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董 城 本报通讯员 邹韵婕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30日 02版)
【博物馆里过双节】
“1276年,郭老爷爷发明了简仪,比达·芬奇制造的滚轮轴承早了200多年,堪称世界天文仪器制造史的飞跃。”说话的男孩名叫任境庐,是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五年级十班的一名学生。他口中的“郭老爷爷”是中国著名天文学家、水利工程家郭守敬。
中秋节一大早,任境庐就来到位于积水潭北岸汇通祠内的郭守敬纪念馆,穿上蓝色马甲,当起了文博志愿者。他的听众都是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博物馆打卡的同龄人。“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提出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比世界通行的公历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年。郭守敬组织‘四海测验’,实现了‘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的大地测量。”任境庐一番“贯口”般的讲解话音刚落,小朋友们不约而同为他鼓起了掌。
任境庐负责的工作,仅仅是博物馆第一厅的讲解。在北京运河展厅,西城区三帆附小六三班学生李知翰已经接待了十几批前来参观的小观众。“我下午1点就到岗了,计划4点下班。可今天是中秋节,我还想多加加班,为更多参观者服务。”言谈间,李知翰仿若一位资深讲解员。
夜幕降临,还有“加场”。伴着一曲《高山流水》,由郭守敬纪念馆朵朵乐团演奏的“大运河诗词民乐赏析会”开始了。从《春江花月夜》到《沧州城》,描写运河沿线多座城市的诗篇贯穿其中。
中秋夜,月当空,运河畔,花灯下,文化味升腾。
(本报记者 董 城 本报通讯员 邹韵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30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