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自6月10日开展以来,人气始终不减。截至目前,本次展览已累计吸引超80万人次观展。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观众们看到汉字几千年的发展流变,也透过汉字感受到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绵延不息。
在展览第二单元讲述汉字字体流变的过程中,一件北魏时期的《张孃墓志》讲述了汉字由隶入楷过程中的一段特殊历史。
经历了三国分裂和西晋短暂统一后,我国历史在南北朝时期再度进入160余年的分裂状态。此时的北方大地,由南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与偏安江南的汉族南朝政权对峙,但是双方却都选择汉字作为书写文字,并且从心理上认同由隶到楷的书体变化。
政治上的南北分割,使这一时期的书法形成南北两派不同风格,它们共同助推南北朝时期成为汉字楷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两派共祖钟繇、卫瓘,但南派以王羲之为宗,承江左风气,比较疏放,多以书牍见称;北派以索靖为宗,继中原古法仍存隶意,风格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之间,以碑版见称,被后世称为“魏碑”。著名魏碑刻石有《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以及云峰山诸石刻、《石门铭》《张玄墓志铭》《刁遵墓志铭》等,代表性书家有索靖、崔悦、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等。
从书法特点角度看,魏碑体的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其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同时,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魏碑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北朝对南朝楷体的学习。但是由于地域特征、风格取向等的差异,出现了“南书温雅,北书雄健”的不同趣味,极大丰富了汉字楷书审美。
《张孃墓志》就是一通以魏碑体刻写的墓志。墓志本世纪初出土于河南洛阳,长500厘米、宽495厘米,共15行,满行17字。根据墓志记载,墓主张氏本是南阳人,郡望在南豫州宣城郡。张氏出自仕宦之家,后被乱兵掠至北方而没入“杂户”阶层,具体属于“伎作户”,后被舍为“河阴右部民”。关于“河阴右部”的具体所指,研究者认为应当与北魏首都地区“六部尉”的设置有关,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概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