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2 20:33:00 来源:杭州网

学习小组消息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7月9日)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语出《墨子·尚同》,意思是为政者要充分掌握下情民意,方有可能把社会治理好,否则容易引发混乱。而要了解下情,必须踏踏实实沉下身子到民间。

明代有位官员叫周忱,喜欢“入田野间,与村夫野老相语,问疾苦”。某晚,周忱路过一个村庄,见树下有村民乘凉,就主动上前攀谈。直到下属找来,村民才知面前的人竟是江南巡抚。就这样,“每坐一处,使聚而言之,惟恐其不得尽也”,周忱通过跟百姓面对面交谈,知道了当地很多实情。

之后,周忱创立“平米法”、减免官田租粮,百姓负担减轻了,税赋拖欠问题也得到解决。他坚持问计于民,许多改革之策都从调研中得来。时人评价:“周文襄每有兴革,必与官吏士民反复议始行。如细布一法,召东门黄婆入行台计之,往往留语至夜分。”

“得下之情”不仅可以知“稼穑之艰难”“纺绩之辛苦”,还能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历史上,商鞅“强国知十三数”、唐朝两税法等,都是深入调查后提出的治国之策。

南宋官员王之望是中国古代进行大规模民意调查并以此为依据修订国家税赋政策的第一人。当时,针对田赋不均、赋税混乱等情况,南宋政府决定清丈土地、整顿赋税,推出了“经界法”,但民间对此分歧很大。王之望意识到,“以事体至重,众口不同,利害可疑,不敢以偏辞断”。于是,他开始全面摸底。

王之望让属下挨家挨户走访,看看支持旧税法的有多少、支持新税法的又有多少,再汇总分析。此番摸底,总共涉及9个州、30多个县、33万余户,工程量浩大。

根据调研结果,王之望修订税改方案,向朝廷递交了《论潼川路措置经界奏议》。在奏章中,他强调了各州百姓对“经界法”的不同意见:“昌荣资州怀安军四州之民愿者为多,潼川遂宁普州富顺监之民愿者为少。”这份实打实的奏章,给朝廷政策的完善提供了可靠依据。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④

注重体察民情,提倡调查研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西周时,有采诗官赴各地“观风俗,知得失”,有人说《诗经》就是一份古代调查报告;《管子·问》提出数十个要“问”的题目,被认为是“最古老、最全面的社会调查提纲”;历朝历代都建立了各类巡视制度,起着下情上达的作用。

跟古代相比,现在的交通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技术的便捷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干部宁可坐办公室看各种数据、在网上扒材料攒调研报告,也不肯去基层沾两腿泥、站田间跟百姓唠唠嗑,这种“纸面”调研根本得不到真实的下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岂能不南辕北辙?

西汉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领导干部要掌握实情,必须展开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自己去一线看、听、问、思,这是工作方法,也是干事作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3 0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第二批主题教育已经启动,各地要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确保取得实效。调查研究是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2023-09-16 01:51:00
□张文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首先肯定他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并希望他“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
2024-06-13 12:22:00
...节气,我们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6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向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祝贺节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农民群众的真挚情
2024-09-23 15:34:00
... 09 版)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分享各地深化爱国主义、集
2023-10-17 06:32:00
...清晰的价值立场: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近年来,国家通过立法确定了中
2023-09-30 01:00:00
教导 | “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穿透历史的沧桑,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也回荡在祖国大地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铮铮,赤子丹心。2021
2023-10-03 12:12:00
天天学习|习近平心中的抗战英雄
...闪亮的坐标。从无数抗战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总结出伟大的抗战精神,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
2025-06-29 12:30:00
吉视传媒与吉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军表示,近年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地以服务退役军人为中心,聚焦关键领域持续精准发力,有力推动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
2025-05-12 15:20:00
全省学习贯彻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举行
...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宣讲报告会现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会上,受表彰的部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别作了宣讲报告,毕节市
2025-01-07 04: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