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人命薄,在太平盛世尚有因言获罪的,若是生逢乱世,这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更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今日说三国,讲讲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本身也是东汉末年第一大才子的蔡邕。他真的是因一句感慨被伏罪诛杀的吗?
说蔡邕是东汉末年头号大才子是一点也不虚的,其人才华横溢,诗赋俱佳,文章也是名动天下。不仅如此,弹琴作曲样样精通,关于蔡邕音律高超的事,还留下了“焦尾琴”与“柯亭笛”的典故。
话说当年蔡邕行至江南吴地,曾听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就知道这是一块可以被做成好琴的绝佳木材。果不其然,桐木制成的琴音色绝妙,但因其尾巴被烧焦,故留下了焦尾琴的典故。柯亭笛也是因为蔡邕当年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子制笛,音色优美无比,故而留下此名。
就是这样一位才气绝佳的蔡邕,在后世史家或者说士大夫眼里,口碑都不是很好,甚至是遭受非议无数。他的赞誉多是民间小说与戏剧舞台上给的,道学家眼里的蔡邕,一直是渺小而卑劣的存在。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曾经跟了董卓。
无论是正史还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都写到蔡邕是被王允杀的,不过说法各异。流传最广的是说董卓伏诛之后,蔡邕坐在王允的席上,公开感慨董卓之死,表达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因而招来杀身之祸。
更有甚者说蔡邕到董卓尸体前痛哭,才引得王允痛下杀手。不过也有另外的说法,指其与王允私下不和,早年同朝为官时言语不合,留下了嫌隙。王允计诛董卓后朝中一时无两,就他说了算,因此找了个借口一并杀了蔡邕。
不管哪种说法,为公还是为私,所有的指向都是说王允杀了蔡邕。当然也不是没人为蔡邕求情,名满天下的大才子蔡邕同时还是个大孝子,但在特别重视孝治的两汉,这也没能救得了他的命。那么为何蔡邕就非死不可呢?
曾有人搬出蔡邕在修史的功绩来为其求情,说蔡邕现在正在写一本有关东汉历史的《十志》,功在千秋,还是宽恕了他吧。没成想这不但没有成了蔡邕的护身锁,反而变成了他的催命符。
王允在得知蔡邕修史的事后,更是坚定了杀他的决心。他说当年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致使“谤书流传”,现在可不能容忍这种奸佞之徒写我们的历史。
这才是王允要杀蔡邕的真正原因!
如果不杀蔡邕,他就会像司马迁写史记一样,把我们的历史都写进去。什么附庸董卓都是借口,当初又不是他蔡邕一个人附从了董卓,这满朝王公哪一个没有附庸他董卓?没有附从的人,早就成了刀下之鬼。
同样是投降董卓,大家是在董卓倒台后就立马掉头转舵的,第一时间表示与董卓老贼势不两立,因而当初的“附从董卓”也就成了“忍辱负重”,全然不顾之前对董卓是怎样的卑躬屈膝。他们自己已快完成了选择性失忆,这时候却跑出来个蔡邕。
你蔡邕不仅没有与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作切割,还天真地想把它写出来,你这是要置满朝公卿于何地?与其让大家跟着你一起遗臭万年,不如让你一个人背上千古骂名。
所以,蔡邕他不得不死。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残酷。
但蔡邕是身背骂名了,其他人就真的流芳百世了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