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三国诸多名将之中,邓艾是实力和名声最不匹配的一个,这是一种历史的不公平。实际上,纵观三国历史,能够称为帅才的人寥寥无几,但邓艾是其中一个。
我们很多人知道邓艾,都是因为他走小路爬过摩天岭,偷渡阴平,最终迫使刘禅投降,灭掉了蜀国,建立了不世之功。他关键时刻敢于冒险,或者说战场上的创造性思维,让他成为了杰出的战术大师,名垂史册。
但实际上,邓艾展示的能力不仅是这些。他的战略能力,比战术能力更让人佩服。
在三国那个时代,想赢得最后胜利的,不在于你有多少士兵,而在于你有多少粮食。当时有很多诸侯,部队不是被打散的,而是饿散的。袁绍的部队吃过桑椹,袁术的部队吃过贝壳。有兵没粮食只能失败,相反,有粮食就能招到足够的士兵。
钱、粮在广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换句话说,能在三国乱世上生存下去,甚至争霸天下,必须懂得军事和财政的联动。曹操看透了这一点,把屯田作为和“挟天子已令诸侯”同等重要的策略,让他成功统一了北方。
很多人打仗行,算得上将才,比如关羽、张飞、张辽等人,但基本看不到这一步。因为这是战略层面,需要帅才的人才能看到。
邓艾强,就强在这儿。公元243年,距离蜀汉灭亡还有二十年,距离东吴灭亡还有三十七年,邓艾就看到了统一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粮食。
他写了一部《济河论》,上书司马懿,认为如果要统一全国,必须具备压倒性的财政优势(粮食优势)。根据他的计算,如果要征服南方,至少要准备十万军队吃五年的粮食,大概需要三千万石的粮食储备。
怎么能储备三千万石粮食呢?邓艾环顾曹魏土地,最终把目光放在了寿春地区,这里有足够多没被开发的肥沃土地。
按照邓艾的计算,在修建好运河等水利设施的前提下,用五万士兵参与屯田,可以每年上缴五百万石稻谷作为军粮,经过六七年后,就可以凑够三千万石之数,为发动大规模的灭国战争做好准备。
邓艾的提议被采纳,曹魏在寿春大规模修建水利,兴兵屯田。东吴很快就意识到邓艾策略的可怕,长期以破坏屯田为目标发动骚扰战,但始终没有成功。
寿春屯田策略的成功,让蜀吴的灭亡变得更加不可逆转,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