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湖南60岁的李阿姨因罹患乳腺癌接受治疗。在一次科室健康宣教中,李阿姨了解到乳腺癌存在遗传性,便动员家族中所有女性前来医院检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阿姨的妹妹也被检查出了乳腺癌。所幸发现及时,患者病情非常早期,单纯手术切除后顺利康复。
医生介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占到全部乳腺癌患者比例的5-10%。绝大多数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具有BRCA1、BRCA2、TP53和PALB2基因突变,携带此类基因的致病性突变人群,会增加至少5倍以上的乳腺癌风险,并且可能将突变基因传递给子女。医生提醒,遗传性高风险≠发病,即便属于高危人群,也不必过分恐慌,可以通过定期乳腺彩超、钼靶、磁共振检查等方式及早进行筛查。另外,还需要注意环境、饮食、心理状态、内分泌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蓝新闻)
来源:大众网
相关阅读:
姐姐陪护妹妹住院治疗乳腺癌
最终也被确诊同一种癌
两亲姐妹前后确诊乳腺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专家有话说
定期体检很重要
以及有家族遗传史的,更要重视体检
一次CT,偶然确诊乳腺癌
芳姐(化名)今年63岁,一年前出现右乳头溢血、溢液,由于不痛不痒,过了一阵子后症状也好转了,她便没在意这件事。直到最近,由于腰背疼痛,还有点胸闷气急,芳姐到当地医院检查做CT,肺部和腰部倒是没检查出什么问题,但CT显示芳姐右乳存在高密度阴影,建议她到乳腺外科做进一步检查。
当地医院乳腺外科随即给芳姐做了乳腺B超,B超结果显示右乳结节属于4b类,一般4类属于可疑恶性,结合CT影像,当地医院初步判断这个结节为乳腺癌,建议手术治疗,为寻求更好治疗,芳姐便找到了浙大一院乳腺外科主任傅佩芬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
“建议做个穿刺活检。”芳姐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早期,傅佩芬主任立马为其进行手术切除干净,万幸芳姐的乳腺癌类型对内分泌治疗效果极其敏感,术后无需化疗,只需要进行内分泌药物治疗以及随访即可。
姐姐陪护,结果也确诊
住院期间,比芳姐大三岁的亲姐姐潘姐(化名)来陪护照顾妹妹,在陪护期间,潘姐听到医生查房时做的一些科普宣教,自己查体发现右乳能摸到比较明显的肿块,为此潘姐立即跟医生反映了该情况,医生建议她到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结果潘姐的B超检查显示,右乳有多发性结节,其中2枚结节属于5类,傅佩芬主任建议潘姐也立即手术切除,于是原本来陪护的潘姐与亲妹妹芳姐成了同一个病房的病友,并且术后病理结果与芳姐性质也一致,属于同一类型乳腺癌,但好在也属于早期,手术切除与内分泌治疗即可。
家里的大姐瑟瑟发抖,定期体检很重要
“这两姐妹可能存在家族遗传病史。”傅佩芬主任表示,由于这两位患者都没有做基因相关检测,所以不能排除基因遗传问题,但这两姐妹最大的问题是从来没有体检过,所幸经过检查早期发现。
“这两位患者其实还有一个亲姐姐,经过这事,原本也从来不体检的大姐,开始了定时体检。”目前,大姐暂未发现异常。
傅佩芬主任提醒,建议成年女性体检时都应该增加乳腺B超检查,因为乳腺癌发病早期,仅靠查体很难发现,但大多数能在B超检查中发现蛛丝马迹,同时对于40岁以上或者有家族史的患者,还建议定期完善乳腺钼靶检查。对于乳腺癌,大家也不用恐慌,通过现有的医疗技术手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
来源:浙大一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5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