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10年 为北方“搬”去4400多个西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12 15:03:00 来源:关注健康

来源:极目新闻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10年 为北方“搬”去4400多个西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杨逍文/图一泓碧波三千里,川流不息,润泽沿岸民生。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6月5日至6月7日,河南省委网信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举办以“一泓碧波只此青绿——南水北调看发展”为主题的网络主题采访活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随采访团一起走进南阳、焦作和郑州,用脚步丈量十年来沿线地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成果,用笔尖记录“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河南担当。采访团抵达的第一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南阳市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输水量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大坝上,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举目远眺,水天一色,浩渺无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2014年12月12日,渠首开闸放水以来,汩汩丹江水一路北上从不停歇,15天后注入北京团城湖,为京津冀豫沿线26座城市200多个县市区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水质安全最关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第一“哨所”,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简称“渠首中心”)紧盯库区水质安全,精准分析研判丹江口水库及其支流水质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处置异常监测信息,确保“不让一滴污染水进入丹江口水库”。“完成一次水质监测,第一步就是采集水样。”渠首中心副主任黄进介绍,在丹江口水库库区,一共有21个水质手工监测点位和14个水质自动监测点位,分别在环库区以及丹江河、老灌河、淇河3条入库河流上。渠首中心每月会派出5组人员进行人工采样,并对水样进行109项因子全分析人工检测,自动监测点位则会每4小时上传一次数据。截至目前,渠首中心已累计出具人工监测数据10万多个,上报自动站数据450余万个,出水口陶岔水质全部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水及以上标准,满足供水要求。此外,淅川还在各乡镇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在马蹬镇马家村,一个占地约10亩、日处理能力达1000吨的污泥处理厂正在运行。“我们的出厂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I级A标准,排入紫气河后汇入丹江口水库。”南阳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公维介绍。每年增绿10万亩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一泓碧波三千里,为北方地区带来“活水”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生态修复的契机,更借此助力南阳淅川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汤山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畔,占地面积约5000亩,于2020年10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一个以移民文化为主体,集科普、教育、观光、旅游、水源涵养为一体的山水公园。据了解,淅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区域曾高达125万亩,主要分布在丹江口库区周围,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淅川县九重江山文旅公司讲解员鲁亚楠介绍,在成为景色亮丽的公园前,这片区域原为修建拦河坝和水泥厂的采石场,曾面临山体破坏、岩石裸露、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等问题,给库区水质安全保护吹响了“警哨”。为守好一库碧水,2019年9月,淅川组织实施汤山区域综合开发项目,投资6个多亿,修复矿口和整治梯田800余亩,造林绿化1800亩,修建主次干道16条,还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移民纪念馆、迎宾广场、湿地科普馆、浮雕广场、九重阁等配套服务设施。绿化方面,淅川县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高标准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环库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7%提升至现在的61.7%。汤山脚下的武店村,也借生态修复找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河南省委组织部驻武店村第一书记刘强介绍,因为村子就在丹江口水库旁,所以一切以水质安全为第一要务,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现如今的武店村,已经建成千亩突尼斯软籽石榴果园、汤山渔村农家乐民宿等,正在推进饼干加工车间和包装饮用水车间建设,在群众收入和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水北调“穿黄而过” 南来的江水如何“喝”“存”“补”?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12日15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
2024-06-13 18:00:00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不仅是一项破解中国“北缺南丰”水资源问题的世纪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
2025-02-09 01:03:00
一泓碧波 只此青绿!“沿着南水北调中线看发展”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在南阳启动
大河网讯 为讲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及高质量发展故事,8月23日上午,由河南省委网信办、新华网指导,南阳市委网信办、新华网河南频道主办的“一泓碧波 只此青绿——沿着南水
2023-08-23 13:53:00
出发!“南水情长 一路向北” 实践活动启程
...冰)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8月21日上午,“南水情长 一路向北”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汉江师范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举行。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明华为实践队授旗并讲话
2024-08-26 13:29:00
南水滋润十年 南北协作双赢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南水北调入京水量超96亿立方米南水滋润十年 南北协作双赢本报记者 曹政2014年12月12日,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大闸开启,蓄势已久的南水奔涌而出,标志着南水北调中
2024-04-07 04:15:00
...勇于开拓、心怀家国、甘于奉献的精神密不可分。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牺牲最大的地方!“一江清水向北方,华北京津笑声朗,岁岁移民寻根处
2023-10-16 09:02:00
千里共清绿丨守好南水北上“水龙头”
...,但与此同时,各种垃圾也随着餐饮船流入了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守好一库碧水是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为确保清水北送,淅川县
2024-12-11 13:15:00
...发护水队发起人之一,王光军并不是一时起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为了守好这库碧水,县里先后关停涉污企业380多家,取缔养鱼网箱5万余箱,关停养殖场6
2025-02-05 15:28:00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近600亿立方米 超1.5亿人受益
本文转自:人民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龙头”——陶岔渠首枢纽。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闻宣传中心供图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获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
2023-01-14 16:3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张家口市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朗诵展演落幕
河北新闻网讯(陈越、李安)近期,“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张家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朗诵展演蔚县专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书香河北群众朗诵活动”为核心主题
2025-11-03 18:02:00
廊坊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服务区域实体经济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陶冶、孙泽恒)10月28日,走进廊坊市金淘鑫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自动化生产线前忙碌作业
2025-11-03 18:06:00
近日,《湖北日报》报道88岁的罗官章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走完一生,工资卡余额只有38.83元。这串带着零头的数字,不像遗产
2025-11-03 18:06:00
88岁的罗官章在湖北五峰牛庄乡走完一生,工资卡38.83元的余额,是他留下的遗产,更是一名老党员令人感佩的初心写照。这位扎根高寒山区49年的老党员
2025-11-03 18:07:00
为官一任,留给后人的会是什么?是房子车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还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群众口碑?近日,素有“宜昌西藏”之称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
2025-11-03 18:07:00
近日,温州陈女士家一口使用近30年的不锈钢锅在网络上意外走红。这口锅柄刻着专利号的老锅,历经岁月仍不生锈、不粘锅,引得网友纷纷喊话求购
2025-11-03 18:15:00
东南网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冯旭 实习生 王芷青 江宇灵)“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是政府给予失地农民的补偿和福利,跟我们自己缴纳社保获得的保障有什么冲突
2025-11-03 18:20:00
10月27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银发一族”旅游消费调查报告,指出老年人旅游存在年龄限制、保险歧视、适老化服务不足
2025-11-03 18:22:00
11月3日,那个断指扶贫的老书记走了。他是中国好人,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获奖者,是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5-11-03 18:38:00
10月30日,88岁的罗官章,在他先后扎根、帮扶长达49年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当女儿整理遗物时
2025-11-03 18:38:00
清晨的牛庄乡笼罩在薄雾中,88岁的罗官章永远合上了双眼。子女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工资卡上只剩下38.83元。这个数字,像一粒种子
2025-11-03 18:38:00
10月30日,“宜昌小西藏”五峰县的群山间,88岁的罗官章去世。这位退休后扎根深山数十年的老党员,用一生践行了“党员要像种子
2025-11-03 18:38:00
湖北五峰牛庄,海拔1800米的“宜昌小西藏”,88岁的罗官章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银行卡余额定格在38.83元,7枚奖章被旧布层层包裹
2025-11-03 18:38:00
在海拔1800米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一位88岁老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却将一座精神丰碑永久地矗立在人民心中。罗官章用49年的坚守
2025-11-03 18:38:00
10月的五峰牛庄,山风凛冽。88岁的罗官章走完了49年扎根深山的人生旅程,乡亲们攥着礼金争执着要送他最后一程,土家汉子用“撒叶儿嗬”为他送行
2025-11-03 1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