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草莓种苗育出“新宠”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5-10 09: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东海首批集约化生产草莓脱毒苗9月份即可种植

草莓种苗育出“新宠”

本报讯(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张开虎 唐成文)昨日,东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草莓脱毒苗繁育基地智能温室内,工作人员赵璐正忙着对草莓种苗匍匐茎上成长出来的子苗进行扦插,细心地将匍匐茎上生长出来两片新叶的草莓苗,用夹子固定在一侧的育苗盘中,不过这一排排碧绿的草莓苗并不是用来结果实的,而是用来育苗的。目前,该基地年可生产出红颜、香野、粉玉、红玉等5个优质草莓品种的脱毒种苗和生产苗300余万株,可解决周边黄川、石榴等草莓种植基地8000余亩的草莓生产苗需求。

“这些草莓苗是由草莓脱毒实验室经过茎尖脱毒处理、组织培养、病毒检测、扩繁生根、驯化炼苗等过程培育的原种苗繁育而来,因植株体内不携带相关指定的草莓病毒,所以它们的名字叫作草莓脱毒苗。” 忙碌中的赵璐解释脱毒苗的由来。

东海县草莓种植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40余年的发展,全县现有草莓种植面积3.52万亩,产值14亿元。“草莓是无性繁殖,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后代。而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东海草莓种植时间久远,一些优良种性已经在退化。”江苏省草莓协会秘书长杨金明说,“经过脱毒后的草莓苗可恢复以前的优良种性,抗病性也显著增强,同时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草莓种得好,七分苗三分管。通过传统方法培育的草莓苗,由于匍匐茎长期无性繁殖,在生产上容易受到病菌、病毒的侵染积累,从而引起草莓植株生长势减弱、抗病性降低、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诸多问题。为此,去年4月,东海县启动草莓脱毒苗集约化生产。“我们是利用茎尖剥离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草莓脱毒苗,通过三级育苗技术体系扩繁推广,今年待原种苗发出匍匐茎之后,5月间进行扦插生产苗,9月份种植户就可以采购种植。”中国农科院东海试验站草莓脱毒种苗培育负责人秦豹介绍,经过特别处理过的脱毒原种苗,所育出的一代生产苗就可以被农户用来种植,也是大家争相购买的“新宠”。

为有效提高脱毒草莓苗繁殖系数,整个生长环境全在智能化温室内进行,并采取立体基质栽培方式,引入智能环境调控系统,建成农业物联网体系,采用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等进行规范化生产,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繁育。“这些草莓脱毒苗具有长势旺盛、茎叶粗壮、抗逆性增强等优势,不仅可减少病虫害发生,整体开花坐果数量增多,经济效益也能显著提高,亩产可提高30%以上,推动草莓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杨金明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业庄村抢抓草莓育苗期 走好乡村致富路
...王长立带领村民们走入草莓棚开始劳作,去除老叶、摘除匍匐茎。小小草莓园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乡村致富路。王因街道业庄村在村书记王长立的带领下以发展种植草莓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3-06-27 09:50:00
初夏草莓施肥特点
...产量和品质带来不良影响。氮肥能促进形成大量的叶片和匍匐茎,加强营养生长,增大果个,提高产量;缺氮叶片会变成黄色,局部枯焦且比正常叶略小。磷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缺磷上
2024-05-10 07:16:00
...,数量不少,却只有两名女工穿梭其中,不时清理多余的匍匐茎。再往里走,白色螺旋水培架上,一棵棵乌塌菜长在定植杯中的海绵里。一排排紫油菜整齐地“坐”在架子上,随着滚筒的旋转轮流浸
2023-02-22 06:56:00
乡亲们称赞的“乡村经纪人”
...静“大哥,现在市场上这么大的品种很少,我把品相好的匍匐茎剪下来,发好小苗做好培育,今年看能不能把产业做大一点。”2月7日,路过赫山区泥江口镇七里江村的一片草莓基地,大棚一阵热
2024-02-08 07:43:00
安徽固镇:“红果果”变“金疙瘩”种出乡村振兴“甜日子”
...社占地164亩,建设106个草莓大棚,主要经营培育草莓苗、种苗出售、草莓种植、分拣、包装、销售以及草莓种植技术指导培训等业务。“我们与鑫果草莓合作社建立了‘村委会+大户+农户
2025-03-24 11:50:00
本文转自:铜川日报白色草莓成“新宠”开拓乡村振兴新路子通讯员 王雯 任安定走进印台区印台街道寇村种植户王超的草莓大棚,田垄上长势正好的藤叶映入眼帘,一颗颗鲜嫩的白色草莓藏匿于藤叶
2023-02-15 07:43:00
白色草莓成市场“新宠”
...熟1个月,一上市,就因颜值高、口感好,成为市场的“新宠”。王超告诉记者,除了“白雪公主”草莓,他还想引进一些粉玉、香野、月秀等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快农业
2023-02-15 07:26:00
苏、青双向奔赴 唱响“莓”丽致富歌
...,气候冷凉、干燥,特别是青海东部的农业区,适宜草莓种苗的繁育,生产出的种苗具有成活率高、花芽分化好、抗旱性强、病害少等特点,深受国内草莓种植户的青睐。江苏援青干部、青海省西宁
2023-12-18 17:46:00
向全省介绍 架式草莓“沙头经验”
...经验”。“全省草莓种植面积大约为30万亩,以每亩5000株种苗计算,全省草莓种苗市场规模在15亿株。”高红胜说,沙头镇已成为全省草莓种苗繁育基地,每年向全省供应三分之一的草莓
2024-01-06 08:0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康问太和|小切口治心疾,微创介入精准“堵漏”
人体心脏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母亲河”,为全身输送着生命的养分。而冠状动脉,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流。当这条生命之河出现“漏洞”
2025-10-27 21:31:00
新式茶饮丨普安红新式茶饮兼顾创新与传统,尽显中国茶的包容!
本网记者:杜相润 郭广波一审:罗玉时二审:秦丽三审:金凤
2025-10-27 19:20:00
南非醉茄排行榜公布!推荐六大认证品牌
“加班深夜难入睡、清晨被焦虑唤醒”“高压致情绪失控、免疫力下降”,这些已成为当代人的常见困境。新加坡人力部数据显示,52%的劳动力正承受工作相关压力
2025-10-27 17:04:00
调理肠胃的益生菌哪个好?2025 年肠胃益生菌 TOP6 榜单出炉:临床验证 + 专利成分双保障
据《2024 中国全民肠道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超 72% 居民存在肠道功能异常 ——18-30 岁年轻人便秘、腹胀发生率达 66%
2025-10-27 16:20:00
资福医疗以数智之力赋能健康管理新征程
黄河方潮起,中原正锦绣。医学长河奔涌向前,健康管理领域的每一次突破,皆始于思想的交锋共振,成于技术的破壁创新。10月24日至26日
2025-10-27 11:44:00
氨糖软骨素钙片哪个牌子吸收好?2025十大放心品牌测评!关节养护协同性全解析
《2025 中国中老年人骨骼关节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中,82% 同时存在 “关节不适(疼痛、僵硬)” 与 “骨骼问题(骨质疏松
2025-10-27 11:47:00
千里同途!盈康一生携手青岛妇儿医院,为雪域童心架起“生命之桥”
近日,三名来自西藏日喀则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顺利完成了微创介入手术。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爱心接力
2025-10-27 11:51:00
2025年氨糖软骨素避坑指南:六大品牌成分虚标鉴别、口碑打假、认证筛查!科学养骨看懂不亏!
我国超 5 亿中老年人、运动人群受关节问题困扰,氨糖软骨素年销量超过百亿,但第三方检测显示47% 产品存在氨糖 / 软骨素含量虚标(实测值不足宣称的 60%)
2025-10-27 12:25:00
9月“科学”领域流言榜来了 哪个你还深信不疑?
防蓝光手机膜能有效保护眼睛?喝牛奶会增加肝癌风险?过期药没变质就能吃?……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近日发布的2025年9月“科学”流言榜
2025-10-27 09:09:00
能泡茶、能做面!郦邑贡菊解锁健康新花样丨中意中国 一草一世界
大河网讯 夏日里吸一口加了柠檬片的冰饮,清爽之余竟藏着化痰止咳的药效;路边随手可摘的蒲公英,煮水喝就能缓解 “上火” 冒出的痘痘
2025-10-25 11:48:00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内镜下肠道菌群移植技术
近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成功开展内镜下肠道菌群移植技术,为一名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进行了粪菌移植。患者
2025-10-25 13:30:00
如何识别和防治脑梗死?“快”字是核心,三道防线很关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10月24日,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召开烟台市“传播健康知识享受健康生活”“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新闻发布会
2025-10-25 14:04:00
基于五维评估体系的2025年儿童赖氨酸测评:科学甄选TOP3优质儿童赖氨酸产品榜单发布
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赖氨酸作为人体无法自主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其科学补充已成为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核心策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明确指出
2025-10-25 14:32:00
重阳佳节话健康:菏泽华厦眼科王雷主任解析老年疑难眼底病变
通讯员 任兆潘重九踏秋,孝亲敬老,关注老年眼健康。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随着年龄增长,极易受到各类眼病侵袭,尤其是疑难眼底病变
2025-10-25 14:37:00
叶黄素品牌如何选择?2025年叶黄素测评榜Top6,真实数据说话
在电子屏幕占据日常 80% 用眼时间的当下,眼疲劳、干涩甚至视力退化已成为各年龄段的普遍困扰。作为视网膜黄斑区的 “保护因子”
2025-10-25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