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9 22: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水,连山凿如劈。大河悠悠,倾泻而下,带给了沿途生机与希望。也用超越人类的力量,带来了许多灾害与恐惧。

人类就像是其中随波逐流的小船,没有抵御大江大河的强健力量,可人类从来不甘于低头。

总有一群人,他们勇敢地冲在最前端,不畏困难,认真思考。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即使面对着强于自己千百倍的力量,依然可以用智慧,为周围人谋得安全平静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身影,也将永远镌刻在大众灵魂深处,始终不忘。

01大禹治水千古流传

如果沿着历史的脉络,一直向上追溯。中国最为古老的记忆便是“三皇五帝”时期。

他们是先行者,在天地处在混沌时期时,就带领着大众摸索着前进。

万事开头难,在他们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没有任何手法可供模仿。

但他们凭借着智慧和坚韧,为子孙后代的生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大禹是古代有名的治水英雄,是黄帝的后代,是与尧舜齐名的贤良君主。

早在尧的统治时期,整个中原地区生活的百姓,就饱受洪水泛滥的困扰。

无情的河水,带着万钧之势,席卷着土地和庄稼,带走了房屋与宝贵的生命。多日的辛勤劳动,在一瞬之间便了无踪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尧心系群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最终决定消灭水患,四处寻找可以治理的有识之士。

最早接受任务的是大禹的父亲鲧,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明显,治水九年,水患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在漫长的时间里,鲧放弃了希望,开始消极怠工。

大禹将一切看在眼里,不断总结治水的得失,勤加思考,日常待人谦和有礼,以高洁的品行,获得了外界一致的认同。

当他承担起治水的职责后,并不像父亲一样轻易放弃,而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亲自带领助手,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川和河流,一路走一路测量。大禹吸取了父亲失败的经验,决定以疏导为主,四处动员各个部落,一起劳作,疏通水道。

为了让百姓远离水灾,大禹将自己个人的事情抛之脑后。

在结婚四天后就告别了妻子,踏上了治水之路。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繁忙的工作,甚至让他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去关心一下家人。

一天他路过家门,听到熟悉的家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才知道妻子为他养育了一个儿子。

他多想去抱抱儿子柔软的身躯,多想与妻子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

可水患未平,他不能允许自己纠结在儿女情长当中,只能带领着手下人,继续飞奔到下一个工作地点。

02熟悉故事不同解读

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千年,其中蕴藏的大义与大爱依然震撼着现在的我们。

在被大禹感动的同时,却很少有人能够停下来想一想,大禹治水治的究竟是哪条河?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定是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脉。

从遥远的雪山之巅一路流淌,流过了人迹罕至的高原,流过了山地连绵的丘陵,流过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就像是一个温柔的女性,用它宽阔柔软的胸膛,去接受着途经之地的一切,滋养着所有生物,生机勃勃地成长。

一谈到“河”字,所有中国人,便会下意识地与黄河联络起来。可中科院的一位孙教授,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他看来大禹治理的,很有可能是尼罗河。

孙教授的推测并非是空穴来风,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同位素地球化学。探究地球上,恒久不变的稳定同位素的存在,以及变化规律。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同位素成分的变异,去了解地球上的物质变化条件。

孙教授在研读《山海经》时,发现了文本中对于“河”的描述。

大禹治理的河流,从土地的东北角流出,一路向北,然后调转方向流往西南,进入海中。

从海里流出后,最终进入了,大禹带领群众实行疏通的积石山中。

03博大精深探究不断

按照《山海经》中的描述来看,大禹所治理的河流,流过的地势应该是南边高北边低。

这与黄河的从西向东的流向,十分不符。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即使是放眼全中国,从南到北流向的河流,也是少之又少。而这种流向却与尼罗河十分贴切。

尼罗河位于非洲,是非洲三大河流系统之一,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河流。

尼罗河其中一条支流,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河流先向北,不断流淌,跟随地势进行转变,进而向南最终进入维多利亚湖,流经非洲的东部与北部。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维多利亚湖在地图上俯瞰,只不过是小小的一片水域。

可在古代技术不够发达之前,人类面对一望无际的湖水,也会认为它无比广阔,可能会错认成海。

所以孙教授提出了一种可能性,认为大禹治的不是黄河,而是尼罗河。

疑问随之而来,中华民族的先人,怎么会在两河流域治理河道呢?

其实在民国时,就有学者提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可能是两河流域。

水源提供了养料,滋养植物繁荣生长,吸引了动物不断聚集,为周围人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有水流经的地方,必然有人类聚集,才可能创造辉煌的文明。

尼罗河的存在,成为了古埃及文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依仗。

于是便有人提出华夏西来之论,认为我们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另一片大陆上。

通过不断的迁徙,才最终选择在这片东方土地上定居。

这种想法,并没有实际的证据支撑,只能依靠后人,在史书典籍的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

不过学者们敢于质疑,敢于思考的品质,值得我们敬佩。

04结语

但有一点无需质疑,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保护中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传承里不可忽视的奇迹。

“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中科院教授:《山海经》或许给出答案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从未断绝,并且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身为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都应该为这样辉煌的历史,感到自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有人说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而是尼罗河
...大帝国,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在中国的黄河,更有可能是《山海经》之中的尼罗河。山海经之中的空前世界观《山海经》的作者是谁今天已经没有了记载。但这本书无论是放到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一本无
2024-04-22 16:02:00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尼罗河吗
...水患问题,他采用了疏导的方式,从而让黄河入海。在《山海经》中,对大禹治水也进行了记载,对洪水的描述是“洪水滔天”,黄河似乎并没有这样的声势。在千百年前,黄河水并没有今天这么浑
2024-11-01 12:42:00
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让人们尊敬
...拜。而大禹治水的故事,同样出现在很多历史古籍里,《山海经》就是其中之一。在《山海经.海外北经》里,就有“禹所积石”的描述,积石山在“博父国”的东面,而黄河流到此地最终进入渤海
2024-02-21 14:42:00
揭开大禹治水最大谜团:洪水从何而来
...史事件,在众多古籍中均有记载,其中最早的记载就在《山海经》,相传《山海经》为伯益所作,而伯益就是大禹的臣子。也许是因为《山海经》的成书年代过于久远,对大禹治水的记载十分粗糙简
2024-09-29 12:28:00
夏朝到底有没有存在过
...载,是大禹建立的国家,而大禹也是传说之中的人物,《山海经》当中也是有所记载,大禹治水当中的一些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记载的虽为详细,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夏朝对于当时的人们
2024-06-13 14:51:00
大禹治水真的存在吗?
...大水的话,四岳推荐了鲧。很多古书记载了大禹治水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这是《山海经》记载的洪水,说鲧为了治水,偷
2023-08-23 15:40:00
大禹治水是真事还是传说,一起来看看
...时候被石山挡住,大禹把龙门凿开,让河水得以流过。《山海经》中的应龙大禹三十岁的时候路过涂山,遇到一只九尾白狐。他认为这是上天的启示,就娶了涂山氏之女为妻,结婚四天后,大禹就返
2024-09-29 12:22:00
大禹治水最大谜团:洪水从何而来?良渚考古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中窥见一些解答。一、古籍中的大禹治水与洪水之谜1.《山海经》与其他古籍的记载在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山海经》中,虽然多次提到大禹,但关于治水的记录并不详细。《海内经》中有提
2024-11-03 09:52:00
中国古代的测量与制图技术:从绢帛到石刻的演变
...之奇,说其形,著其生,别其性,分其类”(明·杨慎《山海经补注》序言),“按其文,有国名,有山川,有神灵奇怪之所际,是鼎所图也”(清·毕玩《山海经新校正》序言)。可见,如把九鼎
2023-09-03 22: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