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天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就该校11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黄某某学术造假发布了情况通报,初步认定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这次学术造假事件之所以轰动全网,一方面在于造假细节令人咋舌,另一方面在于联合举报人数众多,占到课题组成员70%。
“人在电脑前坐着,SCI就能不断发表了”,本是需要大量实验的研究领域,却连基础的实验条件都没有,全靠伪造和篡改研究数据出成果。这么明目张胆的学术造假,为啥一直没人制止?举报信说了,“一部分学生深谙其道,产出不断”,而“不愿配合者深受打压”,黄教授曾威胁学生,不配合造假就无法毕业。
导师权力过大,一直是被诟病的老话题,尤其是理工科教育中,科研像极了职场,生杀予夺全系之于导师,论文好坏、能不能毕业都由导师说了算。在这种权力结构中,不少学生为了毕业拿到学位,选择了默默忍受。缺少监督、有恃无恐,这也是“黄教授们”敢长期学术造假的重要原因。
解决学术不端不能只靠当事人的个人修养,更不能回回都靠学生被逼无奈后的举报。这次,11名学生凭勇气对抗导师学术造假,可其他的“黄教授”呢?学术造假,不仅有损个人和高校学术声誉,更会冲击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信心。虽然每个学校都有针对学术造假的调查处理制度,但要行之有效、形成常态化监督,还需要动更多脑筋,不能让制度成了看起来威猛的“纸老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