这些方面带你了解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要求抓好九项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包括
2025-01-12 05:47:00
巧手创造“锦绣”新生活——贵州特色苗绣产业发展观察
...化为“指尖经济”。“大巴车开动的时候,孩子死死拉住妈妈的手不让走。”回忆起近20年前,送三姐和三姐夫去广东打工的那一幕,43岁的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妇女韦祖英至今还会红了眼眶。
2023-06-25 14:57:00
【网络中国节·春节】贵州慢火车升级办“村晚”那些事儿
...自1997年开行以来,因票价低廉、乘坐方便,成为沿途老百姓添置家当、购买农具、出售农作物、走亲访友、外出务工或求学的不二交通工具。许毅实地走访甘坝村,遇到金海朝及村民正在为“
2024-02-11 20:0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