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醉酒的女人》结尾,主人公梅布尔无视家庭派对的争吵,在客厅中自顾自地跳着《天鹅湖》,混乱的冲突和舒展的舞姿在晃动的镜头中相遇,像一个被困在细碎日常中的女人发出的无声低吼。
银幕上的吉娜·罗兰兹正如梅布尔,总有一种处在崩溃边缘的优雅自若。
《醉酒的女人》中,她辗转于孩子、丈夫、父母之间,在神经质和疯狂感之下,蕴藏着一种随时爆发的生命力;《女煞葛洛莉》中,她是穿着红丝绒浴袍和长靴逃亡的黑帮大嫂,对待孤儿菲尔却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温柔与细腻……
吉娜·罗兰兹
吉娜·罗兰兹是一枝带刺的玫瑰,一只持枪的天鹅。她和志同道合的导演丈夫约翰·卡萨维茨坚持以戏剧性诠释生活,这也让她得以在疯狂与焦虑中保持优雅,并将这种优雅变成一种恒久的魅力。
2024年8月14日,吉娜·罗兰兹在美国加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但我们不需要重新认识她,佩德罗·阿莫多瓦(《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王家卫(《重庆森林》)、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已替我们做出过致敬。
提起吉娜·罗兰兹,人们总会想到约翰·卡萨维茨,这位独立先锋将编、导、演紧密结合,为美国电影带来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卡萨维茨与罗兰兹的合作是一种刚与柔的平衡,亦是完美的雄雌同体。
然而,他们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热情而契合的,这与卡萨维茨的导演首作《影子》(1958)有关。人们总是首先想到它对卡萨维茨的非凡意义,其实对于罗兰兹的艺术生涯,它也是一个重要节点。
吉娜·罗兰兹与约翰·卡萨维茨
1958年,卡萨维茨正忙于拍摄《影子》,罗兰兹怀孕了,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丈夫总是早上洗个澡之后便出门,妻子独自在家度过一整天。
这很像罗兰兹后来在西部片《自古英雄多寂寞》中的状态,一个丈夫入狱,自己被困在厨房的妻子。多年后,她如此回忆这段往事:
“我们被惯例的沉重压垮了,是它分配了我们的角色,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现实中。在电影中,是男人在行动,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而女人发现自己处于次要地位:母亲、妻子或情妇,等待并照顾‘他’。这就是我年轻时的样子,这就是人们对我的期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舞台上。”
《自古英雄多寂寞》
在《影子》中大胆地实践和冒险的卡萨维茨正像西部片中的男人,在外垦拓领地,却总是粗心地、以自我为中心地忽视那个爱着自己、永远在平静地等待自己的女人。幸好,他很快回过神来,意识到应该将罗兰兹融入创作之中。
《面孔》(1968)和《明妮与莫斯科维茨》(1971)探讨婚姻与爱情的可能性,用戏剧化的形式帮人们重新相信生活,罗兰兹参与了卡萨维茨的这两部代表作,但直到1974年的《醉酒的女人》,她才成为女主角。
《醉酒的女人》
这是一部真正从罗兰兹出发的电影,仿佛那段丈夫外出,妻子苦守的往事再现。罗兰兹饰演的妻子梅布尔代表着许多女性的命运,丈夫尼克工作繁忙,将家中所有事务都留给她打理。
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时,梅布尔必须不断转化自己的身份角色:在来做客的丈夫同事面前,她努力扮演一个理想中的主妇,微笑,握手,亲切询问客人是否吃意面,顾及饭桌上的每一个人;在孩子面前,她必须是耐心的、活泼的玩伴;在父母面前,她又要变得听话懂事,承担照顾全家的责任。
但梅布尔又是如此不同寻常,她不像让娜·迪尔曼(著名女性导演香特尔·阿克曼的主人公)那样有着重复的家务轨迹。
《醉酒的女人》
这部电影回避了所有人期待梅布尔该做的事,她没有打扫卫生,没有洗衣服、熨衣服,连做饭洗碗也都不是重点,她蕴积着家庭主妇的疯狂,却又试图保持正常人的样子。
罗兰兹也并非无节制地展现梅布尔的疯狂,而是要在醉酒中展现清醒,在疯狂中表现平静,戏里戏外,彼此交织。
在影片上映期间的一次采访中,罗兰兹表示,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冲突,就是既当演员又当母亲,又有多少女性面临梅布尔这样的处境,在不同的身份中不知疲倦地转换,没有喘息的机会。
《醉酒的女人》之后的《首演之夜》(1977)像是卡萨维茨和罗兰兹对以往表演生涯的回顾,再度聚焦二人熟悉的戏剧舞台,台上台下共同展示着演员生活的二重性。
它也像对《醉酒的女人》的总结和《女煞葛洛莉》的前言。卡索维茨的表演大获全胜,罗兰兹也凭这部电影获封第28届柏林电影节影后,戏里戏外的结局都向人们发出疑问:
一个受到各方影响的女人最终会去向何处?疯癫抑或忍受平凡,这都绝非角色和罗兰兹的归处,她们总会在自我与外界、幻觉与现实的冲突下达成最终的平衡。
《女煞葛洛莉》以大众欢迎的方式将罗兰兹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后的《爱的激流》(1984)是对罗兰兹和卡萨维茨以往合作的总结,以往一幕幕的夫妻生活像不断翻滚的激流,夫妻之间各种剑拔弩张,各种发展动势。
我们可以看到《面孔》里中产夫妇心灵上的“红色沙漠”,《明妮与莫斯科威茨》激情平复后的厌倦与疲惫,《醉酒的女人》后夫妻重新面对现实困境,《首演之夜》热闹背后的落寞,《女煞葛洛莉》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再度审视。
而这些总结,无疑都没有脱离爱的主题,对爱的思考,当卡萨维茨终于发现昔日对爱人的亏欠,从《面孔》到《爱的激流》,他和罗兰兹的作品像是饱含着爱的艺术品,这是因为,他们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意。
罗兰兹说她喜爱通过观察现实来塑造她饰演的“危机中的女英雄”:“我可以在我的车里,突然我看到了一些与我将要扮演的角色有关的东西。这可能是一个等校车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在街上自言自语的女人,也可能是一对在餐馆共进晚餐的情侣——他们充满了仇恨,甚至吃不下饭。你只是注意到了平时不注意的事情。从那时起,我开始塑造我的性格,我行走,我思考。”
她的思考和观察最终都化作银幕中的经典瞬间,而卡萨维茨也终其一生为无法发声的人们发言,书写生命的高贵,两个如此契合的灵魂,最终依偎长眠。
1980年的《女煞葛洛莉》开启了吉娜·罗兰兹真正的大女主冒险之旅,她也认为这是一部让自己坚强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女杀手葛洛莉在黑道的追杀下庇护孤儿菲尔的故事,她在一众男人中杀出重围,从独善其身到和菲尔相依为命,母子式的互相救赎和各自成长给这部黑帮片带来温暖味道。
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便是对《女煞葛洛莉》的“性转版”致敬
惊险、刺激是好莱坞黑帮片的必备动因,男人、手枪是一部商业电影的基础构成,《女煞葛洛莉》却将这些元素进行了打破和重造。
导演卡萨维茨无意于制造慌乱和血腥,葛洛莉和菲尔的逃亡仅仅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两人的情感变化,最终,他们离开了这个承载破碎记忆的街区,组成一个充满爱的新家庭。
你也许会注意到,在这部电影中,女人成为了持枪者,葛洛莉有两次拿枪直指男人,一次是自己刚出狱回到家中,逼迫对面的男人交出钱财,脱下衣服,颇为颠覆性地说自己已经很久没见过裸男;第二次是在车库遭遇围追堵截,她再一次用枪指着男人。
两次拿枪挑衅男人,葛洛莉都是如此是迷人和灵巧,她带着一个孤儿四处奔走如同攀爬悬崖峭壁,勇敢和机敏让她及时抓住垂下的藤蔓绝处逢生。
同以往的黑帮片相比,《女煞葛洛莉》太不寻常了,主次情节的偏移、强弱关系的倒置,还有枪和汽车以外的女性世界,葛洛莉穿着鲜艳的丝绸裙子,蹬高跟鞋,涂红指甲,她爱猫,爱购物,爱在危险的街区上演时装秀。
罗兰兹对葛洛莉的诠释是迷人的、细腻的,这个角色非她莫属。据说本来芭芭拉·史翠珊是扮演葛洛莉的人选,但她认为这一角色太过母性,罗兰兹的出演则打了史翠珊的脸,她证明女人可以同时具有母性和武力。
/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3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