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宠物

两当县:特色养殖为产业发展添动能

类别:宠物 发布时间:2023-10-13 14: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陇南日报

本报通讯员 何玉瑞

近年来,两当县围绕生态产业、全域旅游、美丽两当、红色福地“四篇文章”,探索创新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把特色养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近日,笔者走进两当县兴化乡红庙村梅花鹿综合养殖观光产业园,看到饲养员正在打扫鹿舍,干净整洁的鹿舍里,一群群梅花鹿在圈舍内悠闲自得、信步而行。这些梅花鹿体型矫健,棕褐色的皮毛之间夹杂着灰白斑点,大眼灵动,模样十分可爱。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兴化乡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做大做强梅花鹿产业,全乡梅花鹿数量突破500头,红庙村梅花鹿综合养殖观光产业园、建林林场、梅花鹿观光康养园多点联动,初步形成了集养殖观光、鹿产品加工康养为一体的梅花鹿产业链。

两当红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撒小琴告诉笔者:“在兴化乡的大力扶持下,我们公司前期投入200万元,厂区占地15亩,养殖纯种梅花鹿200头,开发鹿茸、鹿血、鹿肉、鹿产品12款,年收入4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务工12人,月收入3000余元,二期我们准备投入50万元,引进优良奶山羊、绿壳蛋鸡,发展集餐饮、观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基地。”

梅花鹿不需要过多的养殖成本,但是收割草料、喂养、打扫圈舍都需要投入人力,这就为养殖场周边的群众提供了务工就业的机会。正在翻拌草料的饲养员李进锋告诉笔者:“我在这里干了三个多月了,一天的工作量就是喂鹿、割草、清理圈舍,在这里一月工资3600元。”

特色养殖是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近年来,西坡镇持续探索生态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之路,位于三渡水村的两当源茂麝业有限责任公司养殖林麝200头,有效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林麝是麝科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动物,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高级香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香水、化妆品、食品等,极其稀有且珍贵,素有“软黄金”之称。林麝养殖为企业及周边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两当源茂麝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何小军介绍道:“目前我厂占地七八亩,养了将近200只林麝,年产麝香700-800克,目前市场价每克400多元。”

据了解,源茂麝业有限责任公司有长期务工人员4人,有时需临时雇佣当地工人,日工资180元。

为进一步扩大优势,西坡镇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于2023年5月成功签约引进林麝养殖投资项目,该项目拟在西坡镇苍坪村建成沁香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项目签约资金1.51亿元,建成后,以人工取麝香、繁育幼麝销售为主要盈利点,将推动两当县特色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报甘头条 | 甘肃两当县:绿色生态效益就是制胜法宝
...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推动林下生态放养鸡产业发展。目前,全乡发展养鸡大户7户,带动养殖户143户,人均养殖98
2024-05-07 15:39:00
甘肃两当“八有”模式推动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发展新模式,探索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循环的林业产业发展新路,促进群众增收。两当县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确定核桃、花椒、中蜂、食用菌、中药材等7个产业链链长,推动林业特色产业发
2023-05-05 08:23:00
两当:南美白对虾“定居”山村 产业发展后劲更足
...领,聚焦群众稳定增收,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以党支部为核心,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受益
2023-07-05 17:24:00
两当县站儿巷镇:“上岸”鱼儿“游”出乡村致富路
...源,着力发展冷水鱼养殖,带动农户增收,开辟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走进站儿巷镇白家咀和冯河村冷水鱼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依次摆放的“巨型水桶”,上万尾丁桂鱼、银鳕鱼、鲈鱼鱼苗
2024-05-09 00:34:00
两当县杨店镇:小蜜蜂酿出致富“蜜”
本文转自:陇南日报两当讯(通讯员马文霞)近年来,两当县杨店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多样的蜜源植物,创建养殖蜜蜂的“天然蜜场”,积极推动蜜蜂养殖产业成为带动百姓致富增收的甜蜜
2023-07-17 00:13:00
甘肃两当:发展山地立体农业 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效规避了气候、市场和粮食安全风险,实现了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和生态改善多赢,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2022年,两当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两当积极探索“小群体大规模”产业发
2024-08-28 17:56:00
...家”,而且还是两当县弘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产业发展大户。“我们合作社在鱼池乡种植羊肚菌260余亩,平均亩产350斤,估计产值400多万元。”每到羊肚菌采收季节,苏红兵
2023-04-19 01:51:00
本文转自:陇南日报本报记者 张卓宁暮春时节,走进两当县站儿巷镇三联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撒网、收网、分拣、称重、装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当下正值捕捞高峰期,订单接连不
2023-04-20 00:23:00
破解山地产业瓶颈 擘画乡村发展蓝图
...”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两当县域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彩的图景日渐成型。 延伸产业链条 促进融合发展村庄美丽,生活悠闲。行走在两当县泰山
2024-05-24 04:35:00
更多关于宠物的资讯:
夏天猪食欲大减怎么办?育肥猪夏天吃的少怎么办?这样做就对了
夏季高温酷暑,育肥猪常因热应激导致采食量大幅下降,生长速度放缓,养殖效益受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解暑降温、保持圈舍清洁
2025-05-27 15:39:00
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上海市第四届文明养宠嘉年华暨首届宝山宠物文化季举办人民网上海5月24日电 5月24日
2025-05-24 21:0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民网南宁5月23日电 (雷琦竣、实习生黄婧昕)每年5月23日是世界海龟日,海龟这一在地球上已生存超1亿年的古老物种
2025-05-23 22:49:00
安徽广德:科普进校园 共护“多样”精彩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要保护什么?”5月22日,广德市桃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2025-05-23 11:42:00
防城港:金毛犬走丢 民警帮找回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民警在排查线索。李聪摄“豆豆!”市民李先生蹲下身子,张开双臂,金毛犬“豆豆”也兴奋地向前奔去
2025-05-23 09:09:00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用 电子导盲犬等60余种产品集中亮相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视障人士体验助视类科技产品。 袁友平摄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李博)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
2025-05-19 13:59:00
牛热应激怎么处理?牛热应激怎么治疗?一定要这样做
在高温环境下,牛极易因无法有效散热而出现热应激,影响健康与生产性能。处理牛热应激需要从环境、饮食、管理等多维度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
2025-05-19 14:49:00
母牛胎衣不下多久腐烂排出?母牛胎衣不下能恢复吗?
在母牛的养殖过程中,胎衣不下是常见的产后疾病。正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胎衣会在8-12小时内自行排出。若超过12小时仍未排出
2025-05-16 15:22:00
江西临川:机器狗“领跑”大课间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大课间活动时,学生们正在与机器狗进行“人机互动”。郭昊摄人民网临川5月16日电 近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足球场上
2025-05-16 17:18:00
番鸭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有什么办法促进番鸭快速红脸红鬓?
对于养殖户来说,番鸭红脸红鬓不仅是外观特征,更是其生长成熟的标志,直接影响着市场。那么,番鸭究竟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又有什么办法能促进这一过程呢
2025-05-15 11:13:00
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番鸭快速出栏?
番鸭出栏时间直接关系到养殖周期和经济效益,而掌握让番鸭快速出栏的方法更是提升收益的关键。那么,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
2025-05-15 11:1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人民网重庆5月13日电 (记者胡虹)近日,2025年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在重庆举办。本次会议以“关口前移
2025-05-13 11:2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我从未见过金丝猴,看到新闻后,直接动身从比利时赶来这里。”近日,专程从比利时赶到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看金丝猴的姑娘罗兰激动地说
2025-05-13 04:22:00
夏天养猪用什么中药清热解毒?猪太热采食量下降怎么办?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不仅让人备受煎熬,养猪场的猪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持续的高温容易导致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引发热应激等疾病
2025-05-12 14:52:00
牛粪便带血用什么药?牛粪便带血丝怎么回事?赶快收藏起来
牛粪便带血若因球虫病而起,需从药物治疗、环境管理、预防工作三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保障牛群健康。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对抗球虫病的关键武器
2025-05-08 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