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到底为的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1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数次北伐却战果寥寥,蜀汉丞相诸葛亮却只能坚持,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刘备的期望,这份期望一直伴随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后病逝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明知蜀汉国力不如曹魏,为何还要五次北伐中原呢?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却要和占据天下大部分州郡的曹魏死磕。所以,支持诸葛亮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一、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

首先,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十一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癸酉日),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在曹丕看来,自己的皇帝之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的,也即曹魏对于东汉的取代,是名正言顺的。

不过,对于这一情况,刘备自然是不认可的。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虽然我们后来经常称之为蜀汉,但是,蜀汉的国号,只有“汉”,没有“蜀”。在刘备看来,自己是汉室后裔,所建立的王朝,自然也是继承西汉、东汉的正统。而就曹丕来说,自然是刘备心目中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在刘备去世后,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必须扛起匡扶汉室的大旗,还要和篡夺汉室的曹魏相抗衡。换而言之,如果蜀汉放弃北伐,甚至和曹魏谈和的话,那么,这无疑是违背蜀汉的创立宗旨,让蜀汉内部从此分崩离析。在此基础上,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通过不断讨伐曹魏,也有助于增强蜀汉内部的凝聚力,将蜀汉内部的各个势力团结在一起,从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意图阻挠北伐的李严,尽管是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却依然遭到了诸葛亮等人的弹劾,从而被废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

二、诸葛亮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遗愿

东汉末年,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对于刘备来说,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坚持不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拥有匡扶汉室的目标。正是这一目标,让刘备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都没有自暴自弃。

在这一过程中,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虽然拥有一定的名气,却一直没能获得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而就刘备来说,对于诸葛亮充分信任,无疑给了诸葛亮施展才华的基础。特别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更是心甘情愿地将蜀汉交托给诸葛亮,授予他取而代之的权力。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这让诸葛亮愿意以卵击石,以此尽最大努力完成刘备的遗愿。

三、如果诸葛亮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的实力后。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汉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对于蜀汉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当然,这具有相对性,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杀不出去。如果长期留在益州这一州的地盘上,蜀汉不仅会面临资源增长陷入瓶颈的问题,也会出现人才凋零的困境。所以,诸葛亮必须要招惹强大的曹魏,只有占据曹魏的疆域,获取对方的人口和人才,蜀汉才能走向强大,从而缩小自己和曹魏之间的差距,进而增加匡扶汉室的概率。

四、北伐中原,也是在转移蜀汉内部的矛盾

最后,蜀汉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势力。在蜀汉内部,除了荆州一派,还存在益州本土派、东州派等势力。由于蜀汉初期,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益州本地士族,所以必须联合李严所在的东州派。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任命了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托孤大臣,而将益州本地士族排除在外。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自公元228年开始,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益州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并且,这也可以使蜀汉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总的来说,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面对整体实力数倍于蜀汉的曹魏,诸葛亮依然选择和曹魏死磕。对此,你怎么看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4: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诸葛亮要坚持六次出征北方,试图攻打中原呢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一个备受尊敬的智者和军事家。他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奇。然而,为何诸葛亮要坚持六次出征北方,试图攻打中原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
2024-10-21 20:54:00
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究竟是罪人还是功臣?
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究竟是蜀汉的功臣还是罪人?刘备临终前,将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很可惜,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姜维作为诸葛亮的继承者,从公元
2022-12-31 13:45:00
诸葛亮明知道伐魏必败,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蜀汉无疑是三国中最弱的。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他北伐曹魏,显然是企图以弱胜强。而且,诸葛亮每次北伐中原,都只能率领数万大军。就曹魏而言,总兵力在四十五万左右。
2023-02-22 15:44:00
诸葛亮病逝,蒋琬的地位有何变化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对于诸葛亮来说,后半生的心血几乎
2024-05-22 17:11:00
蜀汉灭亡时为何不见孟获来救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可谓是书中十分精彩的一段。不过令很多人疑惑的是,孟获武艺高强,作为南方蛮族的首领诸葛亮当初七擒孟获收服此人,蜀汉灭亡时为何不见他来救呢?《三国演
2023-05-31 15:24:00
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能接管蜀汉的大权吗
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历史中,诸葛亮在病重的时候,对于身后的安排先是蒋琬,再是费祎,并没有安排魏延的计划,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认为魏延有能力接管大权,那就更不用说打下中原了。我
2024-06-14 21:30:00
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魏延与长史杨仪的火并中,失败被杀。如果魏延获得胜利,斩杀杨仪,接管蜀汉军队大权,矢志伐魏,他能克复中原吗?个人认为即使魏延在诸葛亮死后,掌握大权,也打不
2024-06-04 06:03:00
为什么诸葛亮执着于北伐?真的是简单的忠诚于汉室吗?
说起诸葛亮的北伐,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身影,一次次在蜀地高喊“出征”。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看到诸葛亮七次北伐,很多人都会想:明明知道赢不了,为什么
2024-11-03 09:36:00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哪11位大将
...一生也未能实现。一、三国鼎立,蜀汉北伐之梦刘备找来诸葛亮辅佐,也是为了实现北伐中原的宏图大略。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原本隐居于山野之中,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将他请出。诸葛亮谦虚
2023-11-01 19: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