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月12日,在米东区举办的2023非遗展示周活动中,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马江红带着自己的学生王靖予展示非遗技艺。
6月12日,哈萨克族刺绣传承人布丽恒·哈布拉哈提在自己的作品前拍照留念。(全媒体记者宋建华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宋建华 实习生马家乐)私人订制的刺绣旗袍、蛋雕旅游工艺品、哈萨克族婚礼定制套装……数字经济时代,当传统非遗与新技术、新创意相遇,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6月12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举办的2023非遗展示周活动中,非遗传承人给出答案。
“红起来”
当非遗点亮青春
十二生肖、卡通人物、诗词、中华传统故事,当这些元素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葫芦和鸡蛋上,大多数人可能想不到,这些作品是出自小朋友之手。
在非遗展示周活动中,新疆工艺美术大师、乌鲁木齐市级非遗项目葫芦雕刻传承人马江红带着自己的学生、11岁的王靖予,为大家展示葫芦雕刻技艺和作品。
马江红说,非遗要传承,首先要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要将老工艺与年轻人的新思想结合,让非遗“红”起来。
马江红坚持葫芦雕刻30余年,并在版画、玉雕、砖雕等方面都有研究,更是因为将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雕刻在葫芦上,被业内誉为“中国葫芦壁画雕刻第一人”。
马江红2021年从北京回到新疆,并担任了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特色课程班老师。
米东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晓艳说,米东区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非遗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雕刻基本功学会后,想雕什么就雕什么,唐诗宋词、流行歌曲、十二生肖、卡通形象、偶像人物,只要孩子们喜欢,都行。”马江红说,这样的创新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让传统非遗能紧跟时代,成为新“网红”。
王靖予说,跟着马江红老师学习葫芦雕刻后,打开了一扇艺术的窗户,不仅锻炼了专注度,也增强了学习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火起来”
当非遗邂逅时尚
一套雍容华贵的婚礼旗袍,从裁剪到制作,以及装饰品的完成,全部都由非遗传承人手工完成。在活动中,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回族刺绣传承人马清洁和回族服饰传承人马清月姐妹展出的私人订制服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马清洁和姐姐马清月凭着一双巧手,在米东区政府的支持下,开合作社、办企业,还建起服装刺绣孵化基地,带领农村女性绣出一条致富之路。
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姐妹俩还注重将非遗技艺与时尚融合,大力发展私人订制服饰来扩大销路、实现增收。
今年,在米东区政府的支持下,马清洁在石化街道新开了一家私人订制工作室,带领更多绣娘增收致富。“老一辈的技艺,只有紧跟时代潮流,让非遗融入到大家生活中,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马清洁说。
“活起来”
当非遗遇上科技
活动中,乌鲁木齐市级非遗项目哈萨克族刺绣传承人布丽恒·哈布拉哈提带着合作社的绣娘们,将一整套哈萨克族婚礼刺绣作品搬到了展示厅内。
“这是纯手工制作的,价格要贵一些;这是用机器切割制作的,图案和花纹都是我们设计的,也很美,价格要便宜很多……”在作品前,布丽恒·哈布拉哈提详细地给参观者讲解作品。
作为一名电脑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布丽恒·哈布拉哈提利用从小学习的刺绣技艺,带头在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梧桐窝子村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带着村上的绣娘们一起靠刺绣增收,还利用自己的专业在电脑上设计出各类哈萨克族传统图案,将激光切割机运用到刺绣制作中。
布丽恒·哈布拉哈提说,将现代技术融入到传统刺绣中,能满足市场上各种消费层次的需求,使得刺绣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她还不断根据市场要求在刺绣中加入新图案,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同时开始直播带货。
新技术为非遗注入新活力,也让布丽恒·哈布拉哈提尝到了甜头,她的合作社平均每个月有5万多元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绣娘加入。
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强说,他们将继续鼓励大家在继承中创新,继续传播非遗概念,弘扬非遗技艺,激发文创产业活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6: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