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浩瀚深海藏着壮阔的神秘,也承载着吴自银日夜兼程的追梦之旅。
吴自银是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年以来,一直从事海底地形地貌探测与研究工作。坐着科考船漂洋过海两三个月,回到实验室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最终得到海底的地形模型……海洋探测是吴自银的工作日常,也是他生命的重要组成。
吴自银工作间墙上张贴的16幅海洋地图,凝结着他和团队近30年的科研心血和成果——春风海山、玉带海脊、哪吒海丘、兰宫洼地……这些带着中国传统文化浪漫气息的海底地名,都是团队经过严谨的探测、调查、划定、命名而来的。
结合多年项目成果,最近几年,吴自银带领团队主编的《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形与地名图》和《中国周边海域海底地理实体图集丛书》相继出版发行,科学呈现了我国周边海域历次命名的769项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成果,建立了中国管辖海域海底地理实体与地名的“新华字典”,为我国涉海地图、著作和论文的规范出版提供了海底地名标注的科学依据。
“在人们看不到的海底,有着和陆地一样的海山、海丘、海沟、海脊。对中国传统管辖海域的海底地理实体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统高效、符合国际规则的海底地理实体划定和命名的科技能力,是国家的海洋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对国家管辖海域主权的有力宣示。”吴自银介绍,他刚参加海洋调查工作时,我国的大型海洋科考船只和先进调查设备都极其紧缺,船载多波束测深的分辨率也无法满足深海地理实体的精准识别要求。
翻越理论、方法、技术三座“大山”,才能向“深蓝”迈进。
20多年里,吴自银带领团队持续进行技术攻关,最终构建起中国海地理实体探测、建模、划定与命名的技术系统,填补了国内外空白。2023年底,其团队项目《中国海复杂地理实体划定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获得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评委会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海底地理实体划定技术、复杂水深数据融合处理和高分辨率地形模型构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海洋权益维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实验室每年依旧有10来个航次的出海任务,每次出海时间60-100天。“每个人在刚执行出海任务时,或多或少都有晕船的现象,我起初也晕船,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在边上放一个垃圾桶,吐完了继续工作。”回顾近30年的海洋探测经历,吴自银表示,困难总会时不时出现,但只要沿着正确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此期间不断复盘总结、改革创新,终将会在风浪过后,到达梦想的彼岸。
吴自银和团队的“梦想之帆”,还在继续驶往他们的彼岸。
“汪洋之下还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解开。”吴自银说,未来,团队还将根据国家战略要求,把握全球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勇担使命、“甘坐冷板凳”,不断推进形成新的项目研究成果,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