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阳又添一处赶集地,近日,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滨河小镇市集开市了。每逢周六是滨河小镇市集赶集的日子,上午10点,市集上已经人头攒动,各类新鲜瓜果蔬菜、日用百货、手工制品、地道美食一应俱全。
12月7日,记者走进滨河小镇市集,百多个摊位在街道两侧依次排开,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绵延几百米,人流涌动,叫卖声此起彼伏。
售卖黄粑的摊位上,大姐吆喝着:“纯手工制作,贵州特色黄糕粑,营养美味。”一旁贩卖下坝镇本地核桃的大哥也不甘示弱介绍道:“薄皮核桃,香得很哟,都是自家种的,来尝尝嘛!”大哥热情洋溢的吆喝吸引来不少顾客。
边走边逛着,一家正在制作各类米花糖、爆米花等传统小吃的摊位前聚集了许多人,这类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在市集上向来很受欢迎。
摊位前正在忙碌的老板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记者了解到,原来他们是前几天才从河南过来的。
老板说:“因为贵州这边尤其爱吃这类小吃,在这儿生意最好,所以专门过来的。”
对不少人来说,这确实是记忆中儿时的味道,正如它的制作和原料一样,在简简单单中有着最纯粹的回甘。
赶集也是逛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的活动。
在市集上可以亲眼看到正在打的糍粑、正在制作的霉豆腐、正在磨玉米浆的包谷粑粑和正在裹面的皮蛋等等。
在售卖皮蛋和咸蛋的摊位上,摊主细心介绍着皮蛋的制作过程。
除此之外,还在红红火火的辣椒摊位上涨了不少知识,摊主向记者介绍道:“这是遵义朝天椒,这是花溪辣椒...”
在聊到今年辣椒收成时,老板说:“今年不算太好,因为前半年太干了,雨水不足。”说罢又提着一串长长的辣椒热情地介绍道:“这个很好吃,用来炒干锅最香了。”
逛到市集中央,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队伍正载歌载舞。据了解,他们正在表演的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棍舞”。除花棍舞表演外,市集上还有独具特色的布衣花米饭。
乌当区下坝镇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肖垚说:“打造‘乌当趣下坝特色集市’目的是让当地农户能够实现就近销售农产品,实现助农增收。集市上,下坝印苗花棍舞、布衣花米饭的亮相也深得市民喜爱,让市民的脚步从城市延伸至乡间,感受乡村振兴中的美丽乡村。”
肖主任还介绍道,在管理和规划上,对市集进行了严格的分区,然后有专业市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也会在赶集日根据实时人流进行车辆的引导。
说到让市场管理市场时,肖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一位摊主:王绍金,王大哥说道:“最开始我们是通过他们发传单知道的,接到传单后,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开发出来相当可以,就开始召集大家然后抽签分摊位。”
乌当区新市集的开市不仅为当地和周边农产品销售又打开一个窗口,还别出生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赶集相融合,打造了一个独具当地特色的市集,形成亮点,赋予市集新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赶个热闹。
熙熙攘攘,车来人往间,滨河小镇市集热热闹闹又井然有序,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牵头和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得传统古老的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冬日的冷冽不能阻挡人们赶集的热情,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是商品,是人流,是老百姓的生计,摊开贩卖的是烟火人间,是文化,是四方乡邻的生活。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赶集这一传统贸易活动也愈发年轻鲜活,它承载着一个地方一代人的回忆和生活,在声声叫卖,腾腾热气,缕缕烟火中流露着时代的温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杨阳萌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9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