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抗战胜利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曾受美国之邀,打算组建“驻日占领军”进驻日本。此举既可以协助盟国占领日本,也可以彰显占领国的威严,洗刷遭受侵略和蹂躏的屈辱历史。
这本是一件扬眉吐气,鼓舞国人士气的好事。不过,就在驻日占领军即将出行的最后一刻,却被告知行动取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孙立人)
1945年8月,二战中的同盟国在美国华盛顿决定,全权委托美国统筹安排占领日本的相关事宜。九月底,美国政府通过其驻华大使馆,给中国政府致函,要求“中国政府派出部队,协助盟军占领日本”。
重庆的国民党政府在接到公文后,认真研判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组建占领军进驻日本,是战胜国理所应当享有的权力,是让狂妄的日本侵略者彻底低头的幸事。因此,从国民政府外交部、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到蒋中正的侍从室,都十分爽快地同意了这个行动。
其后,中美双方就占领军的细节进行了多轮商讨。美国最初希望中国能派出约5万人的兵力,并指定由新一军担当此重任。新一军的指挥官是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和美国众多名将关系很好。同时,新一军是一支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战力强劲,曾入印缅参战,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曾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军”。
不过,蒋中正没有答应美国人的要求,他实在舍不得将他手中的王牌派往日本,只答应出动一支5000人的混合编队。美国人认为人数太少,似乎有点“名不副实”,要求至少需派出一个师的兵力。
经过数轮商讨,中美两国最终达成协议,决定派遣曾在河内担任受降任务的荣誉一师和荣誉二师,混编成第67师进驻日本。师长戴坚在接到命令后,率全师到达越南海港城市海防集结待命。
在中国军队的驻防地问题上,双方也曾产生分歧。美国最初希望中国军队进驻以新泻县为中心的日本北陆区。但中方认为,这片区域在日本的存在感极低,既非日本的经济发达区,也并非是日本具有像正义的重要城市,因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要求进驻四国岛。
不过,四国岛当时已被美方划为英军的驻防地。中方又退而求其次,提出能否驻防九州,但还是遭到美方的拒绝,认为中国军队还不足以担负起九州的防务。最后,双方商定,中国军队进驻爱知县,防区涵盖静冈和三重两县。中方在权衡利弊后,认为爱知县的首府名古屋至少是日本较大的工业城市,而静冈县又是风景名胜区,比较适合军队的驻扎,于是就答应了美方的要求。
1946年5月,蒋中正最后召见了驻日部队团以上军官,正式下达第67师进驻日本的命令。这个师共有14500人,装备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运输团、此外还有战车、工兵、通信等营各1个以及200名宪兵。这支部队在驻扎日本后,将隶属于美国第8集团军第一军团指挥。
当67师的官兵们得知消息后,异常兴奋,全师官兵立即开始了紧张有序的训练工作。他们翘首以盼,纷纷希望能早日踏上日本侵略者的土地,以展示战胜国的威武。
(内战爆发,图取其意)
不过,就在67师的官兵们沉浸在群情激昂的振奋之中时,他们却接到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国民政府取消了这次行动,决定不再向日本派遣占领军。美国方面也同时接到了中方的公文:鉴于中国军方要接受众多曾经沦陷的国土,无法派出军队进驻日本。
1946年8月,国民党政府派出“海地”“海张”两艘万吨轮,将先期抵达日本横滨的占领军先遣队接回了国。这个消息公布后,国内民众一片哗然,日本爱知县准备迎接驻日占领军的爱国华侨们也倍感失落,他们气愤地指责国民政府没有一点战胜国的威仪,居然将战胜国应享的权利拱手让人。
国民政府之所以取消了派遣占领军的行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蒋中正急于摘取抗战胜利果实,需要有大量的军队接手曾被日本人侵占的土地。
二是国军一心准备内战,蒋中正不想将有限的部队浪费在日本国土上,希望将67师用在“刀刃”上。
三是驻日占领军开销巨大,仅仅维持67师一个师的费用,就足以供养国内10个师的兵力,这在蒋中正看来是典型的得不偿失,国民党政府也不打算承担如此高昂的军费支出。
那么,这支部队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呢?
在上海待命的67师,随后被要求火速过江,编入到了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的作战序列,所部被分解到第65师和第69师,参与进攻苏鲁豫解放区的内战。
1946年8月,汤恩伯率部和我华中野战军相遇,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我军重创了65师和69师,并歼灭了原67师的一个独立团。就这样,原本应该驻防日本的67师,几乎被我军歼灭殆尽了。
(参考资料:《中华民国重要史实初编》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22: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