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讯(实习记者 赵新秋 摄影报道)7月5日,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大路村大峡渠18号渡槽经三个多月的紧急抢修,工程圆满竣工并实现通水。
据了解,大峡渠18号渡槽位于高庙镇大路村境内,渡槽始建于1968年至1973年之间,运行至今已有50余年。渡槽位于大峡渠17号隧洞出口与18号隧洞进口之间的狼沟内,担任着下游农田的灌溉任务。狼沟属湟水河北岸的支流,乐都区湟水北岸地处黄土地段,狼沟18号渡槽地处山高坡陡,沟道沿线地质灾害较多,且17号隧洞出口槽台上下游边坡较陡,土质主要为黄土边坡,稳定性较差,加之长期受沟道洪水和坡面雨水冲刷,4月2日,位于狼沟内的大峡渠18号渡槽在17号隧洞出口槽台垮塌,槽台周边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导致18号槽1号排架、槽身垮塌报废,2号槽错位。
大峡渠18号渡槽的垮塌,造成高庙镇大路村、新盛村、段堡村、西村、东村、新庄村、柳湾村、长里村、旱地湾村、寺庄村、磨庄村、田蒲家村、蒲家墩村、白崖子村14个行政村1000公顷的农田灌溉用水中断,导致灌区下游居民的春灌无法如期进行。
18号渡槽垮塌后,4月2日晚上8点,乐都区水务局党组紧急召开会议,听取了关于大峡渠18号渡槽垮塌的相关情况汇报,并做了相关工作安排和要求。4月3日上午,水务局安排水利专业人员、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查看现场、研究讨论抢险方案,确定抢修初步方案,成立了抢修领导小组,4月4日安排抢修施工队伍进场抢修。
此次抢修的渡槽高度为24.49米,跨度74米,填土方量大。经设计单位和水利专家综合考虑施工工期、资金投入、施工安全、运行安全等各方面因素,最终研究确定用填方涵洞形式修复。
乐都区水务局大峡渠水利管护所所长马登福向记者介绍,该项目的竣工成功消除了过去由于灌溉工程供水能力不足,水量紧张造成的用水纠纷,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为乐都区经济发展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通水之后老百姓都很高兴,甚至有村民蹦起来高声呼喊‘我的耕地有救了’。”高庙镇西村村委会主任王斌家看到渡槽通水后激动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9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