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良种一粒重千钧(坚决打赢 “三夏”生产攻坚战)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02 02: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良种一粒重千钧(坚决打赢 “三夏”生产攻坚战)

——“从‘三夏’新质生产力看河南农业强省建设”系列观察之二

良种一粒重千钧(坚决打赢  “三夏”生产攻坚战)

5月30日,鄢陵县彭店镇霍刘庄村群众在收割小麦。 吕超峰 韩志燕 摄

□本报记者 赵春喜 见习记者 刘一洁

沃野流金,农机驰骋,麦香氤氲。“中原粮仓”正收获金黄的喜悦,播种秋实的希望。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无论小麦种植面积,还是单产、总产,均居全国第一。“傲娇”的背后,“良种”是关键密码。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河南蹄疾步稳。

数据显示,去年河南有12个品种入选全国主导品种,成为入选最多的省份。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年产小麦种子36亿斤、约占全国的38%;玉米、花生、芝麻等育种水平也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让中国种业用上更多更好的“河南芯”

位于中原农谷的省农科院小麦试验基地,微风吹拂,金波荡漾,一块块田地中矗立的品种标记牌格外醒目。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小麦丰优育种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雷振生,向记者一一介绍不同品种的小麦,如数家珍。

“一把尺子一杆秤”“牙咬眼瞪鼻子闻”,这是20世纪80年代,雷振生刚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时的情景。当时科研条件非常简陋,采用的是“原始手段”进行表型观察。

如今则大不同。技术手段天翻地覆,进入仪器精准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阶段,向分子育种阶段迈进。

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一系列麦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并用于辅助育种,提高了优质品种选育效率;首次发现DNA甲基化调控小麦面筋品质,开辟优质小麦育种新途径……

雷振生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背后是河南一代代小麦育种人的艰辛付出与执着探索。

如今,河南小麦育种水平全国领先,从事小麦育种的团队和个人有200多个,创制出一批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种质,被育种单位广泛应用。在小麦品种培育上形成了“郑麦”“周麦”“百农”等品种群,涌现出一批种植面积在黄淮海乃至全国多年稳居第一位的大品种、好品种。

去年,全国小麦新品种国审,河南品种通过国审占比23.85%,居全国首位。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小麦品种中,河南培育的小麦品种占5个,育成大面积应用的品种数目居全国首位。

随着河南小麦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河南小麦育种人和育种水平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良法赋能良种,小麦高产优质绿色高效

良种还需配良法,好的品种加上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

永城市苗桥镇小麦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麦浪涌动,即将收获。

这方示范田种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团队培育的郑麦1860。

“通过近期田间调查,预计亩产可达1400斤。”基地负责人、永城市益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陈坤说。

郑麦1860是由许为钢团队育成的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性能突出,适合制作优质面条、馒头等,被农业农村部质量鉴定评为优质面条品种。

“好品种的高产优质特性能否得以充分实现,种植管理的技术集成示范应用也很重要。”许为钢团队成员介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高产栽培岗位专家、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向东介绍,这片田地采用的技术要点主要有:小麦量质协同提升绿色高效栽培调控技术、苗情无人机遥感检测与精量追肥技术、病虫草害绿色精准防控技术。

科学的管理手段,先进的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提高了生产的精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保障了小麦生产的高产优质,带动了小麦生产的绿色高效,受到越来越多经营主体的欢迎,正在田间被广泛应用。

据了解,由我省研发集成的“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5%以上,连续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推技术;“小麦规范化耕作播种技术”集成高产优质品种选用、秸秆还田、种子和土壤处理等多个环节技术,实现了小麦环境友好、持续丰产和提质增效目的;“小麦量—质协同提升高效绿色栽培调控技术”,通过“优质品种利用+定向优化调控+绿色高效过程”等技术措施,综合生产效率提升15%,节本增效12%以上。

“金种子”种出一条增值链

遂平县和兴镇大刘庄村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地头,运粮车装满金黄的麦粒,直接驶向当地的克明面业生产基地。

这块高标准农田有2000多亩,种的是郑麦1860、郑麦136。刘国富是这块地的经营者。

“根据测算,1亩地能打1300—1400斤。”笑意写在刘国富脸上。因为是专用小麦,直供当地克明面业,用于中高端挂面生产,每斤要比普通小麦高一角钱。

“老乡愿意种,我们愿意用。”克明面业经理葛胜修说。早在2017年,克明面业就开始推广优质小麦订单化种植模式,专种、专管、专收、专用,从最初的3500亩发展到如今的10万亩,本地优质小麦原料供应越来越稳定。

我省优质小麦发展迅速,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总面积居全国首位,以优质强筋、优质中强筋、优质弱筋等为主的专用小麦品种已逐步成为我省主导品种。因势利导,我省探索构建以“龙头加工企业+国有仓储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核心的优质小麦订单生产模式日渐成熟,优质小麦供应体系逐步完善。

据统计,我省年小麦加工能力为5500万吨左右,小麦粉产量约2700万吨,约占全国小麦粉产量的24%,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全省小麦加工行业入统企业超600家,占全国总数的23.4%。

近年来,随着五得利、克明面业以及山东鲁花等超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入驻,优化了全省小麦加工企业布局,进一步巩固了我省小麦加工优势地位。这无疑为推动优质小麦“三链同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借助科技的力量,从实验室到田间到车间,一粒粒良种不断施展“魔法”,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夏粮丰收,重任所系,担当使然,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意义非常。“五良”融合科技赋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有基础农田是基础,好田地种出好庄稼。我省在已经建成8500多万亩高标准
2024-05-20 06:22:00
品品咱小麦的“科技味”(坚决打赢 “三夏”生产攻坚战)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尹江勇“三夏”正忙,遍地金黄的麦穗书写着丰收的喜悦。搓开一把刚刚成熟的麦粒,里面饱含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清香。近年来,我省强化种业战略科技力量,开发小麦
2024-06-03 06:16:00
黑小麦化身致富“金矿”(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 本报通讯员 李雪山“三夏”时节,麦穗飘香。5月22日,在淅川县金河镇杨家村的黑小麦种植基地,金黄色的麦田连成一
2024-05-26 06:15:00
小麦茎基腐病有了“特效药”(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袁楠 本报通讯员 余晓建茎基腐病有着小麦“癌症”之称。现在,这一病害终于有了“特效药”。5月22日,小麦茎基腐病等重大
2024-05-26 06:16:00
战“三夏” 夺丰收丨河北“三夏”生产一线见闻①:良种一粒重千钧
...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强筋小麦品种。“良种一粒重千钧。不同用途的小麦新品种迭代升级,为全省乃至全国小麦的稳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郭进考说。(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2024-06-11 08:34:00
高标准农田唱响丰收歌(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古国凡 陈晓远“自从建了高标准农田,种收一律机械化,种地省时又省力。今年我这100多亩麦,平均亩产1300斤!”6月5日,襄城县
2024-06-08 03:56:00
环县  多维突破打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攻坚战
本文转自:陇东报本报讯 (通讯员史珊)近年来,环县坚持“粮业扩面积提单产、羊业保种群强链条、菌业建基地扩规模、特色产业抓示范促增收”的思路,突出联农带农益农,奋力推进全县特色产业
2024-05-11 00:21:00
黄堡镇粮食增产增收 工作稳中有进
...387人,全面落实科学防灾减灾关键措施,为打好粮食丰收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创新粮食生产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1个行政村与2个农事服务中心签订托管协议,发展粮食规模化
2024-04-17 07:20:00
...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保障作用,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通知提出,提升急需种苗产能。要根据“三北”工程需求,提前谋划部署2025—2027年种苗生产,特别是加大工程所需的灌
2024-03-13 01:1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营养+运动”助力开学活力足
新学期开启,如何让孩子吃对、动好、学得棒,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9月2日,万柏林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阎青,为家长解锁“营养+运动”的健康密码
2025-09-02 19:51:00
新学期“心”适应:孩子哭闹、拖延、厌学?心理专家拆解适应密码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林新惠)开学季校门口的“悲欢离合”正在上演:一年级娃抱着家长腿哭到缺氧,四年级生磨磨蹭蹭不肯写作业
2025-09-02 16:20:00
倍元气鲜阿胶上市:以“元气密码”养出健康好气色
近日,新式滋补品牌“倍元气”推出其创新产品——倍元气鲜阿胶•西洋参黄芪阿胶凝膏,聚焦现代人元气亏虚与气血失衡问题,提出“有元气
2025-09-02 13:32:00
睡不好、血糖高、抗衰老?以岭健康给出中华养生智慧解决方案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繁忙、压力导致的健康问题接踵而来,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正在经历“脆皮”困扰。2025年7月智联招聘《2025职场人亚健康情况调研报告》揭示
2025-09-02 13:36:00
准备9月做近视手术?第一件事:查清茗视光眼科专家出诊日期
很多近视朋友都有摘镜的想法,他们很想知道做近视手术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对于很多近视朋友来说,可能是人生第一次走进手术室
2025-09-02 13:38:00
视力骤降警惕视网膜裂孔 高危人群需定期眼底检查
大众网记者 姚辉 通讯员 李林 烟台报道54岁的徐先生因总感觉眼前有飞蚊飘动到烟台爱尔眼科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裂孔
2025-09-02 09:16:00
花溪区关工委助力新学期,关怀莘莘学子成长
9月1日,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贵阳市花溪区关工委副主任申万荣、谢菊蓉,区关工委委员熊万平,青岩镇关工委主任唐世华一行,前往花溪区第二小学
2025-09-02 00:06:00
花溪区关工委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系列活动暨七年级新生家长座谈会
8月29日,贵阳市花溪区关工委校家社协同育人系列活动——七年级新生家长座谈会在青岩贵璜中学举行。花溪区关工委副主任刘开英
2025-09-02 00:07:00
中药肠道灌注保留治疗:给肠道“洗个澡”,给身体“加动力”
讲到“中药保留灌肠”,大家可能会感到疑惑:中药还可以灌肠?还能保留?怎么保留?今天,烟台市奇山医院物理治疗科专家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融合传统中医精髓与现代医疗技术的创新疗法——中药肠道灌注保留治疗
2025-09-02 01:28:00
青年中医时健受邀出任尼日利亚驻华大使馆中医顾问
2025年8月29日,青年中医医师、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时健,受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吉米·帕特里克先生的亲切接见
2025-09-01 11:08:00
【国际合作】盈康一生四川友谊医院入选首批中日医疗合作基地
2025年8月28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与日本medicalexcellenceJapan(以下简称MEJ)联合主办的首届“中日医疗产业合作交流论坛”在日本东京成功举办
2025-09-01 11:08:00
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肿瘤科方恩喜:擅调脏腑,巧治肿瘤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中医肿瘤大夫经过数十年精勤探索,在中医肿瘤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2025-09-01 14:10: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张延淑:月经先期,中医帮你“调经止血”
张廷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九代中医传人,幼年随父熟读各大古典医著。擅长治疗:女性不孕症、妇科肿瘤、盆腔炎、尿道炎
2025-09-01 14:14:00
【舌尖上的魏集】魏集老乡喊你来赶黄河大集啦
提起赶大集,心里总先暖三分。赶的是乡土情,是熟人间递根葱的热络;是烟火气,是卤味摊、点心铺飘出的馋人香;更是松弛感,是放下日程
2025-09-01 14:54: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王其芳:习惯性流产,中医帮你“固胎养孕”
王其芳,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已有50余年,中医理论功底深厚,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用中医药处理疑难杂病多有独到经验
2025-09-01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