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苏梅特·瓦利亚教授(左)和博士研究员艾莎妮·马祖姆德演示实验装置。
图片来源: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科技日报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张佳欣)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捕捉、处理和存储视觉信息的神经形态设备。这种小型设备可用与人类相似的方式“看”并形成记忆,这项进步朝着开发出能做快速、复杂决策的应用程序(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迈出了一大步。相关研究14日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杂志。
这种神经形态设备是一种由掺杂氧化铟传感元件实现的单芯片,厚度仅为人类头发丝的数千分之一,不需要外部部件就能运作。该设备模仿了人眼捕捉光线的能力,像视神经一样预先打包和传输信息,并像人类大脑一样在记忆系统中存储和分类信息。这些功能可使其实现超快决策。
与此前已知设备相比,新设备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留信息,不需要频繁的电信号来刷新记忆。这一能力显著降低了能耗,并提高了设备的性能。
人眼只有一个视网膜,可以捕捉整个图像,然后由大脑进行处理,以识别物体、颜色和其他视觉特征。研究团队从人眼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具有类似功能的“相机”。该设备通过使用单一元素图像传感器来模拟视网膜的功能,这些传感器在一个平台上捕获、存储和处理视觉信息。
神经形态视觉系统使用类似于人脑的模拟处理,与目前的技术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执行复杂视觉任务所需的能量。
该团队表示,如果将这项技术从目前使用的紫外光扩展到可见光和红外光,还能应用于更多领域或场景,如仿生视觉、危险环境中的自主操作、食品保质期评估和法医学。此外,神经形态机器人有望在可能发生塌方、爆炸和存在有毒气体的危险环境中长时间自主运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