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李师师的情感经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7:1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聊聊李师师的情感经历

刘子翚的《汴京纪事》共二十首,在南宋时广为传诵,《宣和遗事》上亦有记载。本诗是这组诗的最后一首,主要写李师师在靖康之变后流落湖湘的遭遇。关于李师师的故事,宋人多有记载。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云:“靖康中,李生(李师师)与同辇赵元奴及筑毬吹笛袁陶武震辈,列籍其家。李生流落来浙中,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然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而后的刘克庄在《后村集》卷一百七十四道出此诗本事:“汴都角妓郜六、李师师,多见前辈杂记。郜即蔡奴也,元丰中,命待诏雀白图其貌,入禁中。师师著名宣和,入至掖廷顷见。郑左司子敬云:‘汪端明家有《李师师传》,欲借抄不果。’刘屏山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极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亦前人感慨杜秋娘梨园子弟之类。”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李师师早年在汴京名噪一时,而至晚年,因金兵南下,流落湖湘,悲惨地过完了下半生。刘子翚透过写李师师而流露出对汴京曾经繁华的感伤之情,是很强烈的。在他的这首诗中,李师师不仅仅是一位“汴京角妓”,而是此地繁华的一个缩影。李师师的“垂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汴京的失陷和国势的衰颓。无枝可栖的李师师,正是繁华没落的见证人。

聊聊李师师的情感经历

本诗“辇毂”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伤”。“伤”有追思之意,更有痛心之感。程千帆在《读宋诗随笔》中解释“辇毂”说:“辇是皇帝乘的用人力拉动的车,毂是车轮的中心,代称车轮。古人称京城为辇毂下,意即皇帝行动的地方,简称辇毂或辇下。这里指汴京。”刘子翚是否在汴京居住过不得而知,但是从《汴京纪事》中的其它诗作来看,他应该很熟悉汴京的繁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自序》中说:“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书阁。”宋朝自开国以来,历代皇帝励精图治,才创造了这样一个繁华的局面,而恰恰又是这种腐化式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让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实则不堪一击。正如小说《红楼梦》里冷子兴演说宁国府那般:“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刘子翚这首诗表面在写李师师,实际却也牵涉到一位和李师师有关的重要人物——宋徽宗。提起这位皇帝,我们一般只能想到他的工笔画和瘦金体。其实除此之外,他还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另外,宋徽宗吹弹、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只是后世散佚无存罢了。如果不是宋徽宗及其身后的达官贵人们追求声色犬马,也就不会有李师师凭借精湛的曲艺而名噪一时;如果不是以李师师为代表的艺人们的存在,汴京的繁华势必会失色三分。

聊聊李师师的情感经历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官僚士子们和以李师师为代表的艺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盛世,却也充当了导致“靖康耻”的蚁蠹。宋传奇《李师师外传》说:“徽宗帝继位,好事奢华,而蔡京、章惇、王黼之徒,遂假绍述为名,劝帝复行青苗诸法。长安中粉饰为饶乐气象。”此虽是小说家言,但亦不难看出:君王和王公大臣们在主和的一片“太平”下,及时行乐。尔后徽宗钦宗父子被金人北掳——其间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而继位的宋高宗无暇顾及汴京,便一直南逃。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人渡江南下,高宗由临安、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一直浮海逃到温州。这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逃难,这些帝王们在繁华的汴京生活下怕是万万没有想到吧

靖康之变后,汴京被金人占据,当年繁华的景象是值得“伤”的;李师师名噪一时,竟在晚年漂泊湖湘,郁郁终老,这亦是繁华没落之后应该“伤”的事。也正是因为宋徽宗们和李师师们创造的繁华汴京的曾经存在,在靖康之变的大动乱后,这个活在南渡之人记忆中的“辇毂”更让人唏嘘不已。金人南下,李师师逃难到湖湘地区,垂垂老矣;而刘子翚由李师师的南渡,想到曾经在“辇毂”安居乐业的百姓因为金人入侵而南渡,自然有一种作为流亡者“风景不殊”的自我悲悯。这种哀叹,代入到师师身上,在本诗中呈现出一种特

聊聊李师师的情感经历

殊的痛楚,而这种痛楚和李师师自身的感受应该有同有异。李师师其人,既是创造汴京盛景的参与者,又是汴京盛世的见证者,甚至可以看作大宋盛世的标志。作者将李师师写入诗中,既能够写出当年汴京的繁华场面,又能够写出李师师的落魄无依和现在宋王朝的“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过南安军》)。

最后两句所表现出的今昔对比,应是本诗的点睛之笔。第三句重在描述李师师的现状——“缕衣檀板无颜色”。“缕衣”就是金缕衣,是李师师跳舞时所穿的衣服;“檀板”是檀木拍板,是李师师唱歌时用来打节拍的乐器。“缕衣”仍在,“檀板”依然,它们都没有变。只是如今在给落难的士大夫们演唱当年曲目的她,已然垂老,没了往日的风采。李师师随着向南逃难的人群来到湖湘之地,再不复往日的辉煌,她本已衰老,而南渡的苦难更加速了她的衰老。最后一句“一曲当时动帝王”宛如绝唱,不仅是对李师师曾经辉煌的见证,也是对过去繁华汴京的追忆。作者在描述完李师师的昨天和今日后,也替李师师说出了“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般的无奈之言。曾经繁华过的“辇毂”,李师师那“动帝王”的一曲,还有人记得吗?一个由“名著一时”到“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的李师师,正是大宋王朝由盛转衰的缩影啊。

聊聊李师师的情感经历

作者上半句还沉浸在李师师因为垂老和四处奔波而“无颜色”的伤感之中,心情已经跌入低谷,后半句却又突然高昂起来,提起了李师师曾经“动帝王”的辉煌。这种诗歌感情上的突然高昂并非为了引导读者们用一种轻松的心情回忆起当年的李师师,而意在给大家带来更沉重的伤痛——彼时的“动帝王”与此时的“无颜色”,曲子还是那首曲子,但那个时代,那个年轻的李师师和那个繁华的汴京,却都一去不返了呀!

我们熟悉,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歌者”形象,大多被作者寄寓弦外之音:或感发凄凉身世,或悲慨时代没落……种种不一而足。刘诗以“李师师”这种小人物在某个历史事件前后的生活变化作为描写对象,来反映整个时代的嬗蜕,很难说不是一种大手笔的写作方式,也很难说作者没有深入观察和细致体会过这次关系宋王朝生死存亡的巨变。李师师以自己的才华丰富了当年汴京的繁华,也更以自己流落湖湘的遭遇见证着国势的衰落,而作者作为这一事件的记录者,其心情可想而知。刘子翚当时是否亲见李师师尚无可征,从《汴京纪事》其他诗推断,本诗应是作者为李师师“代言”的想象之作,但刘子翚是靖康之变的亲历者,他的心情应亦如师师,既叹息身世,亦感时伤怀。他知道,“垂老过湖湘”正是南渡百姓经历这场动乱的结果,也是流亡朝廷偏安江南生活的开始。这位曾经盛世的歌者,年轻时固然美丽,但如今漂泊湖湘,又遇河山抱恙,自然只能将“垂老”的忧伤放在心里,一个人默默承受。可“垂老”的何止是她自己,那些达官贵人们曾经的安乐处——“辇毂”——已成“可伤”之地,且也行将破碎了……

李师师的歌喉,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也属于整个大宋;她的悲慨,自然不会只埋在她心里。这种“何枝可依”的无奈与沉恸,是整个有宋一代盛衰之际散发出的悲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宋钦宗赵桓的皇后——朱琏
...貌美、性情好,很快被皇家所知。政和六年(1116年)六月,宋徽宗亲自主婚,朱琏嫁给了太子赵恒,成为了太子妃。朱琏是一位兰心蕙质的才女,她不但貌美而且工于诗画,尤其擅长山水花鸟
2023-06-08 16:35:00
靖康之难:北宋王朝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汉民族难以想象的屈辱
...代史,突如其来的王朝覆灭,还是头一遭。一、前因后果宋徽宗在许多文学作品和史学家的评语中,都被认定为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他寄情山水,每天的兴趣爱好就是写写画画。后世的许多文人提起
2024-08-11 19:59:00
靖康之耻对宋人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又称“靖康
2023-02-15 21:09:00
宋徽宗赵佶一生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徽宗的后宫中妃嫔如云,数量惊人,史书记载有“三
2023-08-30 16:52:00
北宋的覆灭与大宋皇后的气节:靖康之耻背后的故事
...辱,某些女子的气概反而比男子让人更敬佩,在宋钦宗和宋徽宗在金人面前唯唯诺诺的时候,宋钦宗的皇后以大无畏的精神向金人说“不”。为了向外界表达大宋皇后的气节,在宋钦宗等人唯唯诺诺
2023-10-22 14:40:00
她是靖康之耻中最幸运的公主,幸运逃出生天,后半生依旧高高在上
...寿公主的姐姐徽柔公主,真的是被皇室嫌弃的存在。直到宋徽宗登基,身为宋徽宗祖姑母的庆寿公主,再一次被加封为,秦国魏国韩国周国燕国庆寿大长公主。五国公主的封号,这在公主届,也是非
2023-05-05 10:49:00
...正果,因为中间横插一了一个周邦彦惹不起的大人物——宋徽宗赵佶。《宋史》云,宋徽宗在位为期间,设置了一个特殊的部门,名曰“行幸局”,专门为宋徽宗寻觅美女。宋徽宗隔三差五都会出宫
2024-05-29 06:28:00
宋朝的衰落与靖康之耻:金人铁蹄下的王朝悲歌
...孩子怀揣重宝,没有足够的武力值根本是保不住的。到了宋徽宗时期,这样的局面已经岌岌可危。金朝在北边,战士都是高大粗狂的汉子,武力基本可以碾压宋军,但是因为中原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加
2024-03-19 15:05:00
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真正元凶,战功堪比金兀术
...根本不值一提,这个人就是灭宋头号功臣完颜宗翰。当时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公元1126年1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
2023-06-30 04: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
山河铭记|圩主把易守难攻的堡垒无偿给新四军用
大皖新闻讯 肥东白龙镇褚老圩被一圈宽阔的水域包围着,知情人士介绍,这水域是护城河,宽13米多,让褚老圩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
2025-08-13 20:23:00
山河铭记|彭雪枫忍痛卖马筹军费 马贩子得知实情将马返还 索要“报酬”让人至今泪目
大皖新闻讯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庐江县汤池镇一直流传着新四军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彭雪枫和马贩子的。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探访过程中
2025-08-13 20:27:00
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研学活动
8月13日,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历史文化研学活动。讲解员带领小学生们制作铜钱拓片,让孩子们领略古钱币的独特魅力。牛利敏 摄
2025-08-13 22:25:00
拍摄/剪辑:孙国梁
2025-08-13 10:04:00
杨晋豪——九一八事变后国立中央大学重建地下党支部【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杨晋豪,1910年出生。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
2025-08-13 0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