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山东枣庄唐庄村
以“红”促文旅强村建设
▲研学团队参观唐庄村红色展馆 唐庄村供图
本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开辟了以黄邱山套为核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张山子镇唐庄村建立抗日武装队,成立抗日小学、驻唐庄指挥部等,并成功开辟了由此去往延安的秘密交通线。运河支队在党的领导下,与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团结协作,战斗在运河两岸、微山湖畔,立下赫赫功勋。
如今,在唐庄村仍留有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抗日根据地遗址、运河支队驻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唐庄抗日小学旧址等多处红色文化遗址遗存。在通过设立保护标志碑、开展文献资料挖掘、安排文物安全员巡护等举措保护革命文物的同时,该村加强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党建、教育、农业、旅游等形成合力,既带来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运河支队驻铜滕峄邳四县边联办事处旧址是唐庄村村民李冠勤的祖宅。抗日战争时期,李冠勤的祖父李功巨曾腾让三进大院作为运河支队秘密办公场所,并积极组织乡民为办事处输送给养和人员。“要让后人记住唐庄,记住运河支队这段历史。”李冠勤谨记祖训,从民间搜集整理大量与运河支队有关的文物、史料,并投资260余万元,于2015年创办了鲁南民间收藏馆。运河支队被服厂的纺车、运河支队战地医院使用过的药械、运河支队兵工厂制造的手枪……走进该馆,1032件(套)文物分布在9个展室和1个展廊,生动再现了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在唐庄一带英勇抗日的艰辛历程和丰功伟绩。据介绍,鲁南民间收藏馆目前已成为鲁南地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基地,吸引枣庄职业学院等多个大中小学校研学团队及社会教育团队来此参观、学习。
为更好地赓续红色基因、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唐庄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焕新村容村貌,2023年以来,先后投资60余万元,硬化村内道路5000多平方米,对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抗日根据地遗址等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发挥该村作为鲁南地区运河支队抗战史资料收集研究基地的作用,为《运河支队抗日史略》《画说运河支队抗战史》《台儿庄烽火》等红色文献的编撰及《我眼中的八路军》《印象鲁南》等专题节目的拍摄提供支持,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年5月,张山子镇另一个红色文化特色村丁庄村新落成一座黄邱山套红色记忆馆,展馆分为“红色武装卫家园”“红色英名耀鲁南”等4个部分,全面展示了黄邱山套的红色记忆。以张山子镇“桃醉山乡”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为契机,唐庄村与丁庄村通过“村村联动”形成合力,培养了一批熟悉村情村史、擅讲红色故事的本土宣讲员,推出“古韵流芳”等红色旅游线路,与研学机构合作开展“追寻革命印记”“缅怀英雄事迹”等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吸引许多游客前来重温历史场景、感悟红色精神。据了解,近几年,唐庄村已累计吸引200余批次2万余人次前去开展红色教育。
在用“活”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唐庄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利用村民文化中心、初心广场等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村民养心、润心;此外,还由村党支部领办了农业观光合作社,培育桃树种植、稻田观光等农业创富新模式,吸引山东理工大学等多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前来调研、访学,并以业态扩容拓展了乡村旅游新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下一步,按照台儿庄区常讲红色故事、常思革命先烈、常学红色文化“三常”要求和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载体创新“三新”引领,唐庄村将扎实发挥好作为红色文化特色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常态化开展红色文脉寻根、探源活动,与周边主要旅游景区串点连线拓展精品旅游线路等,讲好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故事,更好地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