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美英日专家来汉“取经”
学习同济心肌旋切技术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李韵熙)“我相信这里很快就会发展成为一个享誉国际的医学中心。”4月11日,美国新泽西州山谷(Valley)医院心外科主任胡安·格劳(Juan Grau)博士结束在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的“取经”之旅,登上回国的飞机前,他向该院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表达了真诚的祝愿。
格劳博士还是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基金会合作教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外科教授,此行来同济学习的是心肌旋切技术。这项技术包含术式和器械,专门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以下简称“肥心病”),由魏翔教授自主研发,属于全球首创,能在不开胸、心脏持续跳动的生理状态下,微创精准切除患者心脏中多余的肥厚心肌组织,已获得国内外20多项专利。
“肥心病的治疗在全球都是一个难点。”格劳博士说,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梗阻”。而传统手术需要把胸骨锯开20厘米左右,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且手术视野很狭窄,切多切少高度依赖于术者的主观经验,能做手术的医生和愿意做手术的病人都不多。
据魏翔教授介绍,肥心病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便如打了激素一般快速“增肥”,到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心脏比同龄人厚2倍不止,一活动就容易胸痛胸闷,是青少年及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
根据发病率推算,全国有200多万人患有该种疾病,但每年接受手术的患者不足1000例。不过,自2022年心肌旋切术首次应用临床以来,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区市700余名患者在同济成功手术。
去年10月,魏翔应邀到维也纳参加欧洲心脏外科年会,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心肌旋切技术。格劳博士正好也在会场,听完后便萌发了来武汉学习的想法。
“眼见为实。”格劳博士用了这个词。他说,虽然看过文章和简短的演示视频,但是亲眼看到还是很震撼。“那么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么微创的办法解决,一天可以轻松完成四五台手术,而传统的开放手术,做一台起码就要四个小时。”
在武汉的12天时间,除了跟随魏翔教授团队查房、参与手术,格劳博士还参观了研发器械的实验室、工厂和孵化器,对武汉医工交叉平台建设的能力赞叹不已。“其实来武汉之前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经过这12天的学习,我明白了,你们不仅有配合的病人、努力的医护,还有政府和医院的支持,你们完全具备能创造出这项新技术的条件和环境,是一个卓越的心肌病治疗中心。”
格劳博士计划将这一先进技术引入自己所在的医疗机构,并期待该项技术能在全球得到应用和推广。截至目前,已有美国、西班牙、英国、日本、韩国、巴西等六个国家的心外科专家来同济“拜师”。
[2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09: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