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院长名片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郭朝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
邓国营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黄庆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扩大有效投资是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精准抓项目扩投资,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2024年四川省重点项目清单》数据显示,今年基础设施项目(续建+新开工)总数为269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续建+新开工)为27项。具体来看,以交通和能源为代表的基建项目和数字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型基建项目协同发力,双擎驱动。对此,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表示,对于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而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利于在补短板锻长板中扩大投资效益,进一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基础”入手夯实高质量发展底座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首先要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
●促进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
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被放在重要位置,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适度加大基建投资,可以促进需求改善和经济平稳增长,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之于四川,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郭朝先表示,以新基建为主的重大基建项目还能产生乘数效应带动生产,刺激地方经济活力,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采访中,多位专家对基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给予了肯定。具体到四川,基建投资在带来长期收益方面依然有巨大空间。“对于西部地区而言仍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增长,并且拉动作用明显。”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邓国营说。
同时,多位专家表达出同一个观点:四川目前基础设施条件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基建投资依然会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对四川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首先就要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底,四川省城镇化率仅为58.3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5.22%。四川在市政、公共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建设空间。同时,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也是畅通两端要素流动的重要桥梁,要发展县域经济首先就要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能让县域的节点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极大地促进城市连接乡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二是各市州发展不平衡,促进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如果政府不作为投资主体把基建设施搞好,民间投资更难关注到偏远欠发达地区。”在邓国营看来,四川各市州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要拉动消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要做好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他进一步指出,甘孜、阿坝等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要发展旅游产业,服务好外来游客,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必不可少。此外,西南交大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彭其渊表示,目前四川的物流成本仍较高,要想把握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吸引更多产业落地,需要加强交通建设,满足物流、人流需求。
扩大有效投资可从三方面发力
●精准抓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有机结合的项目
●传统基建要和新基建相结合,二者融合发展
●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大交通等基建力度
多位受访专家谈到,抓基建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可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更精准谋划前期。邓国营等专家建议,四川要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推进项目投资,精准抓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有机结合的项目。同时,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提醒要做好成本—收益分析,确保项目的延续性,避免项目“烂尾”。为确保项目资金需求,黄庆华建议项目资金统一口径管理,做大项目同时可以提升融资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多位专家表示,要做好前期调研、科学谋划,特别是要做好和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邓国营以道路建设为例,表示要更精细地做好道路沿线产业发展需求征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支线道路的建设。
更深入融合新基建。邓国营指出,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不是对立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考虑到下一步新基建的发展。在规划阶段要综合考量新老基建诉求,二者同步谋划。比如修建公路时也要考虑到诸如新能源充电桩、5G等新基建的规划布局。与此同时,要对传统基建项目赋予更多科技含量。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化对新基建要素的应用,通过新的技术和设备对传统基建项目赋能升级。比如将数字技术运用于交通基建,推动数字基建,有利于提升项目周期管理效能,直接为项目降本增效。
更主动结合国家战略。多位专家谈到,特殊的经济地理格局决定了四川基建投资的方向和空间应该嵌入到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地理布局、嵌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来考量。具体到操作层面,专家特别提到一点——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大相关交通等基建力度。
综合受访专家观点,这样做有条件、有需求也有收益。一是资金和政策支持有条件。今年我国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还会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些都优先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属于国家重大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均提出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两项规划截止日期均为2025年,所以要紧抓截至2025年前的政策红利期。
二是加快发展有需求。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铁路通道将是四川最快捷、最经济的出海货运通道,通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能服务川内城市协同发展,更能帮助四川融入全球经济。而目前,通道沿线各地区互联互通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仍存在。黄庆华提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仍未完善,部分铁路未打通还有新建空间。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好的老铁路等基础设施有待改建提能增效,铁路货运能力利用率已接近饱和,铁路运力容易出现阶段性重车积压,影响班列开行。
三是有收益。孙久文表示,基建投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建投资必须“讲效益”,要把钱花在有切实回报、能够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地方。立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来做基建投资,短期内拉动经济和就业。通道建成后,交通变革能直接节约运输时间和金钱成本,以近期发车的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为例,该联运模式较之以前“走弯路”到重庆出海节约2天以上,运输成本节约20%以上。更长远看,西部陆海新通道能为四川带来两个方面的经济效益,既能带动货物集聚,拉动沿线冷链、仓储、金融等产业发展,也能带动四川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