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阳望春 郑丹枚 赵海英
10月11日下午,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中心小学的苗绣工作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学习城步苗绣。只见他们手握银针,丝线上下翻飞,蓝黑色底布上,一个个或简洁或繁复的图案跃然而出。这是该县落实“双减”政策,将特色文化融入课后服务的一个缩影。
城步县境内居住着苗、汉、侗、瑶等29个民族,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4.48%,县内的民族文化“村村不同,寨寨各异”,是当地一笔宝贵的财富。“双减”政策落地,当地多所学校积极传承古老而深厚的苗乡文化。结合当地风俗、饮食、体育、歌舞、苗族童谣等民族文化,全县43所普通中小学校均将苗族特色课程融入到课后服务中,覆盖率100%,并衍生出形式多样的特色文体社团活动,充分盘活当地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
长安营镇是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的发源地。长安营镇民族中心学校立足当地特色,开设苗族山歌、侗歌传唱、芦笙、竹竿舞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以此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目前,全校95.55%的学生都参加了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孩子们成为发扬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该校校长陈栋说。
借助多方力量,搞好特色教学。城步不少学校还通过聘请校外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建立起“民间艺人+老师+学生”的模式,在课后服务中逐步实现手把手推进民族特色文化在校园“活态”传承。
“‘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是发展民族文化的良好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把民族特色课程建设作为重点工程,让更多孩子对民族传统文化有认同感、自豪感!”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