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市妇幼保健院组建专业技术团队
为早产儿搭建“生命通道” 本报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殷晔)1月29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成功为一名体重仅有630克的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术,在仅有成人拇指粗细的腿上置入PICC导管,为患儿搭起营养供应的“生命通道”。
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静脉,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通常用于早产儿,尤其是需要长期静脉注射营养液的低出生体重儿。
据了解,早产儿发育不成熟,血管细,穿刺难度高,频繁进行外周静脉穿刺容易破坏患儿的血管,而且输入的营养液浓度高、渗透压大、刺激性强,还会增加患儿的感染几率。PICC置管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这一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攻克这一难题,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张晓芬去年组建了PICC专业护理团队,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目前已成功开展12例新生儿PICC置管术。此次高难度置管术的实施,将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推上新的台阶。PICC技术的开展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超低体重儿提供了中期、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和危重患儿的存活率,为危重新生儿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更高效、可靠、坚实的技术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07: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